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172期:第04版 视野

席王村的高跷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单腿跳

独杆轿

席王村位于汉长安城遗址北城墙根,隶属西安市未央区汉城街道管辖,有着400年的建村史,现有566户1910人。在古城西安流传着这样的口头语:“大白杨的社火,席王的腿。”意思是社火要数大白杨的好,柳木腿(高跷)要数席王村的最好。席王高跷俗称“柳木腿”,远在清末和民国时期,席王村就有在传统节日耍社火、踩高跷(柳木腿)的习俗。

席王的高跷以高、惊、险著称。他们利用柳木(主要是水曲柳)韧性好的特点,制作成2-2.45米的高跷,故称柳木腿。村上几乎家家都备有柳木腿。村委会现存有2.45米高的柳木腿4副,普通柳木腿2米的70余副。席王人酷爱高跷,参加表演的上有四五十岁的成年人,下有五六岁的小孩。一到农闲季节,就绑上高跷在麦田里练腿功,一练就是几个小时。有的人连吃饭都不解掉柳木腿。练功者还到河边、井台、土壕等高难度地段苦练,从一米高的楞坎上跳上蹦下,就这样练习一个冬天。

席王村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是村上的古庙会。古庙会上,高跷表演是重头戏。前一天即正月二十二的下午,演员要先祭拜风神,以祈求表演时不刮大风。再到村东的三王(牛王、马王、药王)庙祭拜,最后到村西头的无量庙祭拜。农历正月二十三,演员们凌晨5点起床,洗漱后吃饭(带肉的好饭),不能喝水,以免演出过程中要上卫生间。9点开始画脸谱,并穿上戏装。10点开始巡演,仪仗队一马当先,锣鼓队鼓舞翩翩,社火表演紧跟其后,高跷表演掀起高潮,阵容庞大,浩浩荡荡,十分壮观。社火表演队伍里的大头娃娃、狮子绣球、穿蟒袍的牛老爷、逗人笑的驴大姐等,边走边演,人群笑声不断。最后压轴的高跷表演外人难得一见,踩着柳木腿的演员,扮着《杀狗劝妻》《鞭打殷夫人》《顶台灯》《独杆轿》等各种戏文里的人物,随着游行队伍来到村外的打谷场上。

踩高跷的绝活开始表演了,只见两个人踩着高跷,肩膀上抬着一根长长的竹竿,竹竿上还坐着一个绑着柳木腿的演员,一边走一边表演,竹竿一闪一闪的,看的观众都为演员捏一把汗,这个表演叫《独杆轿》。还有一个叫做“逮蝴蝶”的高难度节目,只见一个踩高跷的演员,从距地面不足1米的高度上呈“前腿弓,后腿蹬”状,逮捉另一名高跷演员用软竹片绑着的上下翻飞的“蝴蝶”,几经反复,看得人目瞪口呆,拍手叫绝。

席王村的高跷绝活堪称经典,远近闻名。

1958年5月,周河湾村邀请包括席王村在内的三家举行高跷表演赛,场地设在一块刚犁过的地里,场地中央摆着距地面80公分高的方桌,方桌上放着一个红包,看哪个表演队能把红包拿走。前面两个队的选手当高跷腿刚插进松软的地里时,就感到大势不妙,别说弯腰拿红包,连行走都显得十分吃力,根本无法接近方桌,还未到场地中央,便却步退回。席王村的选手踏着方步来到了场地中央的方桌前,来了个“前腿弓,后腿蹬”的造型,(这个动作是高跷表演中的高难度动作,只有长期苦练才能掌握)伸手将红包拿到手,转身走出松软的土地,全场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解放前,席王的高跷曾被邀请到西安城隍庙表演,深受欢迎。

1979年,席王村高跷在未央区政府组织的元宵节文艺表演赛中,曾获得第一名。2015年4月,“席王村同乐会”改为“未央区汉长安席王村高跷协会”,协会除了保留传统的剧目外,还增加了《鸿门宴》《萧何月下追韩信》《十面埋伏》《霸王别姬》等剧目的表演。

2015年,席王村高跷(柳木腿),已成为未央区“非遗”项目。□张鹰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