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150期:第02版 综合

陕西积极探索文物考古工作新模式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李旭东)8月28日,记者从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获悉,近年来,陕西积极探索文物考古工作新模式,服务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陕西文物考古和保护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实施《陕西省“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颁布《秦始皇陵保护条例》《宝鸡市周原遗址保护条例》等法规,出台《陕西省基本建设工程考古工作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文物保护要素保障推进全省高质量项目建设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公布实施小雁塔、周原遗址等5部文物保护规划和西安碑林等6处国保单位区划划定调整方案,完成了270处国保、163处省保的文物保护单位地形测绘和保护区划核对工作。同时,不断提升科技考古水平,新增2个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和7个省科技厅立项课题,发布3项文物保护地方标准,推进文物出土现场应急保护技术体系研究。

陕西坚持保护第一,统筹推进文物保护与基本建设考古工作,对可能存在历史文化遗存的土地,在依法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不得使用,落实“先考古、后建设”制度。文物、自然资源部门加强工作协同,通过考古前置方式出让土地达10万余亩,“标准地”改革覆盖范围由全省工业用地面积的25%升至80%,成效明显。

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工作稳步推进,全省开展基本建设考古工作4000余项,稳步推进西延高铁、古贤水库、陕北能源工程等600余项重点项目文物保护工作,发掘古代遗迹10万余处,出土各类文物20余万件(组)。咸阳国际机场三期考古项目顺利收官,建成全球首家机场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馆。

强化展示交流,用考古成果讲好“陕西故事”“中国故事”,深入推进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等中华文明、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作用,用好古丝绸之路、秦直道、秦蜀古道等历史文化线路,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国家文化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保护利用模式,陆续建成石峁、黄河、秦岭、统万城、大秦雍城等博物馆和石峁、统万城、乾陵、秦咸阳城咸阳宫等考古遗址公园,秦雍城、桥陵等遗址入选立项名单,目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批8处、立项8处,居全国前列。

中美田野考古培训班、“秦兵马俑数字教育”三期推进中华文化走进欧美校园,“海外实景课堂”辐射全球44个国家500多所华文学校,在中亚联合考古、“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国际传播宣传等多个领域发出文物声音、展现陕西担当。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