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141期:第04版 教育

“课堂”开到田埂间

——咸阳市秦都区提升农机手技能小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第五雪

近日,位于咸阳市秦都区马庄街道南寨村的咸阳市秦都区家运农机专业合作社(简称家运合作社),连片的玉米地上空,无人机正按照预设路线喷洒作业。

安全作业范围内的田埂上,秦都区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机手技能提升班的植保无人机飞防技术规程课正在现场教学。

“植保时要注意规划作业区域边界,提前设定飞行航线,观察作业区域及周边环境,标记障碍物,确保飞行作业安全高效。”2台大疆T100无人机轰鸣升空,陕西聚力兴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飞手”常少鹏讲解操作要点。

高素质农民培训“高”在何处?有何不同?

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秦都分校校长赵雯告诉笔者,7月至12月,秦都区分批次开展2025年度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这次培训是“拔尖教学”,参训人员必须是有操作基础,有上岗证件,有意愿从事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人员。培育设乡村建设治理从业人员培训、农机手技能提升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技能应用能力提升三个专业,旨在提升该区农民综合素养和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我有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想学个无人机证,技多不压身嘛!”双照街道毛村村民吴国光说,他以前挂靠在家运合作社,农忙时节订单“排队”,跟着导航挣钱,看着别的合作社农业产业“蛋糕”越做越大,吴国光心动,也带头成立了咸阳喻强顺发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

“借读生”吴曼是马庄街道师村人,听说这里有无人机培训,一大早便赶来“蹭课”。“今天收获满满,老师现场教学,感觉无人机我也能飞。无人机撒药播种,收割机收获,这才是农业发展的未来。”

“农田不见人,但闻农机声”的智能化农业生产场景已成为现实。“课堂”开到田埂间,授课方式更系统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实操与理论接轨,让越来越多群众学到新技术,会种地、种好地。

实操课程结束,理论课程“开课”。陕西省农机鉴定推广总站副站长郭智新走上讲台,点击电脑鼠标,解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窗外,高秆作物喷雾机、玉米收割机等七八台农机清理干净、整齐“列队”,等待1个多月后的秋粮“收获季”。

数据显示,秦都区耕地面积12.7万亩,各类合作社流转面积约1.7万亩。广袤的沃野上,新设备、新技术正在为农业发展插上“智慧”翅膀。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