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视野决定孩子的未来
——“迎‘六一’教育大家谈”座谈会辑录
5月28日上午,本报“迎‘六一’教育大家谈”座谈会成功举办。会议围绕如何管理好孩子的手机?劳动技能教育是否有必要进行?家庭教育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来自我省教育战线的9名专家及1名家长代表分别就上述话题进行了发言,根据发言我们进行了整理,希望能为广大职工教育子女提供一些思考和启发——
陕西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陕西省教育厅师德楷模、师德标兵评委吕志军
陕西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副主席 唐煜弢
陕西工运学院教师、陕西省首批剑桥少儿英语考官 王凌鸿
陕西工运学院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侯英妮
西安市未央区枣园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潘涛
高新第二学校高级教师、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 侯娟
北京伊顿教育集团KA儿童之家、KA校园运营服务部总经理 王剑方
西安光影传媒艺考培训学校校长 张晓
陕西省三八红旗手、西安市政协委员、西安梦长安艺术中心创始人 韩风
A 手机不是“洪水猛兽”
唐煜弢手机除了联系与沟通的主要功能外,娱乐消遣的信息也越来越丰富,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用手机,相当于孩子在玩手机。我们大人都无法抗拒手机海量信息的吸引力,更何况孩子。所以在对待孩子玩手机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宜疏不宜堵。有的家长为了控制孩子使用手机,采用限制使用时间和激励性的使用办法。比如说,孩子在晚上写完作业后,可以有半个小时玩手机的时间。孩子在期末考试成绩非常好的前提下,在假期可以每天有一个小时玩手机的时间。这样的话,孩子觉得,只有用好的成绩才可以换取玩手机的时间,对孩子其实也是一种激励。
侯英妮对于孩子手机的使用,很多家长很困惑。有的孩子甚至玩手机玩到不思学业,退学、休学,家长为此痛苦不堪。如何来引导孩子使用手机?比方说,我的孩子喜欢研究恐龙,他的手机一打开全部都是这方面的信息,为了正确引导,周末我就带孩子去自然博物馆,那里有很多恐龙模型,让他从手机中回到现实,更好地热爱学习、享受生活。手机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家长不必紧张,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孩子从其他载体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由堵变为疏。
家长代表杨永锋大人离不开手机,怎么让孩子不碰手机呢?在手机的使用和管控方面,我们做父母的要给孩子做榜样。我们自己不要在孩子面前抱着手机不放,反过来又要求孩子不许玩手机。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自己除了给孩子在使用手机方面做好表率之外,还要引导孩子,让他们从手机中获取更多知识,而不是沉溺于“玩游戏”,这是我们共同要面对的课题。
B 家庭教育应该教孩子什么?
唐煜弢孩子的成长过程脱离不了三个方面,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方向也是全面的素质教育,因而家庭教育更应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就提出在学生中要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道理,再一次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从制度上来讲,教育行政部门设有劳动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有课题专家组,有劳动教育基地。学校也在不断地探索劳动技能教育的方向和课题。从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劳动技能教育这个主题,到日后的教育教学中,劳动技能教育,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潘涛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重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这不仅是学生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坚持把礼仪教育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包括料理家务能力在内的劳动教育相结合,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
侯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生存的这个社会很大,我们家长都容易把孩子当成私有产品,容易出现“我的孩子我来教育”,却忘记了我们的孩子也是一个社会人,所以,家长一定要把孩子放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教育。另外,孩子的性格教育非常重要,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应教会孩子与人为善,要大方一些,有问题、有想法能够大胆地表达出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学会与人沟通。
张晓除了学校教育之外,教育就不存在了吗?事实上,人的成长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教育的范畴之内,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更重要。这一点对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是同样的。就这一点来说,我们如何在生活中建立和非系统知识及其经验获得的路径,其实比只知道在学校里学习系统知识更重要,对每个人的人生也更有意义。
我认为,非正式学习才是我们真正要正视和重视的学习方式。以往我们会把学校教育看得极其重要,但学校教育只占用我们人生当中约20%的时间,我们人生约80%的时间是处在非正式的学习状态当中。非正式的学习状态不一定有意识、有目的,但影响人的活动才是教育。非正式学习场所除了家庭,诸如科技馆、博物馆、实地和工作场所等,当然更包括网络与虚拟等在线学习环境。
C 专家观点
吕志军:要转变观念重视劳动教育
如何将劳动教育真正融合到学校教育中?吕志军提出,应该把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放到同等重要位置,这就需要管理机构和学校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放弃片面追求分数的“实用主义”。
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劳动中去,学校可以尝试制定由学生打扫公共区域和教室卫生的制度,适度布置家庭劳动作业,根据实际定期开展社会实践等。调整、创新机制,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动的良好机制,改变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倡导劳逸结合。要树立劳动教育不是耽误学生学习,而是可以促进学习的思想观念。量化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排进课表,录入学生成长档案,在中考、高考中给予明确体现,提升学生、家庭、学校及社会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知。
侯娟:要多发现孩子优点多鼓励
“孩子只有不同,没有不好。”侯娟认为,家庭教育应该多发现孩子的优点,给孩子一些鼓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请不要把孩子的缺点拿去跟别人孩子的优点比!”
侯娟说,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我们所有人都是社会的,要彼此信任。比如孩子在学校的小环境里发生一些问题或者一些矛盾的时候,家长要教会孩子担当,培养他的责任意识,而不是推脱责任。
现实中我注意到仅有部分家长是先分清责任,其实这样就对了,而不是上来就责怪别人的孩子,把自己的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这样往往激化了孩子之间的矛盾,使得孩子也斤斤计较。表明上看,好像一时占了便宜,却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侯英妮:基础教育应从生存能力做起
“孩子基础教育做不好,薄弱环节迟早会表现出来!”提及当今孩子劳动能力缺失的普遍性,侯英妮如是说。
侯英妮说,有些生活能力是需要传承的,不然这种缺失会造成孩子身体的退化。而孩子身体的不平衡会带来很大问题,今天不出事,迟早会出事。
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侯英妮在大量心理咨询中发现,现在孩子出现抑郁的情况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一个叫“微抑郁”网络热词,不是说孩子在生活中缺少什么,他们生活得很富足,但他们却不快乐。
“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带来快乐,但现在唯分至上的教育模式恰恰让孩子缺少了这些。”侯英妮认为,孩子基础教育应从劳动技能做起,从生存能力做起!
王剑方: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王剑方从事幼儿教育20多年,有着丰富的实践和理论经验。她认为,幼儿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每一个人都要经历。当前,在幼儿教育问题上,幼儿园与家长的看法很难趋同,但有一点必须步调一致,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王剑方认为,学龄前是孩子思想、品质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教育是最基础、最根本的教育。幼儿园和家长要同心同德,教会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注重培养孩子集体生活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家长的榜样力量最为重要。家长的一举一动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记。我们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让他们在良好教育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韩风:家长要学会向孩子示弱
“家长越放手,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越强。”韩风说,她在培养自己女儿时也是这样做的。
韩风认为,家长应该学会向孩子示弱,比如遇到问题时,可以选择咨询孩子,“你认为我该怎么做?”来引导孩子逻辑思维的形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孩子培养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眼界和见识,而不是唯成绩看待孩子的能力,要看重孩子成长的平台,为其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学会全方位展示自己。
她不希望培养的是学习机器,而是要塑造一个善良且有才气的孩子。
韩风坦言,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家长要以身作则,改变自己思想深处的固化思维,要学会向孩子示弱,以孩子的方式解决孩子面对的问题,才能给予他们更多安全感。
潘涛:要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
中华传统文化讲究“善”,“善人者,人亦善之”“善不可失,恶不可长”。思想政治教育又具有新时代的特殊内涵,要培养学生的“四个自信”,引导学生以天下为己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砥砺品德,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不妨通过“思政课”引导孩子们从小立志向、有梦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从小“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坚定不移跟党走,勇做新时代的奋进者。
学生教育中,家长的陪伴不可或缺。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建立信任平台,要在点滴中陪伴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真正把教育做到心里。
王凌鸿:不要剥夺孩子劳动的权利
要充分给予孩子劳动的机会,例如让孩子自己做饭,自己动手洗袜子等等,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心收获自豪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剥夺孩子劳动的权利,一方面是对孩子能力的不信任,另一方面是家长懒惰思想在作祟。”王凌鸿说,人都是在环境中学习和锻炼的,其实每个孩子对劳动都是充满热情和热爱的,但是现在学生家长会因为孩子的学业负担重,可分配时间少,或者家长因为孩子在做家务劳动时会搞得一团糟而包办代替,长此以往,孩子不仅自理能力缺失,还会对劳动产生抵触情绪。
她认为,“教育是家长价值观的体现”,家长应该进行自我反思,要充分发掘孩子自身的价值存在,而不是从家长的角度看待孩子的价值。
张晓:师德教育这一课要补上
张晓老师2008年创业从事民办教育,对于教育工作他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张晓认为,当代教育仍然离不开一个重要的中间人,那就是教师。他们是知识的传播者,是辛勤的园丁。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道德教育,因此,对于教师自身的道德水平就必然要有更高的要求。师德考核是我们现在教育所欠缺的、最应该补上的内容。对于教师提出道德、知识要求的同时,相应地对于教育工作者全社会也应给予对等的尊重。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没有一个尊师重道的环境,优秀的人才就吸引不到教师队伍中来,提高教师师德、知识水平的愿望也就很难实现。
唐煜弢:家长应理性对待兴趣班
上兴趣班首先要尊重孩子的选择,看清楚孩子的成长规律,看他是否真的喜欢,是否真的有特长。强行让孩子报一些不喜欢的兴趣班,会让孩子疲惫不堪。另外,家长还要识别出各种兴趣班的现状。一部分的兴趣班师资非常专业,可以学到东西,而一部分兴趣班以牟利为目的,师资很不专业,上这样的兴趣班会浪费时间,而且要考虑兴趣班的安全,尤其是消防安全。
兴趣班,我建议要一动一静。比如说,我的孩子分别报了舞蹈班,一直学到现在。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发现孩子突然对钢琴感兴趣。在我们的引导下,孩子也上了钢琴班,这样一动一静的组合,我们觉得非常合适。以个人的经验来讲,我觉得两个兴趣班足够,兴趣班求精不求多。
参会人员与首批教育论坛专家顾问团成员合影留念(本报记者 刘强 摄)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5月28日上午,本报“迎‘六一’教育大家谈”座谈会成功举办。会议围绕如何管理好孩子的手机?劳动技能教育是否有必要进行?家庭教育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来自我省教育战线的9名专家及1名家长代表分别就上述话题进行了发言,根据发言我们进行了整理,希望能为广大职工教育子女提供一些思考和启发——
陕西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陕西省教育厅师德楷模、师德标兵评委吕志军
陕西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副主席 唐煜弢
陕西工运学院教师、陕西省首批剑桥少儿英语考官 王凌鸿
陕西工运学院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侯英妮
西安市未央区枣园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潘涛
高新第二学校高级教师、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 侯娟
北京伊顿教育集团KA儿童之家、KA校园运营服务部总经理 王剑方
西安光影传媒艺考培训学校校长 张晓
陕西省三八红旗手、西安市政协委员、西安梦长安艺术中心创始人 韩风
A 手机不是“洪水猛兽”
唐煜弢手机除了联系与沟通的主要功能外,娱乐消遣的信息也越来越丰富,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用手机,相当于孩子在玩手机。我们大人都无法抗拒手机海量信息的吸引力,更何况孩子。所以在对待孩子玩手机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宜疏不宜堵。有的家长为了控制孩子使用手机,采用限制使用时间和激励性的使用办法。比如说,孩子在晚上写完作业后,可以有半个小时玩手机的时间。孩子在期末考试成绩非常好的前提下,在假期可以每天有一个小时玩手机的时间。这样的话,孩子觉得,只有用好的成绩才可以换取玩手机的时间,对孩子其实也是一种激励。
侯英妮对于孩子手机的使用,很多家长很困惑。有的孩子甚至玩手机玩到不思学业,退学、休学,家长为此痛苦不堪。如何来引导孩子使用手机?比方说,我的孩子喜欢研究恐龙,他的手机一打开全部都是这方面的信息,为了正确引导,周末我就带孩子去自然博物馆,那里有很多恐龙模型,让他从手机中回到现实,更好地热爱学习、享受生活。手机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家长不必紧张,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孩子从其他载体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由堵变为疏。
家长代表杨永锋大人离不开手机,怎么让孩子不碰手机呢?在手机的使用和管控方面,我们做父母的要给孩子做榜样。我们自己不要在孩子面前抱着手机不放,反过来又要求孩子不许玩手机。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自己除了给孩子在使用手机方面做好表率之外,还要引导孩子,让他们从手机中获取更多知识,而不是沉溺于“玩游戏”,这是我们共同要面对的课题。
B 家庭教育应该教孩子什么?
唐煜弢孩子的成长过程脱离不了三个方面,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方向也是全面的素质教育,因而家庭教育更应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就提出在学生中要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道理,再一次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从制度上来讲,教育行政部门设有劳动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有课题专家组,有劳动教育基地。学校也在不断地探索劳动技能教育的方向和课题。从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劳动技能教育这个主题,到日后的教育教学中,劳动技能教育,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潘涛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重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这不仅是学生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坚持把礼仪教育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包括料理家务能力在内的劳动教育相结合,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
侯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生存的这个社会很大,我们家长都容易把孩子当成私有产品,容易出现“我的孩子我来教育”,却忘记了我们的孩子也是一个社会人,所以,家长一定要把孩子放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教育。另外,孩子的性格教育非常重要,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应教会孩子与人为善,要大方一些,有问题、有想法能够大胆地表达出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学会与人沟通。
张晓除了学校教育之外,教育就不存在了吗?事实上,人的成长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教育的范畴之内,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更重要。这一点对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是同样的。就这一点来说,我们如何在生活中建立和非系统知识及其经验获得的路径,其实比只知道在学校里学习系统知识更重要,对每个人的人生也更有意义。
我认为,非正式学习才是我们真正要正视和重视的学习方式。以往我们会把学校教育看得极其重要,但学校教育只占用我们人生当中约20%的时间,我们人生约80%的时间是处在非正式的学习状态当中。非正式的学习状态不一定有意识、有目的,但影响人的活动才是教育。非正式学习场所除了家庭,诸如科技馆、博物馆、实地和工作场所等,当然更包括网络与虚拟等在线学习环境。
C 专家观点
吕志军:要转变观念重视劳动教育
如何将劳动教育真正融合到学校教育中?吕志军提出,应该把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放到同等重要位置,这就需要管理机构和学校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放弃片面追求分数的“实用主义”。
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劳动中去,学校可以尝试制定由学生打扫公共区域和教室卫生的制度,适度布置家庭劳动作业,根据实际定期开展社会实践等。调整、创新机制,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动的良好机制,改变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倡导劳逸结合。要树立劳动教育不是耽误学生学习,而是可以促进学习的思想观念。量化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排进课表,录入学生成长档案,在中考、高考中给予明确体现,提升学生、家庭、学校及社会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知。
侯娟:要多发现孩子优点多鼓励
“孩子只有不同,没有不好。”侯娟认为,家庭教育应该多发现孩子的优点,给孩子一些鼓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请不要把孩子的缺点拿去跟别人孩子的优点比!”
侯娟说,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我们所有人都是社会的,要彼此信任。比如孩子在学校的小环境里发生一些问题或者一些矛盾的时候,家长要教会孩子担当,培养他的责任意识,而不是推脱责任。
现实中我注意到仅有部分家长是先分清责任,其实这样就对了,而不是上来就责怪别人的孩子,把自己的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这样往往激化了孩子之间的矛盾,使得孩子也斤斤计较。表明上看,好像一时占了便宜,却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侯英妮:基础教育应从生存能力做起
“孩子基础教育做不好,薄弱环节迟早会表现出来!”提及当今孩子劳动能力缺失的普遍性,侯英妮如是说。
侯英妮说,有些生活能力是需要传承的,不然这种缺失会造成孩子身体的退化。而孩子身体的不平衡会带来很大问题,今天不出事,迟早会出事。
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侯英妮在大量心理咨询中发现,现在孩子出现抑郁的情况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一个叫“微抑郁”网络热词,不是说孩子在生活中缺少什么,他们生活得很富足,但他们却不快乐。
“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带来快乐,但现在唯分至上的教育模式恰恰让孩子缺少了这些。”侯英妮认为,孩子基础教育应从劳动技能做起,从生存能力做起!
王剑方: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王剑方从事幼儿教育20多年,有着丰富的实践和理论经验。她认为,幼儿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每一个人都要经历。当前,在幼儿教育问题上,幼儿园与家长的看法很难趋同,但有一点必须步调一致,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王剑方认为,学龄前是孩子思想、品质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教育是最基础、最根本的教育。幼儿园和家长要同心同德,教会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注重培养孩子集体生活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家长的榜样力量最为重要。家长的一举一动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记。我们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让他们在良好教育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韩风:家长要学会向孩子示弱
“家长越放手,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越强。”韩风说,她在培养自己女儿时也是这样做的。
韩风认为,家长应该学会向孩子示弱,比如遇到问题时,可以选择咨询孩子,“你认为我该怎么做?”来引导孩子逻辑思维的形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孩子培养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眼界和见识,而不是唯成绩看待孩子的能力,要看重孩子成长的平台,为其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学会全方位展示自己。
她不希望培养的是学习机器,而是要塑造一个善良且有才气的孩子。
韩风坦言,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家长要以身作则,改变自己思想深处的固化思维,要学会向孩子示弱,以孩子的方式解决孩子面对的问题,才能给予他们更多安全感。
潘涛:要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
中华传统文化讲究“善”,“善人者,人亦善之”“善不可失,恶不可长”。思想政治教育又具有新时代的特殊内涵,要培养学生的“四个自信”,引导学生以天下为己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砥砺品德,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不妨通过“思政课”引导孩子们从小立志向、有梦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从小“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坚定不移跟党走,勇做新时代的奋进者。
学生教育中,家长的陪伴不可或缺。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建立信任平台,要在点滴中陪伴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真正把教育做到心里。
王凌鸿:不要剥夺孩子劳动的权利
要充分给予孩子劳动的机会,例如让孩子自己做饭,自己动手洗袜子等等,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心收获自豪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剥夺孩子劳动的权利,一方面是对孩子能力的不信任,另一方面是家长懒惰思想在作祟。”王凌鸿说,人都是在环境中学习和锻炼的,其实每个孩子对劳动都是充满热情和热爱的,但是现在学生家长会因为孩子的学业负担重,可分配时间少,或者家长因为孩子在做家务劳动时会搞得一团糟而包办代替,长此以往,孩子不仅自理能力缺失,还会对劳动产生抵触情绪。
她认为,“教育是家长价值观的体现”,家长应该进行自我反思,要充分发掘孩子自身的价值存在,而不是从家长的角度看待孩子的价值。
张晓:师德教育这一课要补上
张晓老师2008年创业从事民办教育,对于教育工作他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张晓认为,当代教育仍然离不开一个重要的中间人,那就是教师。他们是知识的传播者,是辛勤的园丁。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道德教育,因此,对于教师自身的道德水平就必然要有更高的要求。师德考核是我们现在教育所欠缺的、最应该补上的内容。对于教师提出道德、知识要求的同时,相应地对于教育工作者全社会也应给予对等的尊重。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没有一个尊师重道的环境,优秀的人才就吸引不到教师队伍中来,提高教师师德、知识水平的愿望也就很难实现。
唐煜弢:家长应理性对待兴趣班
上兴趣班首先要尊重孩子的选择,看清楚孩子的成长规律,看他是否真的喜欢,是否真的有特长。强行让孩子报一些不喜欢的兴趣班,会让孩子疲惫不堪。另外,家长还要识别出各种兴趣班的现状。一部分的兴趣班师资非常专业,可以学到东西,而一部分兴趣班以牟利为目的,师资很不专业,上这样的兴趣班会浪费时间,而且要考虑兴趣班的安全,尤其是消防安全。
兴趣班,我建议要一动一静。比如说,我的孩子分别报了舞蹈班,一直学到现在。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发现孩子突然对钢琴感兴趣。在我们的引导下,孩子也上了钢琴班,这样一动一静的组合,我们觉得非常合适。以个人的经验来讲,我觉得两个兴趣班足够,兴趣班求精不求多。
参会人员与首批教育论坛专家顾问团成员合影留念(本报记者 刘强 摄)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