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几本杂书
有朋友问我,你十来岁的时候,都读过什么书?
我说,这根本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因为那时候的我,能拿到什么书就读什么,就如同小鸡刨食、小羊啃草。但这种阅读经历对于我自己的人生来说,显然有影响:比如阅读趣味。
喜欢读杂书。所谓杂书,就是不分门类、不专学科、不求收益、不管结果。这样读书,有点儿浪费时间——不为考试,不为学习写作,不为考证,不为拿学位。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大概我和他是同类,在读书这件事上,属于杂食动物——味口很好,营养很少,吃货的快乐只有自己知道。在过往几千年中,人类最智慧的一部分是印刷在纸上的。因此,无论你读什么书,都相当于同智者对话、与古人交友——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是与智者对话的附加收益;唯古人不欺我,这是与古人交朋友的好处。
读杂书,就等于和不同行当的智者对话,与不同性情的古人交友——读千万本杂书之后,就等于吸纳了万千灵气,虽蠢汉亦可变智者;与千万个古人交友之后,你容纳了千万种性情,懂得了知人识人,才不会被欺骗、被愚弄、被蒙蔽。
看淡各种人情世故,并非你生性冷淡,而是你对人性人情了然于胸,不惊奇于一点小小风波,不诧异于世间白眼黑眼。了解了各种人性人情,有助于我们宽容待人,理解人性并谅解人性,了解人情并珍惜情意,懂得人心并保持赤子之心。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我年少时候读到这样的诗句,觉得异常亲切,与一堆杂书做伴,就好比小鸟回到树林,小羊来到草地。做一个杂食动物在别人看来是不懂的:你那么勤快地吃啊吃,你也没见长胖,看起来很辛苦,想起来很荒诞。这小鸟和小羊的乐趣,大概只有它们自己知道。
读杂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就好比有人和你交朋友,是为了跟你借钱;有人与你套近乎,是因为你掌了实权;有人巴巴地朝你身上贴,是因为他想勾引你;有人给你戴高帽子,只是为了有求于你……偏偏有个人,只是因为对你好奇,和你聊天,然后你们成了朋友,彼此并无所求。
读杂书是两个彼此之间并无所求的人交上了朋友:我随手翻到一本历史书,没看进去,过了几年,我又翻开这本书,突然觉得十分有趣,就像结识一个有趣的人;我看了一本小说,看完扔掉了,过了几年我拿起来重新读,觉得十分亲切,就像老友相逢。
我因此爱上了一些杂书,这个兴趣从十二三岁时养成,再没有丢弃。某个爱好文学的老师给我推荐的是雪莱和海涅的诗歌,我没读懂诗歌,却感受到大自然的浪漫;某个喜欢数学的老师,给我推荐勾股定律的三百种证法,我没记住证法,却记住了其中几个有趣的模型。我偶然翻读一本明代的笔记,结果是我打开了明清朝的花花世界,无奇不有,吸引我的并不止是文学。
个人性情的养成,不是做学问,也不是学手艺。我手边枕边经常放着一堆书,很杂,在图书馆里它们可能被贴上各种标签,但在我这儿,它们是一些杂书:它们不能证明我有学问,或者我很专业,乱读书只是一种个人偏好,一种个人趣味。
在我看来,读些杂书,很像回到原始农业时代——人们在地里抛上种子,任由野草和庄稼一起长大。它们同样属于自然,也许某种野草变成了我们的食材,一些庄稼反而变成了土地的肥料,它们不但哺育了我们,也喂养了大自然。
在今天,我们口味变得多么单一啊:因为我们早已不懂得杂食的趣味和营养。
□丁小村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有朋友问我,你十来岁的时候,都读过什么书?
我说,这根本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因为那时候的我,能拿到什么书就读什么,就如同小鸡刨食、小羊啃草。但这种阅读经历对于我自己的人生来说,显然有影响:比如阅读趣味。
喜欢读杂书。所谓杂书,就是不分门类、不专学科、不求收益、不管结果。这样读书,有点儿浪费时间——不为考试,不为学习写作,不为考证,不为拿学位。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大概我和他是同类,在读书这件事上,属于杂食动物——味口很好,营养很少,吃货的快乐只有自己知道。在过往几千年中,人类最智慧的一部分是印刷在纸上的。因此,无论你读什么书,都相当于同智者对话、与古人交友——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是与智者对话的附加收益;唯古人不欺我,这是与古人交朋友的好处。
读杂书,就等于和不同行当的智者对话,与不同性情的古人交友——读千万本杂书之后,就等于吸纳了万千灵气,虽蠢汉亦可变智者;与千万个古人交友之后,你容纳了千万种性情,懂得了知人识人,才不会被欺骗、被愚弄、被蒙蔽。
看淡各种人情世故,并非你生性冷淡,而是你对人性人情了然于胸,不惊奇于一点小小风波,不诧异于世间白眼黑眼。了解了各种人性人情,有助于我们宽容待人,理解人性并谅解人性,了解人情并珍惜情意,懂得人心并保持赤子之心。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我年少时候读到这样的诗句,觉得异常亲切,与一堆杂书做伴,就好比小鸟回到树林,小羊来到草地。做一个杂食动物在别人看来是不懂的:你那么勤快地吃啊吃,你也没见长胖,看起来很辛苦,想起来很荒诞。这小鸟和小羊的乐趣,大概只有它们自己知道。
读杂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就好比有人和你交朋友,是为了跟你借钱;有人与你套近乎,是因为你掌了实权;有人巴巴地朝你身上贴,是因为他想勾引你;有人给你戴高帽子,只是为了有求于你……偏偏有个人,只是因为对你好奇,和你聊天,然后你们成了朋友,彼此并无所求。
读杂书是两个彼此之间并无所求的人交上了朋友:我随手翻到一本历史书,没看进去,过了几年,我又翻开这本书,突然觉得十分有趣,就像结识一个有趣的人;我看了一本小说,看完扔掉了,过了几年我拿起来重新读,觉得十分亲切,就像老友相逢。
我因此爱上了一些杂书,这个兴趣从十二三岁时养成,再没有丢弃。某个爱好文学的老师给我推荐的是雪莱和海涅的诗歌,我没读懂诗歌,却感受到大自然的浪漫;某个喜欢数学的老师,给我推荐勾股定律的三百种证法,我没记住证法,却记住了其中几个有趣的模型。我偶然翻读一本明代的笔记,结果是我打开了明清朝的花花世界,无奇不有,吸引我的并不止是文学。
个人性情的养成,不是做学问,也不是学手艺。我手边枕边经常放着一堆书,很杂,在图书馆里它们可能被贴上各种标签,但在我这儿,它们是一些杂书:它们不能证明我有学问,或者我很专业,乱读书只是一种个人偏好,一种个人趣味。
在我看来,读些杂书,很像回到原始农业时代——人们在地里抛上种子,任由野草和庄稼一起长大。它们同样属于自然,也许某种野草变成了我们的食材,一些庄稼反而变成了土地的肥料,它们不但哺育了我们,也喂养了大自然。
在今天,我们口味变得多么单一啊:因为我们早已不懂得杂食的趣味和营养。
□丁小村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