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199期:第04版 观察读书

警惕“反差效应”娱乐社会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流浪汉”沈巍的视频传播后,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一些人又开始蠢蠢欲动,他们给沈巍戴上一顶“大师”的帽子,甚至还有人专程找到沈巍,要求照相合影,聆听教诲……

沈巍是谁?沈巍不是传统意义上生活困难、不得不沿街乞讨的“流浪汉”,沈巍是一个当今社会人人羡慕的公务员,他1986年大学毕业分配到上海市徐家汇区审计局,1993年因病休假,后来就过上了流浪汉的生活。沈巍的流浪,是带薪流浪,所以他表面上蓬头垢面,其实他并没有真的成为一个举止猥琐的乞讨者。他或只是对社会的叛逆,或只是想过一种无拘无束的流浪生活。沈巍的选择,我无权说三道四,但对他领着工资,却长期不干活、逍遥在外的情况有些无法理解。更使我无法理解的,还是那些追随他、捧他为“大师”的沈粉们。其实仔细观察镜头,正如一个网友所言,只是一个看似不正常的人,说了一些正常的话,让一些貌似正常的人不正常了。

究竟哪儿不正常呢?一个不想过正常生活的正常人,却因为蓬头垢面的缘故,被尊为偶像,奉为“大师”。这种严重反智的行为,荒唐之余,不由得使人怀疑现今很多人的精神有什么毛病。是因为美丑颠倒了,从今往后要以丑为美?还是人们对“大师”有了抵触,决意拿一个头脑清醒的流浪者讥讽,所谓的“低级红,高级黑”?

沈巍的那些话,若是出自任何一个正常打扮的人之口,估计谁也不会感到惊讶;但是让脏兮兮的沈巍说出来,居然就成了金口玉言,居然就能惊动很多人,不辞劳苦专门拜访。

假如沈巍坐在他的明净的办公室,说他今天要说的话,估计要听他说话的人,会屈指可数。他即便谈上三年五载,也绝不会被封个“大师”的名号。只因为他流浪了,而且很像流浪汉的样子,所以从一个流浪汉的嘴里听出富有哲理的话语,就会使人有一种强烈的反差效应。

早在四千年前,中国人没有开始探索人的自由,却已经开始践行反差效应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于是治水的功绩,就成倍了;假如大禹三过家门都回去,估计他的治水事业,后人可能不会提起。以常识论,他回不回家,谁能知道?谁能猜出其中的缘由?却非要给他冠以为了治水废寝忘食、丢家弃口这样的反差效应。

沈巍为何要做一个流浪者,估计会有不同的版本,但是,我们务必要警惕所谓的“反差效应”。如果大家都心平气和,都能理智而不是情绪化看待各种社会现象,估计沈巍这件事,很快就冷却了。□均善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