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143期:第02版 综合

紫阳县依托富硒茶与修脚足浴蓬勃发展,年综合产值突破三百七十八亿元,托起十七点四万群众幸福生活——

双产业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全媒体记者  董欣

紫阳县日前召开“开麦吧!茶乡”茶文旅融合系列活动复盘总结会,谋划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是对此次特色活动的回顾,更是紫阳县以富硒茶、修脚足浴两大特色产业深度融合驱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十年前还是“深度贫困县”的紫阳,如今依托富硒茶与修脚足浴两大产业蓬勃发展,年综合产值突破378亿元,托起17.4万群众的幸福生活,探索出一条“产业造血、就业富民”的振兴之路。

修脚刀撬动百亿产业链

在紫阳县修脚师就业创业示范园,实习学员专注地为老年人提供免费修脚服务。该县高桥镇村民任淋章就是从这里走出的学员之一。

“前年参加政府组织的免费修脚师基础班后,我被推荐到武汉一家修脚店工作,现在月收入8000多元。”任淋章说,“这次回来参加提升班,打算明年和媳妇一起开店创业。”他手中的修脚刀,正是紫阳撬动百亿产业的关键支点。

这背后,是紫阳县精心打造的“党政主导+龙头带动+基地培训+定向就业”全链条模式。为了让群众安心学技能,政府下足了功夫。“包吃住管就业,免学费和教材费,连交通费都给补贴。”一位培训基地负责人介绍。十年来,紫阳县累计培训修脚师4.5万人,其中脱贫户占将近一半,超过85%的学员培训后顺利就业。

这把“小刀”的带动效应不断延伸。从山上种植艾草、花椒等修脚所需的中药材,到山下建厂生产药包、刀具,再到山外布局遍布全国的2.4万家门店,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已然形成。2024年,该产业年营收高达308亿元,直接带动5.4万紫阳人就业。普通技师月薪普遍超6500元,更有上千人年收入突破50万元。

如今,远元集团等紫阳修脚企业已扬帆出海,将中医修脚技艺带到了美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

富硒茶泡开万家致富路

当修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时,山间的茶园也焕发新活力。

该县焕古镇茶农袁光发站在自家12亩茶园里,满面笑容。“以前主要靠春茶,收入有限。现在夏秋茶也能卖上好价钱。”他感慨道,“今年春茶鲜叶以每斤150元被茶企收购,加上夏秋茶,全年收入超10万元。”袁光发的增收是紫阳县富硒茶产业升级的缩影。

紫阳茶的“破圈”之路,离不开科技赋能和三产融合的巧思。无人机在茶园上空盘旋作业,山地轨道车轻松运输茶青,智慧监控系统时刻守护茶树健康……“这些新玩意儿真管用。”焕古镇大连村茶农表示,“现在一亩茶园的收益从3000元涨至上万元,我们村今年有28户茶农的鲜叶销售超10万元。”

茶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绿茶、白茶、黑茶及金橘茶、康吉茶、茶食品、茶饮料等40余种产品相继开发。2024年,全县茶叶综合产值达70亿元。

更令人欣喜的是,茶旅融合带来的村民增收。走进该县城关镇青中村,特色民宿错落有致,云海观景茶室引人驻足。“村里培训我们当‘茶艺师’‘民宿管家’,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村民直言,“靠民宿分红和卖自家特产,人均年收入1.5万元。”

双链融合催生发展新动能

紫阳县的智慧更在于让两大产业相互借力,催生新动能。

2024年紫阳县启动“千城万店售硒茶”计划,引爆了跨界融合。全国2.4万家修脚门店,成为富硒茶的展示厅和分销点。技师在为顾客服务时,会自然地奉上一杯富硒茶;店内循环播放茶乡风光宣传片,顾客只需扫码即可轻松下单。这一模式精准触达每年约2亿人次的修脚客流,为紫阳茶开辟了新销路,也为紫阳文旅引来源源不断的“新流量”。

西安游客周华的经历,正是协同效应的生动写照。“今年4月,我在小区门口的紫阳修脚店做护理时,被店里播放的宣传片吸引并现场品茶。”周华回忆道,“茶香勾起了我的兴趣,得知紫阳县正举办‘开麦吧茶乡’活动,周末就带家人自驾前往。”

在紫阳县,他体验了采茶制茶,入住茶主题民宿,还赶上了热闹的茶山音乐派对,最后购买了多份茶礼馈赠亲友。周华的足迹,清晰地勾勒出由“门店初体验(观片/品茶)-线上搜索-实地深度消费-口碑复购”形成的完美消费闭环。

紫阳县以一把修脚刀开辟了广阔的就业天地,用一杯富硒茶铺就了万千家庭的增收之路。而两大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更打造出山区振兴的鲜活样本——修脚店成为茶产品的展示窗口,茶文旅则成为吸引游客的强劲引擎。产品畅销四方,游客纷至沓来,共同托起了紫阳人稳步前行的幸福之路,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