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是国际知识产权日。针对前一段时间某视频网站涉版权保护的社会热点话题,普通百姓对付费享受音视频、电子书、信息、游戏、知识讲座等看法如何?
您愿意花钱享受精神产品吗?
付费内容需精彩
熊婷婷 江西南昌 媒体工作者
作为一名“80后”,花钱娱乐其实并不算新鲜事。小时候听歌得买磁带,后来就买CD、买影碟。那时候人们的知识产权观念普遍比较薄弱,所以口袋紧的时候,就会去买盗版书、盗版碟。
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走进我们的生活。随即发现,网络上各种资源都有,而且可以免费下载使用。很长一段时间内,听音乐、看电影、看电子书,我习惯到各大网站、论坛、贴吧下载免费资源。但免费下载的同时,内容质量就保证不了。错别字连篇的电子书,音质画质很差的音乐电影……渐渐地我发现,免费的高品质音乐、好口碑电影,在网上越来越难得,试听下载歌曲要收费,看电影电视要收费,听电台节目也要收费。
作为普通网民,我愿意为娱乐尤其是优质的作品付费。
记得2012年,我花200多元网购了《仙剑奇侠传》正版游戏光碟。作为仙剑系列的游戏迷,最开始我被精美的游戏界面和设计吸引,下载了盗版游戏软件。后来游戏更新升级后,我就第一时间购买了正版软件。
现在我已习惯付费娱乐,几个主流的音乐、视频网站,我都是年度会员。前段时间,有款很火的小游戏《恋与制作人》,我花钱充值买道具,就是为了让游戏里的角色穿得更漂亮。
作为文化消费者,我非常关心消费者权益能否得到保护。有些视频网站VIP会员,原本可以跳过片头广告,但是片头过后仍有广告;或者即使是VIP会员,但有些视频内容仍需另外付费。
虽然现在音视频网站内容丰富,但充斥着很多“流量作品”,有人气没口碑,真正经典的高质量作品并不多见。我愿意花钱娱乐,但期待能有更多的优质内容。
订阅网课为工作
张炜煜 北京 图书编辑
我在网络上首次付费获取知识,是多年前的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在出差路上读科幻小说《三体》,不小心把书落在去宾馆的车上,一时寻找不得。对于急欲知道书中人物云天明下落的我,真是百爪挠心,夜不成寐。后来尝试用手机搜索,竟然发现网络上有该书的公开电子版,才算安心。
作为图书编辑,我对网络付费获取知识、信息的做法非常赞同。在订阅某家财经类付费杂志,阅读作品的时候,都会毫不犹豫地按照对方的要求付费。当然,我也会严格按照版权法保障作者的相关权益。他们的纸质作品除了依照出版合同获取稿酬以外,还能依照合同获得电子书所带来的收益。对于网络上出现的盗版情况,我们还会向平台维权。
春节前,为了了解《我们仨》的出版情况,我付费订阅了董秀玉老师的网课,听她讲述从约稿到成书过程以及印刷过程中的关键信息,获益匪浅。像这种平台约请作者做原创网课,我认为很好。
但也有很多网课平台或者直播平台,一方面对收听者收费,维护自己的版权利益,另一方面却无偿利用原创者的作品,直接诵读或者演绎解读进行售卖,直接侵害原创者和出版者的利益。前段时间“视觉中国”引发的争议,我认为很大程度上也有这种情况,即向读者、使用者收费的时候讲版权,而摆放产品的时候却无视版权,忽视原创者的权益,忽视产品合法性审查,把作品拿来直接贴上自家的标签,当成自家的商品进行交易。实际上这是一种两头占的非公平商业行为,也是违反版权法的。
精神“食粮”助成长
李方国 陕西西安 建筑工人
我今年30岁,来西安已是第13个年头。
站在“而立之年”的门槛上,回望17岁的夏天,真是百感交集。
我老家在陕西白河县,小时候村里不通水、不通路,用电都困难。为供我们兄妹俩读书,父亲去煤矿打工,母亲在稻田劳作,拼尽了全力。
读高一那年,我17岁。有天放学回家,碰见一位债主前来讨债。那时我才得知,自己的学费,竟是母亲辗转借来的。
几个月后,我决定退学,想帮父母减轻负担。当然,嘴上很倔强,“我实在念不进去”。父亲很生气,撂下狠话:“你读书,我砸锅卖铁;不读书,我决不养你!”
青春期的男孩,总觉得自己有力量拯救世界。我赌气来到西安,扛石灰、搬水泥,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上,第一次尝到了“生活的滋味”。
3年时光,足以让人成长。20岁那年,我终于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原来读书才是真正的力量。
要弥补逝去的光阴,只能跑步前进。傍晚工地下班,我先冲个澡,然后坐车到市区,吃晚饭、逛书店;夜里躺在床上,读了书才睡觉。我偏爱历史书籍,也会啃土木工程类的专业课本。劳作之余,这些宝贵的“精神食粮”,滋养着我的心灵。
如今,我已娶妻生子,工作也步入正轨。随着阅历增长,“精神食粮”的范畴也慢慢扩展——动听的音乐、精彩的电影,都是生活的必备品。如今很多的网站上,这些作品需要付费。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都会出钱支持。
前一阵,我升任工地项目上的负责人,管理130名工人。新岗位,新历练。晚上回家,我常看视频教程《土木建设管理》,虽然是付费直播,但能够学到新知识,我觉得很值。
回顾走过的路,我从20岁到30岁,可称作“追赶的10年”。虽有曲折,所幸不曾荒废。10年来,去书店买书,在网上欣赏音乐电影、看课程直播,不管是知识付费,还是娱乐付费,在我看来都是“精神付费”。它们是我的“精神食粮”,让我更加充实,生活更美。
我在西安立足了,父亲也从老家赶来,和我在同一个工地干活,下了班还能帮我带孩子。养儿方知父母恩,希望父亲能原谅当年那个17岁的少年。
(魏本貌 王明峰 黄自宏 高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付费内容需精彩
熊婷婷 江西南昌 媒体工作者
作为一名“80后”,花钱娱乐其实并不算新鲜事。小时候听歌得买磁带,后来就买CD、买影碟。那时候人们的知识产权观念普遍比较薄弱,所以口袋紧的时候,就会去买盗版书、盗版碟。
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走进我们的生活。随即发现,网络上各种资源都有,而且可以免费下载使用。很长一段时间内,听音乐、看电影、看电子书,我习惯到各大网站、论坛、贴吧下载免费资源。但免费下载的同时,内容质量就保证不了。错别字连篇的电子书,音质画质很差的音乐电影……渐渐地我发现,免费的高品质音乐、好口碑电影,在网上越来越难得,试听下载歌曲要收费,看电影电视要收费,听电台节目也要收费。
作为普通网民,我愿意为娱乐尤其是优质的作品付费。
记得2012年,我花200多元网购了《仙剑奇侠传》正版游戏光碟。作为仙剑系列的游戏迷,最开始我被精美的游戏界面和设计吸引,下载了盗版游戏软件。后来游戏更新升级后,我就第一时间购买了正版软件。
现在我已习惯付费娱乐,几个主流的音乐、视频网站,我都是年度会员。前段时间,有款很火的小游戏《恋与制作人》,我花钱充值买道具,就是为了让游戏里的角色穿得更漂亮。
作为文化消费者,我非常关心消费者权益能否得到保护。有些视频网站VIP会员,原本可以跳过片头广告,但是片头过后仍有广告;或者即使是VIP会员,但有些视频内容仍需另外付费。
虽然现在音视频网站内容丰富,但充斥着很多“流量作品”,有人气没口碑,真正经典的高质量作品并不多见。我愿意花钱娱乐,但期待能有更多的优质内容。
订阅网课为工作
张炜煜 北京 图书编辑
我在网络上首次付费获取知识,是多年前的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在出差路上读科幻小说《三体》,不小心把书落在去宾馆的车上,一时寻找不得。对于急欲知道书中人物云天明下落的我,真是百爪挠心,夜不成寐。后来尝试用手机搜索,竟然发现网络上有该书的公开电子版,才算安心。
作为图书编辑,我对网络付费获取知识、信息的做法非常赞同。在订阅某家财经类付费杂志,阅读作品的时候,都会毫不犹豫地按照对方的要求付费。当然,我也会严格按照版权法保障作者的相关权益。他们的纸质作品除了依照出版合同获取稿酬以外,还能依照合同获得电子书所带来的收益。对于网络上出现的盗版情况,我们还会向平台维权。
春节前,为了了解《我们仨》的出版情况,我付费订阅了董秀玉老师的网课,听她讲述从约稿到成书过程以及印刷过程中的关键信息,获益匪浅。像这种平台约请作者做原创网课,我认为很好。
但也有很多网课平台或者直播平台,一方面对收听者收费,维护自己的版权利益,另一方面却无偿利用原创者的作品,直接诵读或者演绎解读进行售卖,直接侵害原创者和出版者的利益。前段时间“视觉中国”引发的争议,我认为很大程度上也有这种情况,即向读者、使用者收费的时候讲版权,而摆放产品的时候却无视版权,忽视原创者的权益,忽视产品合法性审查,把作品拿来直接贴上自家的标签,当成自家的商品进行交易。实际上这是一种两头占的非公平商业行为,也是违反版权法的。
精神“食粮”助成长
李方国 陕西西安 建筑工人
我今年30岁,来西安已是第13个年头。
站在“而立之年”的门槛上,回望17岁的夏天,真是百感交集。
我老家在陕西白河县,小时候村里不通水、不通路,用电都困难。为供我们兄妹俩读书,父亲去煤矿打工,母亲在稻田劳作,拼尽了全力。
读高一那年,我17岁。有天放学回家,碰见一位债主前来讨债。那时我才得知,自己的学费,竟是母亲辗转借来的。
几个月后,我决定退学,想帮父母减轻负担。当然,嘴上很倔强,“我实在念不进去”。父亲很生气,撂下狠话:“你读书,我砸锅卖铁;不读书,我决不养你!”
青春期的男孩,总觉得自己有力量拯救世界。我赌气来到西安,扛石灰、搬水泥,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上,第一次尝到了“生活的滋味”。
3年时光,足以让人成长。20岁那年,我终于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原来读书才是真正的力量。
要弥补逝去的光阴,只能跑步前进。傍晚工地下班,我先冲个澡,然后坐车到市区,吃晚饭、逛书店;夜里躺在床上,读了书才睡觉。我偏爱历史书籍,也会啃土木工程类的专业课本。劳作之余,这些宝贵的“精神食粮”,滋养着我的心灵。
如今,我已娶妻生子,工作也步入正轨。随着阅历增长,“精神食粮”的范畴也慢慢扩展——动听的音乐、精彩的电影,都是生活的必备品。如今很多的网站上,这些作品需要付费。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都会出钱支持。
前一阵,我升任工地项目上的负责人,管理130名工人。新岗位,新历练。晚上回家,我常看视频教程《土木建设管理》,虽然是付费直播,但能够学到新知识,我觉得很值。
回顾走过的路,我从20岁到30岁,可称作“追赶的10年”。虽有曲折,所幸不曾荒废。10年来,去书店买书,在网上欣赏音乐电影、看课程直播,不管是知识付费,还是娱乐付费,在我看来都是“精神付费”。它们是我的“精神食粮”,让我更加充实,生活更美。
我在西安立足了,父亲也从老家赶来,和我在同一个工地干活,下了班还能帮我带孩子。养儿方知父母恩,希望父亲能原谅当年那个17岁的少年。
(魏本貌 王明峰 黄自宏 高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