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泰斗任哲中
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任哲中是国家一级演员,曾任陕西省秦腔协会副主席,2006年,与魏长生、刘毓中等6人入选“秦腔名人堂”。他一生倾情于秦腔事业,创立了观众钟情痴爱的“任派”唱腔,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莫辨楮叶的舞台艺术形象,倾倒了大批酷爱秦腔艺术的戏迷,是名播大西北乃至全国的秦腔小生泰斗。
任哲中1925年出生于陕西省永寿县监军镇南关村一贫困农家,自幼酷爱唱戏,12岁入范紫东、刘文伯创办的“晓钟社”学戏。他天资聪颖,颇有悟性,能吃苦,有韧性,又具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在范紫东、孙仁玉、封至模等名家的悉心教导和严格训练下,任哲中很快就掌握了秦腔演唱的基本功。18岁那年,就因扮演《周仁回府》中的周仁而轰动剧坛,一举成名,被誉为艺坛绝唱,有“活周仁”之称,成为上世纪四十年代秀出班行的名角。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任哲中已经以“秦腔小生泰斗”之称享誉陕西戏剧界和西北五省(区)。1954年,任哲中进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在这个秦腔界的著名艺术团体中,他的演艺才华得到了充分发挥,演技更加炉火纯青。特别是他创立的激情饱满、跌宕起伏、刚柔相济、韵味醇厚浓郁的“任派”唱腔,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秦腔戏迷。许多秦腔戏迷至今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任哲中在西大街的实验剧场连演《周仁回府》三个多月100余场,观众场场爆满。那真是一票难求,买不到票的戏迷,竟然痴痴地站在剧场外面,通过大喇叭听完全场,末了还如饮醇醪地连呼“过瘾,过瘾”。
平时,走在大街上,只要听到广播里播放任哲中的唱段,不少行人便会不由自主地驻足,个个凝神,仿佛受到孙悟空的定身法似地“定”在原地不动了,直到听完整个唱段才恢复常态。在当时,你去饭馆吃羊肉泡,如果恰好聊到任哲中,说他的唱腔如何如何好,那执刀的师傅会多切些羊肉给你;如果你说任哲中唱得不怎么样,那师傅给你切的羊肉会少得多。这时,如果你嫌肉少而不悦,执刀师傅会说:“你连好坏都不知道,还能知道个多少?”
任哲中的演唱之所以吸引人,关键在于他在塑造人物方面具有非同寻常的领悟力和创造性。他悉心钻研角色的地位、身份、神态和内心世界,深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活灵活现地表现剧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让观众随着他的唱、念、做进入一个真切动人的场景,使观众与人物产生共鸣,形成台上台下浑然一体的氛围。据有关专家分析,任哲中的唱腔既继承了传统秦腔的激昂慷慨,又做到了刚柔兼顾;既有中路秦腔的传统唱法,又有西府唱腔的特点,同时还吸收了山西梆子和河南豫剧的精华,尤其是在“生角”中融入了“旦角”的细腻、委婉、柔和、流畅的特点,显得奔放、宽阔、嘹亮、浑厚,韵味十足。在《周仁回府》《法门寺》《激友》《软玉屏》《花亭相会》《血泪仇》《祝福》等100多出戏中,他运用深沉哀婉的鼻音、喉音、哭音完美地塑造了进退维谷、忍辱负重的周仁,穷愁潦倒、失魂落魄的张仪,不忘旧情、自责自勉的高文举,诚实厚道、淳朴善良的贺老六,义愤填膺、决心杀敌的王东财……这些人物的塑造,个个出神入化,活灵活现,至今无出其右者。到了晚年,他的唱腔音域变得更加宽阔而浑厚,那种略带沙音的声腔苍凉惆怅、婉转细腻、动人心魄、魅力无穷。任哲中,不仅扮相清俊、动作洒脱、表演大气,更具有甩稍子、靴挑纱帽、摇单帽翅等绝活。这些精湛的演技不仅在大西北影响深远,在山西、河南等地以至海外华人中也皆有口碑。
最让同行和戏迷感动的是任哲中的敬业精神。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年逾花甲的他每天仍然坚持和戏曲研究院的中青年演员一起练功,一丝不苟地踢腿、拔筋、吊嗓子、跑圆场,丝毫没有明星大腕的做派。对他的关门弟子胡屯胜更是言传身教,从声腔到动作进行“手把手”教导,使得胡屯胜很快成为引人注目的名角。在几十年的演艺生涯中,每到除夕,他或是参演新年戏剧晚会,或是下乡慰问演出,却很少陪家人过年。
在一次下乡演出途中,任哲中不慎骨折住进医院,戏迷成群结队地到医院探视,甘肃、新疆、边防哨所等地的戏迷连续不断地打电话询问他的病情,还有不少人发来慰问电。任哲中深为感动,于是抱病到电视台为戏迷们唱了几段秦腔,为的是让大家不再挂念和担心。“文革”中,他被打断肋骨,不准唱戏,后又被遣送到永寿县农场去劳动改造。不唱戏的任哲中嗓子难受、坐立不安,于是,他常常在沟坡放牧时高唱一阵秦腔,这样他心里才会舒服点。
1995年2月27日,身患恶性肿瘤的任哲中病逝,一颗明亮的艺术之星溘然陨落。得知这个不幸消息,西安的戏迷纷纷涌向任宅的灵堂祭奠,三秦大地的戏迷们连续不断地发来唁电;从任宅到环城南路,挨挨挤挤地排满了花圈、挽幛和挽联;长长的文艺路上,络绎不绝的吊唁人群致使交通多次堵塞;来自咸阳的五辆大车和100多人组成的牛拉鼓乐队震天的鼓乐响遏行云,展示着戏迷们的悲恸和崇敬;更多的秦腔名家、同道则不分昼夜地在任先生的灵前清唱自己的拿手唱段,倾泻他们的哀思和怀念;来自台湾70多岁的戏迷张公顺以及西安西大街米香亭老人彻夜为任先生守灵……出殡那天,自发前去送别的市民和戏迷将宽阔的三兆路挤得严严实实,他们手执花圈、花篮组成了一条涌动的“河流”。从得知任先生去世的消息起,《陕西日报》连续几个月发表各界人士的纪念文章;《三秦都市报》更是以《誉满丝路十里亭,公推梨园至情;声震三秦一曲周仁,竟成千古绝唱》为通栏标题,不间断地登载纪念秦腔大师任哲中的文章。诸多作家、书法家纷纷著文、题词,表达他们对任先生的哀悼。
任哲中是秦腔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大师。他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了,但他不朽的艺术成果和他创立的“任派”唱腔,必将永远留存在陕西、大西北乃至全国民众和戏迷的心里。□朱耀儒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任哲中是国家一级演员,曾任陕西省秦腔协会副主席,2006年,与魏长生、刘毓中等6人入选“秦腔名人堂”。他一生倾情于秦腔事业,创立了观众钟情痴爱的“任派”唱腔,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莫辨楮叶的舞台艺术形象,倾倒了大批酷爱秦腔艺术的戏迷,是名播大西北乃至全国的秦腔小生泰斗。
任哲中1925年出生于陕西省永寿县监军镇南关村一贫困农家,自幼酷爱唱戏,12岁入范紫东、刘文伯创办的“晓钟社”学戏。他天资聪颖,颇有悟性,能吃苦,有韧性,又具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在范紫东、孙仁玉、封至模等名家的悉心教导和严格训练下,任哲中很快就掌握了秦腔演唱的基本功。18岁那年,就因扮演《周仁回府》中的周仁而轰动剧坛,一举成名,被誉为艺坛绝唱,有“活周仁”之称,成为上世纪四十年代秀出班行的名角。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任哲中已经以“秦腔小生泰斗”之称享誉陕西戏剧界和西北五省(区)。1954年,任哲中进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在这个秦腔界的著名艺术团体中,他的演艺才华得到了充分发挥,演技更加炉火纯青。特别是他创立的激情饱满、跌宕起伏、刚柔相济、韵味醇厚浓郁的“任派”唱腔,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秦腔戏迷。许多秦腔戏迷至今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任哲中在西大街的实验剧场连演《周仁回府》三个多月100余场,观众场场爆满。那真是一票难求,买不到票的戏迷,竟然痴痴地站在剧场外面,通过大喇叭听完全场,末了还如饮醇醪地连呼“过瘾,过瘾”。
平时,走在大街上,只要听到广播里播放任哲中的唱段,不少行人便会不由自主地驻足,个个凝神,仿佛受到孙悟空的定身法似地“定”在原地不动了,直到听完整个唱段才恢复常态。在当时,你去饭馆吃羊肉泡,如果恰好聊到任哲中,说他的唱腔如何如何好,那执刀的师傅会多切些羊肉给你;如果你说任哲中唱得不怎么样,那师傅给你切的羊肉会少得多。这时,如果你嫌肉少而不悦,执刀师傅会说:“你连好坏都不知道,还能知道个多少?”
任哲中的演唱之所以吸引人,关键在于他在塑造人物方面具有非同寻常的领悟力和创造性。他悉心钻研角色的地位、身份、神态和内心世界,深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活灵活现地表现剧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让观众随着他的唱、念、做进入一个真切动人的场景,使观众与人物产生共鸣,形成台上台下浑然一体的氛围。据有关专家分析,任哲中的唱腔既继承了传统秦腔的激昂慷慨,又做到了刚柔兼顾;既有中路秦腔的传统唱法,又有西府唱腔的特点,同时还吸收了山西梆子和河南豫剧的精华,尤其是在“生角”中融入了“旦角”的细腻、委婉、柔和、流畅的特点,显得奔放、宽阔、嘹亮、浑厚,韵味十足。在《周仁回府》《法门寺》《激友》《软玉屏》《花亭相会》《血泪仇》《祝福》等100多出戏中,他运用深沉哀婉的鼻音、喉音、哭音完美地塑造了进退维谷、忍辱负重的周仁,穷愁潦倒、失魂落魄的张仪,不忘旧情、自责自勉的高文举,诚实厚道、淳朴善良的贺老六,义愤填膺、决心杀敌的王东财……这些人物的塑造,个个出神入化,活灵活现,至今无出其右者。到了晚年,他的唱腔音域变得更加宽阔而浑厚,那种略带沙音的声腔苍凉惆怅、婉转细腻、动人心魄、魅力无穷。任哲中,不仅扮相清俊、动作洒脱、表演大气,更具有甩稍子、靴挑纱帽、摇单帽翅等绝活。这些精湛的演技不仅在大西北影响深远,在山西、河南等地以至海外华人中也皆有口碑。
最让同行和戏迷感动的是任哲中的敬业精神。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年逾花甲的他每天仍然坚持和戏曲研究院的中青年演员一起练功,一丝不苟地踢腿、拔筋、吊嗓子、跑圆场,丝毫没有明星大腕的做派。对他的关门弟子胡屯胜更是言传身教,从声腔到动作进行“手把手”教导,使得胡屯胜很快成为引人注目的名角。在几十年的演艺生涯中,每到除夕,他或是参演新年戏剧晚会,或是下乡慰问演出,却很少陪家人过年。
在一次下乡演出途中,任哲中不慎骨折住进医院,戏迷成群结队地到医院探视,甘肃、新疆、边防哨所等地的戏迷连续不断地打电话询问他的病情,还有不少人发来慰问电。任哲中深为感动,于是抱病到电视台为戏迷们唱了几段秦腔,为的是让大家不再挂念和担心。“文革”中,他被打断肋骨,不准唱戏,后又被遣送到永寿县农场去劳动改造。不唱戏的任哲中嗓子难受、坐立不安,于是,他常常在沟坡放牧时高唱一阵秦腔,这样他心里才会舒服点。
1995年2月27日,身患恶性肿瘤的任哲中病逝,一颗明亮的艺术之星溘然陨落。得知这个不幸消息,西安的戏迷纷纷涌向任宅的灵堂祭奠,三秦大地的戏迷们连续不断地发来唁电;从任宅到环城南路,挨挨挤挤地排满了花圈、挽幛和挽联;长长的文艺路上,络绎不绝的吊唁人群致使交通多次堵塞;来自咸阳的五辆大车和100多人组成的牛拉鼓乐队震天的鼓乐响遏行云,展示着戏迷们的悲恸和崇敬;更多的秦腔名家、同道则不分昼夜地在任先生的灵前清唱自己的拿手唱段,倾泻他们的哀思和怀念;来自台湾70多岁的戏迷张公顺以及西安西大街米香亭老人彻夜为任先生守灵……出殡那天,自发前去送别的市民和戏迷将宽阔的三兆路挤得严严实实,他们手执花圈、花篮组成了一条涌动的“河流”。从得知任先生去世的消息起,《陕西日报》连续几个月发表各界人士的纪念文章;《三秦都市报》更是以《誉满丝路十里亭,公推梨园至情;声震三秦一曲周仁,竟成千古绝唱》为通栏标题,不间断地登载纪念秦腔大师任哲中的文章。诸多作家、书法家纷纷著文、题词,表达他们对任先生的哀悼。
任哲中是秦腔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大师。他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了,但他不朽的艺术成果和他创立的“任派”唱腔,必将永远留存在陕西、大西北乃至全国民众和戏迷的心里。□朱耀儒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