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4期:第04版
视角
答案之外
李凌霄

“认识你自己”,这句古老的箴言,或许人的一生都在为之作答。
大学毕业后,我一度陷入迷茫,像个在回忆乐园里徘徊的游客,迟迟找不到出口。我想,每个感到迷失的人,或许都需要一个“精神栖息地”。音乐节,就成了我们这群年轻人的“精神乌托邦”。在这里,每个人都能在短暂的时光里做最真实的自己。
但狂欢终有落幕时,当舞台灯光熄灭,列车抵达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世界,一个更深的问题随之浮现:当狂欢散去,独自一人的“我”,该回到哪里去?
过去的我,总拼命为每件事寻找“标准答案”,仿佛如此便能一劳永逸。但现在我开始怀疑,这种对“答案”的执着,是否本身就是一种偏执?读《金刚经》时看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年纪尚轻的我不敢说已然领悟,却模糊感觉到:当心灵不再执着于固定答案,或许才能变得轻盈,获得真正的自由。
这个思考过程,最终把我带回了散文写作。
对我而言,创作散文就是“心无所住”的实践。它不为给世界下定义,也不为给读者标准答案,只是忠实地记录每个活在当下的瞬间。我渐渐明白,写作或许不必“寻找最终答案”,而要诚实呈现“寻找的过程”本身。我们每个人最独特、最真实的寻找过程,本身就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李凌霄
“认识你自己”,这句古老的箴言,或许人的一生都在为之作答。
大学毕业后,我一度陷入迷茫,像个在回忆乐园里徘徊的游客,迟迟找不到出口。我想,每个感到迷失的人,或许都需要一个“精神栖息地”。音乐节,就成了我们这群年轻人的“精神乌托邦”。在这里,每个人都能在短暂的时光里做最真实的自己。
但狂欢终有落幕时,当舞台灯光熄灭,列车抵达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世界,一个更深的问题随之浮现:当狂欢散去,独自一人的“我”,该回到哪里去?
过去的我,总拼命为每件事寻找“标准答案”,仿佛如此便能一劳永逸。但现在我开始怀疑,这种对“答案”的执着,是否本身就是一种偏执?读《金刚经》时看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年纪尚轻的我不敢说已然领悟,却模糊感觉到:当心灵不再执着于固定答案,或许才能变得轻盈,获得真正的自由。
这个思考过程,最终把我带回了散文写作。
对我而言,创作散文就是“心无所住”的实践。它不为给世界下定义,也不为给读者标准答案,只是忠实地记录每个活在当下的瞬间。我渐渐明白,写作或许不必“寻找最终答案”,而要诚实呈现“寻找的过程”本身。我们每个人最独特、最真实的寻找过程,本身就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