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125期:第02版 综合

让职工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铜川市总工会创新开展“中国工人大思政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代棣

“以前总觉得思政课离自己很远,今天在现场听了劳模的奋斗故事后,感觉特别真实,深受鼓舞。”日前,西安重装铜川煤矿机械有限公司一位刚刚参加完“劳模思政课”的职工对记者如是说。

这名职工朴实的话语,不仅是他的心里话,也道出了铜川市总工会开展“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的初心——让职工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今年以来,围绕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这一主线,铜川市总工会持续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通过组建劳模讲师团、开发特色课程、用好红色资源、探索“线上+线下”教育新模式等举措,将“中国工人大思政课”从课堂延伸至生产车间,让思政教育更加触手可及,真正走进职工心里。

身边人讲身边事

“哪怕只有1毫米的偏差,质量都会有天壤之别,容不得半点马虎。”作为劳模工匠宣讲团的一员,西安重装铜川煤矿机械有限公司车工王红来参加了多场宣讲活动。这位从生产车间走出来的全国劳模,用质朴亲切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散发着“机油味”的奋斗故事,引得职工纷纷感慨:“原来榜样就在身边。”

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是上好思政课的前提。为避免将思政教育束之高阁,铜川市总工会明确了“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的基调,邀请劳模工匠、一线职工站上讲台当主角,走进企业、社区、园区、校园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劳模工匠进校园”等主题活动,让思政教育深度融入职工群众的日常生活,贯穿职工群众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围绕谁来讲、讲什么,铜川市总工会整合劳模工匠、工会干部、思政教师等资源,组建了首批77人组成的“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师资库。同时,设计开发了理论政策、工运历史、革命精神、劳模故事、传统文化5大类、102门精品课程,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党史和工运史、“三个精神”教育以及传统优秀文化等。

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会就组织开展思政宣讲活动120余场、公益课堂50余场,覆盖职工群众近万人次。

打造多形态课堂

“这些设备虽然锈迹斑斑,但承载着铜川工业发展的记忆。”4月9日,“中国工人大思政课”走进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公园。通过实物展示和VR还原历史场景,职工仿佛回到了那段战天斗地的峥嵘岁月。“老一辈用简陋的工具创造了奇迹,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90后煤矿工人郜琦动容地说。

铜川市拥有照金革命旧址、铜煤文化展馆、王石凹工业遗址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铜川市总工会联合市委宣传部门、铜川矿区工会等单位,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组织职工走进旧址展馆,边走边看边学,体味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触摸老一辈产业工人的拼搏印记。

为实现“中国工人大思政课”高频次、广覆盖,铜川市总工会打造“线上思政”云课堂,依托铜川工会网站、微信公众号、智慧工会平台(陕西工会APP铜川子站)开设百年工运、劳模工匠风采、职工云讲述等线上思政专栏,推送各类思政教育微视频、直播课,邀请劳模工匠线上授课。职工故事“云讲述”系列微课,累计点击量超5万次。

此外,铜川市总工会还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文体活动,组织开展职工主题文化展示、文艺展演、体育比赛和送文化进基层活动,在主题劳动技能竞赛中融入“三个精神”宣讲,在爱心驿站、司机之家等服务阵地配备工会书籍和宣传资料,让思政教育在耳濡目染间走进职工心里。

从“入耳”到“入心”

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铜川市总工会始终注重引导职工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

在铜川煤电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技术攻关的“孵化器”。全国劳模杨大锚带领团队解决了20余项困扰传统火电生产的难题,打破了行业长期存在的困境。当他分享了攻克技术难关的经历后,现场掌声经久不息。“我要把这种创新精神落实到工作中,努力提升技能水平,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青年职工路楠说。

铭帝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肖优胜也深受启发。他表示,要将思政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实际效能,动员职工主动参与技术创新、技能培训和竞赛,在企业掀起“比学赶超”的热潮。

针对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的工作特点,铜川市总工会制作了《快递小哥的党史课》《网约车司机的工运史》等短视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好理论课。“接受思政教育让我有了更强烈的身份认同感,我要努力成为‘发光体’。”美团骑手胡月月的话道出了许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心声。

“我们的目标是把‘大思政课’建成职工思想的充电站,干事创业的加油站。”铜川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何育宁表示,将进一步健全机制、创新形式、拓展阵地,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将思政教育的“软实力”转化为产业升级的“硬支撑”,推动“中国工人大思政课·铜川篇”持续走深走实。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