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她时代”绽放更多光彩
A 女性就业
女性就业遭隐性歧视?人大代表建议:从法律角度界定“歧视”
近几年,女性就业中遇到的性别歧视问题依然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湖南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科力尔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聂鹏举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关于解决女性就业中性别歧视问题的建议》。
聂鹏举表示,目前性别歧视问题在我国女性就业过程中仍然广泛存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女性群体的就业权利、阻碍了其职业发展,使众多女性无法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经济和人格独立,赢得社会尊重。女性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女性群体分享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也成为了阻碍我国综合国力增长的顽疾。如何解决或改善该问题,关系到民生幸福,也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
女性在就业市场上受到歧视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聂鹏举分析,从经济方面来讲,市场经济企业主体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一定程度导致了就业市场中女性受歧视的现象。
“与男性员工相比,雇用女性员工似乎成本高效益低。首先,女性在怀孕期间因为身体处于特殊生理时期,工作效率较低,在生育和哺乳期间又有权享受法定的假日和福利。从而导致的利润损失使公司不堪重负。”聂鹏举表示,“其次,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可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家庭生活中。这种家庭分工显然直接影响到女性的职业表现,客观上也使女性无法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中国目前的退休制度表明,女性一般比男性提前退休五年,这意味着女性的终身就业时长至少比男性少五年,企业也就少了五年的收入。”
聂鹏举还表示,现行法律对就业歧视问题关注度不够。首先,缺乏所必需的现行法律制度。由于我国尚未颁布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也没有明确“歧视”的概念,一些禁止女性就业歧视的法律分散在《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中,导致缺乏系统有效的法律制度来防止女性就业方面的歧视。其次,现行立法中的大多数表达都含糊不清,操作性不强。如果一些企业在就业市场中存在隐性性别歧视,就难以取证。
因此,聂鹏举建议,加大力度实施生育保险制度。国家和社会合理分担出生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减轻企业的后顾之忧。加大生育保险推广力度和范围,扩大保险范围,完善管理方法和监督机制,确保生育保险制度的实施。此外,还可以建立女性生育保障基金,以社会机制保障女性权利。
聂鹏举还建议,加快推进《反就业歧视法》,填补法律空缺,将就业市场上的一切行为规范化。从法律的角度界定“歧视”的内涵,通过法律明文界定,使歧视行为无从藏匿。
人社部门、妇联和工会应完善反就业性别歧视约谈机制,主动监管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对侵害女性劳动保护权益的用人单位和职业中介机构进行约谈和调查,督促限期纠正,并定期公布。对实施、纵容就业性别歧视的用人单位和职业中介机构,应加强处罚。
此外,建立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诚信征信系统。人社部门及时了解重点行业、企业招用女性和保障女性劳动用工合法权益状况,并将企业遵守各项女性就业和特殊保护政策的情况,纳入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征信系统。对于屡次不改的企业,可将其纳入企业黑名单。(彭拜)
保护女性就业,理想和现实都要“很丰满”
又逢三八妇女节,中国女性的地位在不断上升,就业情况总体较好,劳动参与率位居世界前列。最近,人社部、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要求,在招聘环节中,不得限定性别(国家规定的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等情况除外)或性别优先,不得以性别为由限制女性求职就业、拒绝录用女性,不得将限制生育作为录用条件等。这一系列举措进一步保障了女性就业权益、促进女性就业发挥积极作用。那么我省女性就业情况如何,记者采访了陕西妇女研究会秘书长王延萍。
“由于社会对男性女性的社会角色、期待、要求的刻版印象问题,如男性坚毅勇敢、女性温柔细腻,男性富有战略性、女性比较感性,男性擅长动手、女性擅长语言等刻板印象,造成女大学生在求职应聘时,容易遭受职场歧视。由于处于婚恋期,加上二胎政策实施后,女性与男性相比,在求职应聘时处于更加脆弱的地位。女性还面临家务劳动的无酬化困境。”王延萍说。
记者梳理发现,在促进女性平等就业方面,我省在2017年发布的《陕西省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白皮书》中指出,陕西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在《陕西省就业促进条例》中专设“公平就业”一章,强调男女平等就业权利。将“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促进女性平等就业”作为规划主要目标予以推进。加强劳动监察,加大奖惩力度,全面落实《劳动合同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一系列法规,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处级干部和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男女同龄退休、支持女性科技人才成长及促进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等政策及措施,及时纠正和杜绝侵犯妇女权益现象的发生,为女性就业和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我这个专业属于化工,对女性会造成健康危害,影响生育,虽说我学的专业性质让我找工作的面很窄,但是总体感觉企业在招工时更多是对男同学的兴趣比较大。”今年刚毕业于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药品生产专业的耿薇告诉记者,在迈入社会求职就业,尤其是初入职场时,女性面临的阻力要比男性大。“我还会继续学一些新的东西,不断扩充自己,让自己的就业面可以变宽,我觉得,我们女性的工作能力不比男性差。”
《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的下发,让不少准备就业的女性拍手称赞。但同时有不少女性担忧,会不会有的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风险管控趋利避害,会删除“仅限男性”“男性优先”之类的招聘信息。但却会“暗箱操作”拒录女性,将增加求职女性的多重成本,包括制作简历、投入面试的时间、精力和交通费用,还有在等待期错过的其他就业机会等成本。对此类隐性的就业性别歧视,目前尚无具体的规制措施。对于认定此类行为是否构成一种就业性别歧视,尚缺具体的认定标准和特殊的举证规则。因此,弥补这些缺失,真正有效遏制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尚需出台《反就业歧视法》。
为了防止招聘单位“暗箱操作”且编造正当理由,立法应当授权:监管部门有权调取被投诉单位的招聘档案,审查招聘条件及岗位需求、招聘过程、笔试和面试成绩、录取标准等资料。必要时可以聘请专家评析被投诉单位的答辩意见及其依据,认定招聘行为是否有歧视因素。对此类案件,立法应当规定举证责任倒置规则。
(刘诗萌 综合整理)
B 男女薪酬差异
男女薪酬差异调查:2018年中国女性薪酬不及男性8成
3月6日,移动互联网招聘平台BOSS直聘发布了《2019中国职场性别差异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女性平均薪酬为6497元,薪酬均值为男性的78.3%,男性薪酬优势同比2017年上升8.7个百分点,高收入区间男女薪资分化程度的提高,带动男女整体薪酬差异上升。职位、行业、工作年限成为影响性别薪酬差异的前三个因素,而教育对减少性别差异起到正向作用。
高低薪职位性别比例失衡 科技行业相对公平
报告称,职位选择是导致男女薪酬分化的最大因素。从男女双方的求职特点来看,男性更偏向技术、销售等工作强度大、薪酬回报高的岗位;而女性更青睐行政、运营、市场等工作强度一般、薪资中等的均衡型岗位。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女性向高级技术、产品、管理等岗位涌入,但大部分高薪岗位中,男女比例关系依然呈现明显失衡状态。
在2018全年前15个高薪岗位的女性占比中,除了排在第14位和第15位的战略咨询及证券分析师外,其余岗位女性占比普遍在30%以下。目前技术领域热度最高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图像识别、架构师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相关岗位,女性占比不足20%,甚至是个位数。
行业上看,男女薪酬差距较大的领域主要集中在采掘冶炼、化学等工程制造类行业。这些领域中,男性因拥有生理优势,在劳动参与率和职级晋升方面均显著占优。2018年,工程制造领域的高级管理职位中男性平均占比超过95%,高层职位男女比例严重不均导致双方薪酬差异处于高位。
尽管女性在多数行业中仍处于弱势地位,但也有部分行业女性劳动者占据优势。这部分行业包括教育、培训、婚庆、摄影和房产中介等,其中教育培训行业中女性平均薪酬比男性高出7%。另外,餐饮、印刷包装、消费品行业男女薪资差异不足10%,女性在与男性的竞争中未处于明显劣势。
性别薪酬差异随工作年限拉大 教育成主要扭转因素
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指出,初入职场的新人性别薪酬差异最小,有3年以下工作经验的男女薪酬差异约为10%。而随着工作年限增长,薪酬差异逐渐拉大。到5年以上时,女性由于面临婚育、家庭等多重因素,职场晋升难度陡然增加,工作年限的薪酬回报率明显低于男性,且这种分化会随着年龄增长进一步加快。
工作年限对男女晋升情况的影响上,报告称,无论男女,多数初入职场的受访者在入职3年内较难获得晋升的机会,但随着工作年限增加,男性和女性晋升几率的差异逐步呈现,具有3-5年、5-10年和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男性比女性的晋升几率分别高1.5%、12.1%和8.3%。
教育部数据显示,在高等教育阶段,女性在校生所占比例已经实现反超,2010-2016连续7年,本专科和硕士研究生在校女生人数占比均已经超过50%。教育为女性带来的薪酬回报更为明显,当学历提高时,女性能够选择的工作范围得到大幅拓宽,并快速带动职业发展和收入提升。(薛宇飞)
C 女性文化
女性读书为悦己,“自我增值”正流行
阅读,让一个人的灵魂更有趣。近日,京东大数据研究院联合京东图书共同发布《悦己·悦读:2019中国女性阅读报告》:女性对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悦己”的同时更寻求“自我增值”;职业对女性阅读的偏好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省份女性“阅读力”各不相同,存在明显差异。
爱读书、多读书 藏在书里的当代女性自我追求
近年来,女性对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购书数量和频率也比前几年有明显变化,体现在为阅读而进行消费上尤为明显。大数据显示,2016-2018年,女性图书用户占比逐年增高,购书销量增速也已经高于男性图书用户。
2018年,女性读者人均购书7.6本,高于男性,女性读者在纸书购买上的人均消费近230元,女性的“阅读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强。
从图书销量上看,2018年女性读者购买最多的图书是童书、中小学教辅、小说、文学和考试类书籍。随着女性承担的社会角色越来越丰富,“左手家庭,右手工作”的状态并不少见。中国的女性读者阅读的兴趣和范围正在逐步扩大。现代女性的阅读需求,不止为了育儿,也不止为了消遣,更多的是从“我”出发,希望从中汲取更多自我增值的能量。
职业让阅读更聚焦年龄增长 让阅读更纯粹
女性爱读什么书?不同职业的女性在阅读选择上有着明显的职业:白领对经管、专业书籍需求较高,工人主要阅读生活和文学类图书,公务员对政治、历史等图书情有独钟,教师、金融、医务人员则多购买与职业相关的专业书籍。
年龄对女性阅读的选择也有影响:25岁以下女性阅读以专业学习和消遣为主,25-36岁的女性职场生活两把抓,36-45岁的女性购书以育儿为主,46-55岁女性偏爱原版书,56岁以上的女性则兴趣广泛。与此同时,婚姻也可以说是阅读的分水岭:未婚女性为自己而读书,多选择对提升自身能力有帮助的书籍,已婚女性则多以育儿为主。
全国女性阅读图鉴:“阅读力”与购买力基本成正比
在发展水平不同的省份,女性的阅读消费存在较大差异。数据显示,全民阅读在全国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而沿海女性的购书能力相对更强。从女性读者购书销量的占比上看,在河南、新疆、天津、浙江、福建、上海、广东等省,女性购书比例明显增多,其中很明显看到,沿海地区女性对阅读的热爱。
从女性读者在各省占比上看,女性阅读力与购买力基本成正比。北京、辽宁、天津、四川、新疆、河北、湖南、重庆的女性读者占比在全国排名最高,而西藏、甘肃、青海、贵州等地的排名较为靠后。可见,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放水平和女性购买力水平,都影响了女性读者的聚集度和阅读氛围。
在电子书阅读上,女性读者的阅读习惯与纸书截然不同,休闲、生活类的图书更受欢迎。女性所处的状态,不仅影响阅读品类的选择,也影响阅读时间的选择,未婚女性往往拥有更完整的阅读时间,已婚女性的阅读时间则比较零散,通常在晚上22点之后才有固定的阅读时间。(金志刚)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A 女性就业
女性就业遭隐性歧视?人大代表建议:从法律角度界定“歧视”
近几年,女性就业中遇到的性别歧视问题依然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湖南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科力尔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聂鹏举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关于解决女性就业中性别歧视问题的建议》。
聂鹏举表示,目前性别歧视问题在我国女性就业过程中仍然广泛存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女性群体的就业权利、阻碍了其职业发展,使众多女性无法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经济和人格独立,赢得社会尊重。女性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女性群体分享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也成为了阻碍我国综合国力增长的顽疾。如何解决或改善该问题,关系到民生幸福,也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
女性在就业市场上受到歧视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聂鹏举分析,从经济方面来讲,市场经济企业主体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一定程度导致了就业市场中女性受歧视的现象。
“与男性员工相比,雇用女性员工似乎成本高效益低。首先,女性在怀孕期间因为身体处于特殊生理时期,工作效率较低,在生育和哺乳期间又有权享受法定的假日和福利。从而导致的利润损失使公司不堪重负。”聂鹏举表示,“其次,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可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家庭生活中。这种家庭分工显然直接影响到女性的职业表现,客观上也使女性无法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中国目前的退休制度表明,女性一般比男性提前退休五年,这意味着女性的终身就业时长至少比男性少五年,企业也就少了五年的收入。”
聂鹏举还表示,现行法律对就业歧视问题关注度不够。首先,缺乏所必需的现行法律制度。由于我国尚未颁布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也没有明确“歧视”的概念,一些禁止女性就业歧视的法律分散在《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中,导致缺乏系统有效的法律制度来防止女性就业方面的歧视。其次,现行立法中的大多数表达都含糊不清,操作性不强。如果一些企业在就业市场中存在隐性性别歧视,就难以取证。
因此,聂鹏举建议,加大力度实施生育保险制度。国家和社会合理分担出生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减轻企业的后顾之忧。加大生育保险推广力度和范围,扩大保险范围,完善管理方法和监督机制,确保生育保险制度的实施。此外,还可以建立女性生育保障基金,以社会机制保障女性权利。
聂鹏举还建议,加快推进《反就业歧视法》,填补法律空缺,将就业市场上的一切行为规范化。从法律的角度界定“歧视”的内涵,通过法律明文界定,使歧视行为无从藏匿。
人社部门、妇联和工会应完善反就业性别歧视约谈机制,主动监管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对侵害女性劳动保护权益的用人单位和职业中介机构进行约谈和调查,督促限期纠正,并定期公布。对实施、纵容就业性别歧视的用人单位和职业中介机构,应加强处罚。
此外,建立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诚信征信系统。人社部门及时了解重点行业、企业招用女性和保障女性劳动用工合法权益状况,并将企业遵守各项女性就业和特殊保护政策的情况,纳入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征信系统。对于屡次不改的企业,可将其纳入企业黑名单。(彭拜)
保护女性就业,理想和现实都要“很丰满”
又逢三八妇女节,中国女性的地位在不断上升,就业情况总体较好,劳动参与率位居世界前列。最近,人社部、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要求,在招聘环节中,不得限定性别(国家规定的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等情况除外)或性别优先,不得以性别为由限制女性求职就业、拒绝录用女性,不得将限制生育作为录用条件等。这一系列举措进一步保障了女性就业权益、促进女性就业发挥积极作用。那么我省女性就业情况如何,记者采访了陕西妇女研究会秘书长王延萍。
“由于社会对男性女性的社会角色、期待、要求的刻版印象问题,如男性坚毅勇敢、女性温柔细腻,男性富有战略性、女性比较感性,男性擅长动手、女性擅长语言等刻板印象,造成女大学生在求职应聘时,容易遭受职场歧视。由于处于婚恋期,加上二胎政策实施后,女性与男性相比,在求职应聘时处于更加脆弱的地位。女性还面临家务劳动的无酬化困境。”王延萍说。
记者梳理发现,在促进女性平等就业方面,我省在2017年发布的《陕西省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白皮书》中指出,陕西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在《陕西省就业促进条例》中专设“公平就业”一章,强调男女平等就业权利。将“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促进女性平等就业”作为规划主要目标予以推进。加强劳动监察,加大奖惩力度,全面落实《劳动合同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一系列法规,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处级干部和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男女同龄退休、支持女性科技人才成长及促进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等政策及措施,及时纠正和杜绝侵犯妇女权益现象的发生,为女性就业和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我这个专业属于化工,对女性会造成健康危害,影响生育,虽说我学的专业性质让我找工作的面很窄,但是总体感觉企业在招工时更多是对男同学的兴趣比较大。”今年刚毕业于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药品生产专业的耿薇告诉记者,在迈入社会求职就业,尤其是初入职场时,女性面临的阻力要比男性大。“我还会继续学一些新的东西,不断扩充自己,让自己的就业面可以变宽,我觉得,我们女性的工作能力不比男性差。”
《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的下发,让不少准备就业的女性拍手称赞。但同时有不少女性担忧,会不会有的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风险管控趋利避害,会删除“仅限男性”“男性优先”之类的招聘信息。但却会“暗箱操作”拒录女性,将增加求职女性的多重成本,包括制作简历、投入面试的时间、精力和交通费用,还有在等待期错过的其他就业机会等成本。对此类隐性的就业性别歧视,目前尚无具体的规制措施。对于认定此类行为是否构成一种就业性别歧视,尚缺具体的认定标准和特殊的举证规则。因此,弥补这些缺失,真正有效遏制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尚需出台《反就业歧视法》。
为了防止招聘单位“暗箱操作”且编造正当理由,立法应当授权:监管部门有权调取被投诉单位的招聘档案,审查招聘条件及岗位需求、招聘过程、笔试和面试成绩、录取标准等资料。必要时可以聘请专家评析被投诉单位的答辩意见及其依据,认定招聘行为是否有歧视因素。对此类案件,立法应当规定举证责任倒置规则。
(刘诗萌 综合整理)
B 男女薪酬差异
男女薪酬差异调查:2018年中国女性薪酬不及男性8成
3月6日,移动互联网招聘平台BOSS直聘发布了《2019中国职场性别差异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女性平均薪酬为6497元,薪酬均值为男性的78.3%,男性薪酬优势同比2017年上升8.7个百分点,高收入区间男女薪资分化程度的提高,带动男女整体薪酬差异上升。职位、行业、工作年限成为影响性别薪酬差异的前三个因素,而教育对减少性别差异起到正向作用。
高低薪职位性别比例失衡 科技行业相对公平
报告称,职位选择是导致男女薪酬分化的最大因素。从男女双方的求职特点来看,男性更偏向技术、销售等工作强度大、薪酬回报高的岗位;而女性更青睐行政、运营、市场等工作强度一般、薪资中等的均衡型岗位。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女性向高级技术、产品、管理等岗位涌入,但大部分高薪岗位中,男女比例关系依然呈现明显失衡状态。
在2018全年前15个高薪岗位的女性占比中,除了排在第14位和第15位的战略咨询及证券分析师外,其余岗位女性占比普遍在30%以下。目前技术领域热度最高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图像识别、架构师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相关岗位,女性占比不足20%,甚至是个位数。
行业上看,男女薪酬差距较大的领域主要集中在采掘冶炼、化学等工程制造类行业。这些领域中,男性因拥有生理优势,在劳动参与率和职级晋升方面均显著占优。2018年,工程制造领域的高级管理职位中男性平均占比超过95%,高层职位男女比例严重不均导致双方薪酬差异处于高位。
尽管女性在多数行业中仍处于弱势地位,但也有部分行业女性劳动者占据优势。这部分行业包括教育、培训、婚庆、摄影和房产中介等,其中教育培训行业中女性平均薪酬比男性高出7%。另外,餐饮、印刷包装、消费品行业男女薪资差异不足10%,女性在与男性的竞争中未处于明显劣势。
性别薪酬差异随工作年限拉大 教育成主要扭转因素
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指出,初入职场的新人性别薪酬差异最小,有3年以下工作经验的男女薪酬差异约为10%。而随着工作年限增长,薪酬差异逐渐拉大。到5年以上时,女性由于面临婚育、家庭等多重因素,职场晋升难度陡然增加,工作年限的薪酬回报率明显低于男性,且这种分化会随着年龄增长进一步加快。
工作年限对男女晋升情况的影响上,报告称,无论男女,多数初入职场的受访者在入职3年内较难获得晋升的机会,但随着工作年限增加,男性和女性晋升几率的差异逐步呈现,具有3-5年、5-10年和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男性比女性的晋升几率分别高1.5%、12.1%和8.3%。
教育部数据显示,在高等教育阶段,女性在校生所占比例已经实现反超,2010-2016连续7年,本专科和硕士研究生在校女生人数占比均已经超过50%。教育为女性带来的薪酬回报更为明显,当学历提高时,女性能够选择的工作范围得到大幅拓宽,并快速带动职业发展和收入提升。(薛宇飞)
C 女性文化
女性读书为悦己,“自我增值”正流行
阅读,让一个人的灵魂更有趣。近日,京东大数据研究院联合京东图书共同发布《悦己·悦读:2019中国女性阅读报告》:女性对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悦己”的同时更寻求“自我增值”;职业对女性阅读的偏好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省份女性“阅读力”各不相同,存在明显差异。
爱读书、多读书 藏在书里的当代女性自我追求
近年来,女性对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购书数量和频率也比前几年有明显变化,体现在为阅读而进行消费上尤为明显。大数据显示,2016-2018年,女性图书用户占比逐年增高,购书销量增速也已经高于男性图书用户。
2018年,女性读者人均购书7.6本,高于男性,女性读者在纸书购买上的人均消费近230元,女性的“阅读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强。
从图书销量上看,2018年女性读者购买最多的图书是童书、中小学教辅、小说、文学和考试类书籍。随着女性承担的社会角色越来越丰富,“左手家庭,右手工作”的状态并不少见。中国的女性读者阅读的兴趣和范围正在逐步扩大。现代女性的阅读需求,不止为了育儿,也不止为了消遣,更多的是从“我”出发,希望从中汲取更多自我增值的能量。
职业让阅读更聚焦年龄增长 让阅读更纯粹
女性爱读什么书?不同职业的女性在阅读选择上有着明显的职业:白领对经管、专业书籍需求较高,工人主要阅读生活和文学类图书,公务员对政治、历史等图书情有独钟,教师、金融、医务人员则多购买与职业相关的专业书籍。
年龄对女性阅读的选择也有影响:25岁以下女性阅读以专业学习和消遣为主,25-36岁的女性职场生活两把抓,36-45岁的女性购书以育儿为主,46-55岁女性偏爱原版书,56岁以上的女性则兴趣广泛。与此同时,婚姻也可以说是阅读的分水岭:未婚女性为自己而读书,多选择对提升自身能力有帮助的书籍,已婚女性则多以育儿为主。
全国女性阅读图鉴:“阅读力”与购买力基本成正比
在发展水平不同的省份,女性的阅读消费存在较大差异。数据显示,全民阅读在全国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而沿海女性的购书能力相对更强。从女性读者购书销量的占比上看,在河南、新疆、天津、浙江、福建、上海、广东等省,女性购书比例明显增多,其中很明显看到,沿海地区女性对阅读的热爱。
从女性读者在各省占比上看,女性阅读力与购买力基本成正比。北京、辽宁、天津、四川、新疆、河北、湖南、重庆的女性读者占比在全国排名最高,而西藏、甘肃、青海、贵州等地的排名较为靠后。可见,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放水平和女性购买力水平,都影响了女性读者的聚集度和阅读氛围。
在电子书阅读上,女性读者的阅读习惯与纸书截然不同,休闲、生活类的图书更受欢迎。女性所处的状态,不仅影响阅读品类的选择,也影响阅读时间的选择,未婚女性往往拥有更完整的阅读时间,已婚女性的阅读时间则比较零散,通常在晚上22点之后才有固定的阅读时间。(金志刚)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