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档案管理成为全员参与的企业文化
魏锋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旗帜鲜明地把“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写入法律,坚持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明确档案工作的神圣职责,回答了档案“为谁而管、为谁所用”的问题。作为企业现代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基层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抓手,也是企业推进高效能治理的基础性和支撑性力量,让档案管理走进每一位员工,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提高政治站位
推动档案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规范”转变
深化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全面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作为理论学习的一项内容,胸怀大局,自觉把档案工作规范化纳入本单位本部门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安排,与企业重点工作相结合,做到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
立足规范,提升管理标准。始终站在全局战略高度谋划开展工作,把握上级决策部署,结合本单位实际抓好落实。深入开展调研,健全档案收集、整理、立卷、保管、利用、销毁等制度体系,细化各类档案资料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和移交流程,确保归档内容分类清晰、管理有序。落实档案管理专人专岗责任制,对档案收集、整理、借阅等实行全流程管控,防止档案丢失或损坏,确保档案管理各环节有章可循。
自查评估,补齐管理短板。对照相关法规条例标准,建立档案管理监督检查机制,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档案室硬件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及时排除故障,定期对本单位档案从“收集是否完整、整理是否规范、保管是否安全、利用是否合规”四个方面进行全覆盖梳理,及时整改问题。将档案收集纳入机关月度常态化工作,让员工明确归档资料范围,做到各类档案应归尽归,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效。
精准定位职能
推动档案管理从“纸质堆叠”向“数字赋能”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在健全制度体系的基础上,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应实现更加高效的数字化管理。
加快推进各类档案管理数字化技术应用。在自动化办公的基础上,引入先进信息技术,制定严格的数字化档案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和销毁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明确各环节安全要求和责任分工。每年定期对上一年度文书档案进行数字化整理、分类、归档,建立健全年度档案电子文档,做到年度工作结束时档案齐全,有效提升档案完整性与可追溯性。对历年文书、审计、人事资料等进行数字化扫描,将传统纸质资料整理转化为数字影像资料或数字化档案信息,同步建立电子档案库,编制索引目录,完善档案存放指引标记,使档案资料查找利用更加方便、快捷,推动业务工作与档案管理深度融合。开展档案管理提升工作,在进行保密化处理的前提下,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有效分析,深挖数据价值,发挥数据信息在生产运营与科学决策中的作用,推动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实现档案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
强化队伍建设,打造“精业务”的管理人才。明确本单位各部门在档案管理中的职责,确保档案管理全流程规范化。把组织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作为常态,以国际档案日为契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档案管理理论知识测试、模拟实操应用等活动,通过以赛促学、以学促用,引导全员在日常工作中养成规范整理和及时移交档案的习惯,把“人人都是档案员”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构建“全员参与”的良好生态,提升全员档案法治意识和业务素养,让档案管理成为全员参与的企业文化。定期组织开展专业知识培训,了解档案管理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先进经验,让档案工作“抓得牢、抓得好”,让档案人员“会干活、干好活”,为企业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强化能力建设
推动档案管理从“企业资源”向“安全堡垒”升级
档案是基层单位一项具有特殊性的个性化资产,提升档案管理综合能力,让“沉睡的档案”活起来,充分激活档案价值,使其成为推动工作的“智慧库”,才能真正实现档案价值。同时,必须健全档案安全机制,防止档案信息流失或泄露,确保历史资料完整可用。
加强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建设。坚持节约高效原则,对不符合使用标准的设备设施进行更新升级,完善档案室设施设备配备,确保档案室具备防火、防盗、防尘、防潮、防霉、防光、防虫、防高温等功能。满足环境要求和安全要求,不断完善硬件设施,引入智能密集架,确保档案的保存、保管安全可控。
严格落实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常态化开展日常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坚决消除档案整理、档案利用、档案保管和档案保密等工作中的风险隐患。严格落实档案保密责任,对电子档案的接收、存储、维护和使用等环节进行把控,采取加密技术、数据备份、权限控制等措施,确保档案信息不被泄露、篡改或丢失。
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档案安全责任制度建立和落实,让档案管理人员树立起良好的安全管理意识。优化风险防控措施,促进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在档案利用环节,建立严格的借阅审批制度,规范履行档案借阅手续,做到全程留痕、责任可溯,保护档案安全。常态化排查电器电路、消防设施等安全隐患,确保档案存储环境安全稳定。定期对档案库房开展自查,严格落实消防、安防等措施,定期开展档案室清洁维护,切实将档案安全工作做在日常、落到实处,让档案管理成为全员参与的企业文化。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魏锋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旗帜鲜明地把“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写入法律,坚持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明确档案工作的神圣职责,回答了档案“为谁而管、为谁所用”的问题。作为企业现代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基层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抓手,也是企业推进高效能治理的基础性和支撑性力量,让档案管理走进每一位员工,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提高政治站位
推动档案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规范”转变
深化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全面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作为理论学习的一项内容,胸怀大局,自觉把档案工作规范化纳入本单位本部门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安排,与企业重点工作相结合,做到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
立足规范,提升管理标准。始终站在全局战略高度谋划开展工作,把握上级决策部署,结合本单位实际抓好落实。深入开展调研,健全档案收集、整理、立卷、保管、利用、销毁等制度体系,细化各类档案资料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和移交流程,确保归档内容分类清晰、管理有序。落实档案管理专人专岗责任制,对档案收集、整理、借阅等实行全流程管控,防止档案丢失或损坏,确保档案管理各环节有章可循。
自查评估,补齐管理短板。对照相关法规条例标准,建立档案管理监督检查机制,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档案室硬件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及时排除故障,定期对本单位档案从“收集是否完整、整理是否规范、保管是否安全、利用是否合规”四个方面进行全覆盖梳理,及时整改问题。将档案收集纳入机关月度常态化工作,让员工明确归档资料范围,做到各类档案应归尽归,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效。
精准定位职能
推动档案管理从“纸质堆叠”向“数字赋能”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在健全制度体系的基础上,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应实现更加高效的数字化管理。
加快推进各类档案管理数字化技术应用。在自动化办公的基础上,引入先进信息技术,制定严格的数字化档案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和销毁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明确各环节安全要求和责任分工。每年定期对上一年度文书档案进行数字化整理、分类、归档,建立健全年度档案电子文档,做到年度工作结束时档案齐全,有效提升档案完整性与可追溯性。对历年文书、审计、人事资料等进行数字化扫描,将传统纸质资料整理转化为数字影像资料或数字化档案信息,同步建立电子档案库,编制索引目录,完善档案存放指引标记,使档案资料查找利用更加方便、快捷,推动业务工作与档案管理深度融合。开展档案管理提升工作,在进行保密化处理的前提下,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有效分析,深挖数据价值,发挥数据信息在生产运营与科学决策中的作用,推动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实现档案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
强化队伍建设,打造“精业务”的管理人才。明确本单位各部门在档案管理中的职责,确保档案管理全流程规范化。把组织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作为常态,以国际档案日为契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档案管理理论知识测试、模拟实操应用等活动,通过以赛促学、以学促用,引导全员在日常工作中养成规范整理和及时移交档案的习惯,把“人人都是档案员”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构建“全员参与”的良好生态,提升全员档案法治意识和业务素养,让档案管理成为全员参与的企业文化。定期组织开展专业知识培训,了解档案管理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先进经验,让档案工作“抓得牢、抓得好”,让档案人员“会干活、干好活”,为企业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强化能力建设
推动档案管理从“企业资源”向“安全堡垒”升级
档案是基层单位一项具有特殊性的个性化资产,提升档案管理综合能力,让“沉睡的档案”活起来,充分激活档案价值,使其成为推动工作的“智慧库”,才能真正实现档案价值。同时,必须健全档案安全机制,防止档案信息流失或泄露,确保历史资料完整可用。
加强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建设。坚持节约高效原则,对不符合使用标准的设备设施进行更新升级,完善档案室设施设备配备,确保档案室具备防火、防盗、防尘、防潮、防霉、防光、防虫、防高温等功能。满足环境要求和安全要求,不断完善硬件设施,引入智能密集架,确保档案的保存、保管安全可控。
严格落实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常态化开展日常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坚决消除档案整理、档案利用、档案保管和档案保密等工作中的风险隐患。严格落实档案保密责任,对电子档案的接收、存储、维护和使用等环节进行把控,采取加密技术、数据备份、权限控制等措施,确保档案信息不被泄露、篡改或丢失。
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档案安全责任制度建立和落实,让档案管理人员树立起良好的安全管理意识。优化风险防控措施,促进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在档案利用环节,建立严格的借阅审批制度,规范履行档案借阅手续,做到全程留痕、责任可溯,保护档案安全。常态化排查电器电路、消防设施等安全隐患,确保档案存储环境安全稳定。定期对档案库房开展自查,严格落实消防、安防等措施,定期开展档案室清洁维护,切实将档案安全工作做在日常、落到实处,让档案管理成为全员参与的企业文化。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