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155期:第04版 教育

家长如何助力孩子上好“开学第一课”

专家、老师支招破解焦虑与内卷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全媒体记者  郝佳伟

金秋送爽,新学期的钟声已经敲响。当孩子们背着书包踏入校园,迎接他们的不仅是新知识、新伙伴,还有家长们藏在期待背后的焦虑——担心孩子跟不上学习节奏、害怕在“成绩内卷”中落后、焦虑开学适应难题……

如何让家长从“焦虑旁观者”转变为“成长助力者”,陪孩子上好新学期“开学第一课”?8月31日,记者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黄鹤、知名心理教育专家刘鹏、咸阳市乾县第一中学教师归宝绒等专家、老师,他们给出了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

“开学第一课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家长的心态和行动,直接影响孩子对新学期的期待值。”黄鹤说,不少家长在开学前就陷入“过度准备”误区:熬夜帮孩子补作业、报满各类衔接班、反复叮嘱“成绩要跟上”,这些行为反而会将焦虑传递给孩子。她建议,家长首先要调整自身认知,“开学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比起‘突击准备’,帮孩子建立‘成长型思维’更重要。”

“开学季的焦虑,往往源于对‘起点’的过度聚焦。”刘鹏说,当“别人家的孩子”成为比较的标尺,当分数排名化作无形的枷锁,我们或许忽略了一个最朴素的道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种子,花期不同,生长节奏各异。

破解“开学焦虑”,规律的家庭作息是关键支撑。归宝绒提醒家长,睡眠不足会显著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和记忆力,晚饭后1小时全家都不使用手机和平板,改为阅读或交流,睡前集体关机。

家校协同则是孩子顺利适应新学期的“立交桥”。刘鹏说,家长与学校的关系不应是“监督与被监督”,而应是“教育同盟军”。开学第一周,家长可主动与老师沟通,但沟通重点不应只放在“成绩”上,而是“孩子是否适应课堂节奏”“和同学相处是否融洽”“有没有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

“教育不是雕刻,而是耕种——家长要做的不是强行塑造孩子,而是提供阳光雨露,让他们自然成长。”黄鹤说,开学第一课的核心,是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有趣的,成长是值得期待的”。当家长放下对“完美开局”的执念,多给孩子一些试错空间,跳出“分数至上”的误区,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兴趣培养,主动与学校携手搭建协同育人的桥梁,孩子才能在新学期真正收获成长,开启充满活力的新航程。

新学期的画卷已徐徐展开,家长的每一份理性与耐心,都是孩子成长路上最温暖的“护航灯”。刘鹏说:“家长迈出理解与支持的一小步,孩子就能收获成长的一大步。”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