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助力“三个年”全媒体主题宣传行活动走进东庄水利枢纽工程

①

②
①8月19日拍摄的东庄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
②本报全媒体记者与项目工作人员合影。
本报全媒体记者 鲜康 摄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鲜康)8月19日,陕西工人报“弘扬‘三个精神’ 走进重大项目建设第一线”全媒体主题宣传行活动走进东庄水利枢纽工程项目。
据悉,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作为黄河流域水沙调控体系中的骨干工程,同时也是全国唯一在建的具有调水调沙功能的大型水利工程,致力于解决渭河长久以来的“水沙异源”问题。
工程位于泾河下游峡谷末端,左岸为淳化县车坞镇,右岸为礼泉县叱干镇,距西安市90公里。工程库坝区深切河谷200至300米,灰岩坝址地形、地质条件好,淹没区较小,建库条件十分优越。工程开发任务“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发电及改善生态等综合利用”。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高230米,总库容32.76亿立方米,其中设计拦沙库容20.53亿立方米,电站装机110兆瓦,年均供水量4.35亿立方米。概算总投资163.61亿元,计划建设工期95个月。工程建成后将成为陕西库容最大、坝高最高的水利工程。
2018年6月29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召开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建设推进会,标志着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截至目前,东庄水利枢纽大坝混凝土浇筑首仓到顶,达230米,累计浇筑坝体混凝土183万立方米,占大坝混凝土总量的94%。东庄水利枢纽工程预计于2025年11月下闸蓄水,2026年12月建成主体工程。
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渭河下游的泥沙淤积,还能提高渭河下游的防洪能力,使渭河100年一遇的洪水削减为50年一遇,确保西安、咸阳、渭南3市9县区近150万人和80万亩耕地的防洪安全,有效解决渭河淤积和洪水灾害问题,渭河下游“小水大灾”现象将不复存在。
同时,东庄水利枢纽还可以给铜川等渭北干旱地区供水,大大缓解这一地区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难题,并确保泾河下游不断流,泾渭湿地不萎缩、不退化,大幅改善泾渭流域生态环境,让这里的山更绿、水更清。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①
②
①8月19日拍摄的东庄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
②本报全媒体记者与项目工作人员合影。
本报全媒体记者 鲜康 摄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鲜康)8月19日,陕西工人报“弘扬‘三个精神’ 走进重大项目建设第一线”全媒体主题宣传行活动走进东庄水利枢纽工程项目。
据悉,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作为黄河流域水沙调控体系中的骨干工程,同时也是全国唯一在建的具有调水调沙功能的大型水利工程,致力于解决渭河长久以来的“水沙异源”问题。
工程位于泾河下游峡谷末端,左岸为淳化县车坞镇,右岸为礼泉县叱干镇,距西安市90公里。工程库坝区深切河谷200至300米,灰岩坝址地形、地质条件好,淹没区较小,建库条件十分优越。工程开发任务“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发电及改善生态等综合利用”。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高230米,总库容32.76亿立方米,其中设计拦沙库容20.53亿立方米,电站装机110兆瓦,年均供水量4.35亿立方米。概算总投资163.61亿元,计划建设工期95个月。工程建成后将成为陕西库容最大、坝高最高的水利工程。
2018年6月29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召开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建设推进会,标志着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截至目前,东庄水利枢纽大坝混凝土浇筑首仓到顶,达230米,累计浇筑坝体混凝土183万立方米,占大坝混凝土总量的94%。东庄水利枢纽工程预计于2025年11月下闸蓄水,2026年12月建成主体工程。
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渭河下游的泥沙淤积,还能提高渭河下游的防洪能力,使渭河100年一遇的洪水削减为50年一遇,确保西安、咸阳、渭南3市9县区近150万人和80万亩耕地的防洪安全,有效解决渭河淤积和洪水灾害问题,渭河下游“小水大灾”现象将不复存在。
同时,东庄水利枢纽还可以给铜川等渭北干旱地区供水,大大缓解这一地区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难题,并确保泾河下游不断流,泾渭湿地不萎缩、不退化,大幅改善泾渭流域生态环境,让这里的山更绿、水更清。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