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铸梦云端砺技
——第四届“三秦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装调检修工决赛侧记
本报全媒体记者 郝佳伟
9月1日至3日,陕西省第四届“三秦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装调检修工决赛在陕西大秦无人机技术应用有限公司拉开帷幕,来自全省13支代表队的37名技能精英齐聚一堂,在理论与实操的比拼中展现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精湛技艺。
在竞技中淬炼过硬本领
“请选手检查设备,比赛即将开始!”9月2日上午,随着裁判长谢辉一声令下,无人机装调检修工实操竞赛正式开启。竞赛场地内,选手迅速进入状态。指尖翻飞筛选零配件,凝神调试飞控系统参数,细致排查潜在设备故障……每一个动作都透着专业与娴熟。
来自陕汽控股德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王凡,正专注校准无人机传感器,手中的螺丝刀转动不停。“我们团队精心备赛,每天至少4小时实操训练。”他坦言,大赛故障排查环节特别贴近工作实际,“电机转向异常、通信信号中断这些问题,日常工作中常遇到,反复练习后,现在处理起来更得心应手了。”
此次大赛严格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高级工)设置内容,理论与实操成绩权重比为3:7,其中实操细分为无人机装调检修、飞行任务规划、无人机吊运三个科目,全方位检验选手综合能力。“我们希望通过以赛促练,让选手在竞技中找不足、补短板,练就过硬本领,为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裁判长谢辉的话,道出了赛事初衷。
在碰撞中共享经验智慧
“你的无人机校准方法很高效,能请教下技巧吗?”9月2日午休时段,竞赛场地旁的交流区格外热闹。选手暂时放下竞技的紧张,围坐一起,有的分享比赛中遇到的技术难点,有的交流实操中的高效经验……
陕西省煤田物探测绘有限公司职工姚朝曦在此次大赛中斩获第一名。比赛间隙,他主动与其他选手交流无人机故障快速排查技巧:“这些都是日常工作中摸索出的小方法,分享出来能帮大家少走弯路,一起进步才更有意义。”
这种交流不仅限于选手之间,更成为技术传承与需求对接的纽带。不少观摩赛事的企业技术人员也主动加入交流队伍,一边学习选手的实操经验,一边结合自身工作、教学场景提出问题,让交流成为技术共享、需求互通的桥梁。
在创新中赋能产业发展
此次大赛不仅是技能人才的“竞技场”,更是陕西低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当前,低空经济已成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无人机装调检修人才的培养,正是推动这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作为赛事承办单位,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布局深远。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元介绍,目前集团已构建起涵盖技术研发、应用服务、人才培养的无人机全产业链生态,“大赛中涌现的优秀选手,将有机会加入我们的团队,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通过大赛,我们更直观看到无人机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潜力。”大赛协办单位陕西大秦无人机技术应用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昀表示,将加强与参赛企业的合作,拓展“低空+文旅”“低空+农业”等应用场景,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
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21年创办以来,“三秦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我省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品牌。此次设置无人机装调检修工赛项,紧扣产业发展需求,未来将聚焦新兴产业,举办更多高水平赛事,为陕西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技能尖兵”。
9月3日下午,大赛圆满落幕,但技能人才追逐梦想的脚步并未停歇。他们将带着比赛中的收获与成长回到工作岗位,把精湛技艺融入产业发展实践,在推动陕西低空经济腾飞、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担当与荣光。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本报全媒体记者 郝佳伟
9月1日至3日,陕西省第四届“三秦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装调检修工决赛在陕西大秦无人机技术应用有限公司拉开帷幕,来自全省13支代表队的37名技能精英齐聚一堂,在理论与实操的比拼中展现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精湛技艺。
在竞技中淬炼过硬本领
“请选手检查设备,比赛即将开始!”9月2日上午,随着裁判长谢辉一声令下,无人机装调检修工实操竞赛正式开启。竞赛场地内,选手迅速进入状态。指尖翻飞筛选零配件,凝神调试飞控系统参数,细致排查潜在设备故障……每一个动作都透着专业与娴熟。
来自陕汽控股德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王凡,正专注校准无人机传感器,手中的螺丝刀转动不停。“我们团队精心备赛,每天至少4小时实操训练。”他坦言,大赛故障排查环节特别贴近工作实际,“电机转向异常、通信信号中断这些问题,日常工作中常遇到,反复练习后,现在处理起来更得心应手了。”
此次大赛严格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高级工)设置内容,理论与实操成绩权重比为3:7,其中实操细分为无人机装调检修、飞行任务规划、无人机吊运三个科目,全方位检验选手综合能力。“我们希望通过以赛促练,让选手在竞技中找不足、补短板,练就过硬本领,为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裁判长谢辉的话,道出了赛事初衷。
在碰撞中共享经验智慧
“你的无人机校准方法很高效,能请教下技巧吗?”9月2日午休时段,竞赛场地旁的交流区格外热闹。选手暂时放下竞技的紧张,围坐一起,有的分享比赛中遇到的技术难点,有的交流实操中的高效经验……
陕西省煤田物探测绘有限公司职工姚朝曦在此次大赛中斩获第一名。比赛间隙,他主动与其他选手交流无人机故障快速排查技巧:“这些都是日常工作中摸索出的小方法,分享出来能帮大家少走弯路,一起进步才更有意义。”
这种交流不仅限于选手之间,更成为技术传承与需求对接的纽带。不少观摩赛事的企业技术人员也主动加入交流队伍,一边学习选手的实操经验,一边结合自身工作、教学场景提出问题,让交流成为技术共享、需求互通的桥梁。
在创新中赋能产业发展
此次大赛不仅是技能人才的“竞技场”,更是陕西低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当前,低空经济已成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无人机装调检修人才的培养,正是推动这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作为赛事承办单位,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布局深远。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元介绍,目前集团已构建起涵盖技术研发、应用服务、人才培养的无人机全产业链生态,“大赛中涌现的优秀选手,将有机会加入我们的团队,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通过大赛,我们更直观看到无人机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潜力。”大赛协办单位陕西大秦无人机技术应用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昀表示,将加强与参赛企业的合作,拓展“低空+文旅”“低空+农业”等应用场景,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
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21年创办以来,“三秦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我省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品牌。此次设置无人机装调检修工赛项,紧扣产业发展需求,未来将聚焦新兴产业,举办更多高水平赛事,为陕西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技能尖兵”。
9月3日下午,大赛圆满落幕,但技能人才追逐梦想的脚步并未停歇。他们将带着比赛中的收获与成长回到工作岗位,把精湛技艺融入产业发展实践,在推动陕西低空经济腾飞、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担当与荣光。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