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265期:第03版 教育培训

校企合作:助力陕西职业教育再上新台阶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近日,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走访了省内22个职业教育中心和十个地市的人社局、教育局,了解陕西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进展状况。调查结果显示,陕西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成效明显,但保障机制不健全、“一头热”现象严重、技术工人待遇偏低、民办院校资金不足、人才供需错位、师资力量有限等问题日益成为发展短板。

扶持政策频出

从调研情况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陕西急需大量高素质的职业教育人才,针对这一情况,陕西扶持政策频出。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深度协同育人机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及高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要求,着重优化职业教育布局规划,“引企入教”成为实现人才培养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

教育、人社部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资源整合,采取联合办学、撤并转型等措施,通过3年时间,将全省原有的中职学校整合成目前的190所,厅属技工学校8所,其他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目前共有6672所,形成了公办县区职教中心和民办职业学校共存互补,技术学院错位发展的局面。按照“围绕产业打造专业特色、办好专业树立学校品牌”的思路,引导中职学校对接全省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产业设置专业,每校重点建设1-2个优势专业,打造特色,凸显品牌,形成“一校一品”。

传统观念致使招生难

调查显示,受传统“择校观”“就业观”的影响,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一头热”现象普遍存在。招生时“学校热,考生和家长冷”。类似的错误观念在考生和家长、用人单位中普通存在,直接导致学校生源不稳定,招生工作压力大。培养时“学校热、企业冷”。一方面,院校希望校企合作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保证就业率,体现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合作中对自身利益能否实现看得较重,容易忽略企业自身的利益诉求,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用工企业实际需求的契合度不高;另一方面,企业“逐利”的本质导致在校企合作中多有“只想用人,而尽量少承担相应责任”的想法。

技能工人待遇普遍偏低,社会氛围中重学历、轻技能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导致技师培养工作难以为继,上升渠道受限。年轻人因待遇低等原因会优先选择管理类岗位,对职业技能专业存在一定偏见,而管理部门则以学历为基准进行招聘。

作为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教育方式,职业教育必须在专业设置、教学设备设施更新、实训基地建设、生均培养经费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和需求。而许多民办中职教育院校没有公用经费补贴,仅靠自负盈亏,无论在实训基地还是办学环境上都难以较大投入,发展倍受掣肘。

近年来,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对象只局限于大中型企业,中小微企业很难统筹更多的人力参与到校企合作中,致使企业的人才需求不能及时反馈到学校,造成职业教育人才供需上的错位。

发展需加大投入

调查显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教育的“两翼”,只有两翼齐飞,教育才能真正发展。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体制。保障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让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同时,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需要沟通平台,实行“引企入教”改革,可以健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推动企业多种形式参与办学,支持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促进企业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要素全方位融合。

职业教育院校要建立并实施人才引进机制,把专业的职教人才“请进来”“留下来”,积极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技术院校担任专、兼职专业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帮助青年教师制定长期培养计划,通过岗位和工资晋升机制的建立,增强专业教师的“归属感”和“成就感”。□本报记者 鲜康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