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塬来了个“草帽政委”
这几天,渭南市华州区柿村村民郭铁栓心情不错,儿子郭腾高考得了个高分,上个好大学没问题,患病的妻子日渐好转,种的20多亩猕猴桃树也挂满了果,就等着成熟丰收,可谓是喜事不断。
“要不是部队这几年的帮扶,我家还不知过成啥样了。”在柿村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分红会上,回忆起几年前父母和妻子接连生病,几亩薄地没收入,日子穷得快揭不开锅,郭铁栓哽咽地说,“幸亏部队把咱村作为定点帮扶村,派来了一个‘草帽政委’,让我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被郭铁栓和柿村老百姓称为“草帽政委”的,是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某部政委高海科。3年前,他被上级指派负责督导帮扶驻地几个村的脱贫攻坚工作。
从此,华山脚下的几个贫困村,便经常出现他忙碌的身影。一有时间,高海科就和村民一起蹲地头、拉家常,和区镇干部谈规划、跑项目,为党员群众上党课、讲政策,带领大家慢慢摘掉了穷帽子。
柿村荒地坡地多,种庄稼收成低,村民们文化水平低,推广科技含量高的项目难度大。高海科带领官兵深入调研后,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日照足的特点,打算搞光伏发电项目。
“除了部队和政府援建的资金,贫困户也需自己投入点。”谈起当时的情景,柿村党支部书记郭焕民说,“刚开始,乡亲们听说不仅要流转自己的部分山地,还要自己掏钱入股,并不太认可。”
今年64岁的老党员孙主瑞,家中因病致穷,当时也没有转过这个弯。高海科一有空就戴着草帽,领着科技人员到田间地头,给乡亲们讲为什么要建光伏发电项目,慢慢让这名退伍老兵转变了观念,接受了这个项目。
可是和其他贫困户一样,大家手头都拿不出要入股的那部分钱。“高政委又跑上跑下,为大家争取到了无息贷款,给大家解了燃眉之急。”孙主瑞说,这个光伏发电站,建成当年就并入国家电网,现在已给入股的贫困户每户分红5500元。
不仅是柿村的乡亲们,华阴市罗敷镇竹峪村的村民也都熟悉这位爱戴草帽、爱与大家唠嗑的大校军官。
竹峪村坐落在华山脚下,人均耕地少,靠种地连人都难养活,村民一直生活在贫困之中,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把它作为定点扶贫村。“高海科政委带着大家一起外出调研,商量寻找脱贫致富的项目。”“80后”村党总支书记刘松说,“当他听说我们想把一个落后的炉具项目扩大生产规模时,马上就制止了,给大家分析国家政策,引领我们打造一个绿色环保企业。”
如今,这个现代化的绿色企业已在竹峪村崛起,生产的新型再生材料很受市场欢迎。村民们也在家门口当起了工人,每年可为贫困户增收1.8万元。
华山镇康宁村也是高海科所在部队的定点扶贫村。“几年前,我们村‘地在半空中、路无半步平’,大家都盼望着有一条平坦的大路通到外面。”村民杨正恩说,“高政委不仅从上面争取到了援建资金,为了节约钱,把路修得更宽更好,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和我们一起平整路基、挖土栽树。”
现在,这条建成通车的“小康路”,让村民的出行方便了,全村种的花椒、中药材等产品,也都可以从这里运到外面、销到城里,杨正恩说:“真是军民携手奔小康、大路越走越宽广。”
“这是部队援建的新式环保型养殖基地,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康宁村主任杨永利指着路边的一座小院说,“从耕地整修到生态种植,从村里建设规划到兴办特色养殖,在高政委推动下,这一件件事都在逐一实现。”
以前,这几个村的乡亲们看病难,常常把小病拖成大病,不少人也因病致穷。竹峪村卫生室女医生高平侠说:“高政委协调多方资源,为我们建成了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卫生室和远程会诊系统,现在大家随时可以请远在大城市里的三甲医院专家‘面对面’会诊,惠及了周边14个村子3万多村民。”
3年来,在“草帽政委”高海科的带领下,几个贫困村无论是村容村貌还是生活经济条件,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竹峪村已经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柿村和康宁村脱贫率达到95%、90%,年底前可实现脱贫目标。
(李兵峰 刘彤)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这几天,渭南市华州区柿村村民郭铁栓心情不错,儿子郭腾高考得了个高分,上个好大学没问题,患病的妻子日渐好转,种的20多亩猕猴桃树也挂满了果,就等着成熟丰收,可谓是喜事不断。
“要不是部队这几年的帮扶,我家还不知过成啥样了。”在柿村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分红会上,回忆起几年前父母和妻子接连生病,几亩薄地没收入,日子穷得快揭不开锅,郭铁栓哽咽地说,“幸亏部队把咱村作为定点帮扶村,派来了一个‘草帽政委’,让我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被郭铁栓和柿村老百姓称为“草帽政委”的,是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某部政委高海科。3年前,他被上级指派负责督导帮扶驻地几个村的脱贫攻坚工作。
从此,华山脚下的几个贫困村,便经常出现他忙碌的身影。一有时间,高海科就和村民一起蹲地头、拉家常,和区镇干部谈规划、跑项目,为党员群众上党课、讲政策,带领大家慢慢摘掉了穷帽子。
柿村荒地坡地多,种庄稼收成低,村民们文化水平低,推广科技含量高的项目难度大。高海科带领官兵深入调研后,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日照足的特点,打算搞光伏发电项目。
“除了部队和政府援建的资金,贫困户也需自己投入点。”谈起当时的情景,柿村党支部书记郭焕民说,“刚开始,乡亲们听说不仅要流转自己的部分山地,还要自己掏钱入股,并不太认可。”
今年64岁的老党员孙主瑞,家中因病致穷,当时也没有转过这个弯。高海科一有空就戴着草帽,领着科技人员到田间地头,给乡亲们讲为什么要建光伏发电项目,慢慢让这名退伍老兵转变了观念,接受了这个项目。
可是和其他贫困户一样,大家手头都拿不出要入股的那部分钱。“高政委又跑上跑下,为大家争取到了无息贷款,给大家解了燃眉之急。”孙主瑞说,这个光伏发电站,建成当年就并入国家电网,现在已给入股的贫困户每户分红5500元。
不仅是柿村的乡亲们,华阴市罗敷镇竹峪村的村民也都熟悉这位爱戴草帽、爱与大家唠嗑的大校军官。
竹峪村坐落在华山脚下,人均耕地少,靠种地连人都难养活,村民一直生活在贫困之中,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把它作为定点扶贫村。“高海科政委带着大家一起外出调研,商量寻找脱贫致富的项目。”“80后”村党总支书记刘松说,“当他听说我们想把一个落后的炉具项目扩大生产规模时,马上就制止了,给大家分析国家政策,引领我们打造一个绿色环保企业。”
如今,这个现代化的绿色企业已在竹峪村崛起,生产的新型再生材料很受市场欢迎。村民们也在家门口当起了工人,每年可为贫困户增收1.8万元。
华山镇康宁村也是高海科所在部队的定点扶贫村。“几年前,我们村‘地在半空中、路无半步平’,大家都盼望着有一条平坦的大路通到外面。”村民杨正恩说,“高政委不仅从上面争取到了援建资金,为了节约钱,把路修得更宽更好,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和我们一起平整路基、挖土栽树。”
现在,这条建成通车的“小康路”,让村民的出行方便了,全村种的花椒、中药材等产品,也都可以从这里运到外面、销到城里,杨正恩说:“真是军民携手奔小康、大路越走越宽广。”
“这是部队援建的新式环保型养殖基地,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康宁村主任杨永利指着路边的一座小院说,“从耕地整修到生态种植,从村里建设规划到兴办特色养殖,在高政委推动下,这一件件事都在逐一实现。”
以前,这几个村的乡亲们看病难,常常把小病拖成大病,不少人也因病致穷。竹峪村卫生室女医生高平侠说:“高政委协调多方资源,为我们建成了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卫生室和远程会诊系统,现在大家随时可以请远在大城市里的三甲医院专家‘面对面’会诊,惠及了周边14个村子3万多村民。”
3年来,在“草帽政委”高海科的带领下,几个贫困村无论是村容村貌还是生活经济条件,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竹峪村已经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柿村和康宁村脱贫率达到95%、90%,年底前可实现脱贫目标。
(李兵峰 刘彤)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