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银龄”生活
西安交大二附院完成多例高难度关节置换术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妍言)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关节与足踝病区完成多例高难度关节置换手术,运用数字化、3D打印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多位身患关节疾病的老年患者消除病痛,显著提升其生活质量。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60岁以上人群中症状性骨关节炎患病率高达50%,其中80%的患者合并关节活动能力障碍,骨关节疾病因此被认为是影响中老年人关节活动能力和降低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该院骨科中心关节与足踝病区主任杨佩表示,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绝大部分终末期关节疾病最为有效的手段,科室已经开展各类数字化技术辅助的关节置换术、关节翻修术、韧带修复重建术等有难度、技术要求高的手术,助力老年人重返健康生活。
一名68岁患者1年前被诊断为肘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控制感染后应患者要求重建左侧肘关节时,又因肘关节周围骨缺损大、软组织条件差,手术难度极高。杨佩教授团队为其定制专用假体,成功完成翻修再置换术。另一位62岁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双髋关节病变,双腿不等长、步态异常,经机器人辅助双侧髋关节手术后,实现双下肢等长,术后第二天即可扶拐锻炼。
此外,团队还采用3D打印导板技术,为终末期踝关节炎患者实施踝关节置换。通过CT三维重建和虚拟空间模拟,制作个性化手术导板,实现精准截骨和假体安置,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创伤与焦虑。
另有一位退休教师因骨折畸形愈合伴巨大肩袖撕裂,经反肩关节置换术后,逐步恢复肩关节功能。
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首批数字骨科技术创新示范中心,该院骨科中心关节与足踝病区已成为西北唯一同时配备多家国内外先进机器人辅助关键置换系统的科室,并建成西北首家MAKO机器人亚太培训中心。杨佩表示,科室将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与医学深度融合,发展智能骨科技术,提升精准医疗水平,让更多患者受益。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妍言)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关节与足踝病区完成多例高难度关节置换手术,运用数字化、3D打印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多位身患关节疾病的老年患者消除病痛,显著提升其生活质量。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60岁以上人群中症状性骨关节炎患病率高达50%,其中80%的患者合并关节活动能力障碍,骨关节疾病因此被认为是影响中老年人关节活动能力和降低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该院骨科中心关节与足踝病区主任杨佩表示,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绝大部分终末期关节疾病最为有效的手段,科室已经开展各类数字化技术辅助的关节置换术、关节翻修术、韧带修复重建术等有难度、技术要求高的手术,助力老年人重返健康生活。
一名68岁患者1年前被诊断为肘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控制感染后应患者要求重建左侧肘关节时,又因肘关节周围骨缺损大、软组织条件差,手术难度极高。杨佩教授团队为其定制专用假体,成功完成翻修再置换术。另一位62岁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双髋关节病变,双腿不等长、步态异常,经机器人辅助双侧髋关节手术后,实现双下肢等长,术后第二天即可扶拐锻炼。
此外,团队还采用3D打印导板技术,为终末期踝关节炎患者实施踝关节置换。通过CT三维重建和虚拟空间模拟,制作个性化手术导板,实现精准截骨和假体安置,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创伤与焦虑。
另有一位退休教师因骨折畸形愈合伴巨大肩袖撕裂,经反肩关节置换术后,逐步恢复肩关节功能。
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首批数字骨科技术创新示范中心,该院骨科中心关节与足踝病区已成为西北唯一同时配备多家国内外先进机器人辅助关键置换系统的科室,并建成西北首家MAKO机器人亚太培训中心。杨佩表示,科室将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与医学深度融合,发展智能骨科技术,提升精准医疗水平,让更多患者受益。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