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脱贫攻坚的“谭坝风采”
“工作累不累?”“家离厂子远不远?”“一个月收入多少?”……2018年10月9日,省委书记胡和平来到汉滨区谭坝镇松坝社区,了解易地扶贫搬迁和社区工厂建设进展。当得知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胡和平十分高兴。他勉励大家鼓足干劲,依靠勤劳双手改变贫困面貌。
胡和平书记的亲切话语,让谭坝镇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更足了。
如今,在谭坝镇即将宣告如期脱贫摘帽、整体退出之际,他们以“社区工厂”促进就业;以“党支部+X+贫困户”模式、“三变”改革、“四式八法”为切入点,把贫困群众“嵌入”产业链;以道德讲堂、“扶贫超市”建设,评议红黑榜等措施促进新民风形成……诸多特色亮点,向全市乃至全省展现了——
7月19日一大早,陈康玲在机关批阅了几个重要公文、交办了事务之后,匆忙赶往草庙村,陪同汉滨区副区长荆钟调研该村滑坡体治理情况。调研后,她主持召开了村扶贫四支力量工作会议,研判脱贫攻坚中的各类“疑难杂症”。傍晚前,她走访了李枝财、齐兆兵、齐远顺三户贫困户。回到镇机关办公室,她仔细梳理总结全镇一周工作的成效和得失。
这是当前安康市脱贫攻坚百日大会战的真实写照之一。
像谭坝镇党委书记陈康玲一样,奋战在全镇脱贫攻坚一线的200余位同志,3年来常常处于“5+2”“白+黑”“晴+雨”的繁忙工作中。副镇长、驻草庙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朱纪勇说:“这是一场拼力量、比本领、献真情,且必须打胜仗的战斗,大家都在撸起袖子加油干。”
位于秦巴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谭坝镇,山大沟深、土地贫瘠,自然资源和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全镇6个行政村4个社区,农业人口15092人,其中贫困村(社区)9个,深度贫困村1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1197户4061人。
经过3年奋战,在全镇即将实现整体脱贫摘帽之际,回顾过去,一桩桩实事,一件件好事,都镌刻在了当地群众心中。
“整齐化一”精锐出战
如何在脱贫攻坚战中,坚守主阵地、打赢每一场硬仗、展现扶贫干部的风采、不愧对全镇群众的厚望?陈康玲说:“贫困如同天堑,阻挡了全镇群众的小康路。所以在这场全民战役中,我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心怀必胜的信念,精锐出战、攻坚克难。”
如何精锐出战?谭坝镇党政牢牢把握中省市区的部署要求,实行镇党委会、脱贫办公室会议、村“两委”会议联动的脱贫攻坚会议制度,集中研究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建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立科级领导干部任贫困村工作组组长、站所负责人任副组长的驻村工作组,同时因村、因户、因人选派帮扶干部。
谭坝社区“光伏+农业”实现“板上发电、板下农业”的互赢模式
谭坝镇社区工厂:欧利科电子厂
谭坝镇中心社区分房及社区工厂投产仪式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以陈康玲为首的镇党委班子成员,既要做好全镇脱贫攻坚战的总指挥,还坚持带头决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每个班子成员都是所包抓贫困村的攻坚小队长,率先冲锋在前,因而全镇干部士气高昂,在战斗征程中争先恐后。
同时,在加强镇级层面的扶贫力量之后,谭坝镇特别注重强化村两委班子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脱贫攻坚战斗中的堡垒作用。因此,全镇在各村“两委”班子换届时,坚持做到提前谋划,逐村认真研判,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方式和人岗相适的用人办法,调整“两委”班子成员9人,把有道德、有能力、有文化、懂经济的致富带头人和党员列入“两委”后备人选,建强备齐了各村“两委”班子,在各村打造一支有能力、会干事、敢干事的“永不走的扶贫力量”。该镇鸭蛋河村是全区深度贫困村之一,山大人稀,曾经这是交通条件落后、产业发展滞后、村“两委”班子成员呈现“老年化”趋势,年轻人不愿留在村里。对此,镇党委采取“引雁还巢”方针,将外出创业优秀青年邱家锋培养成村干部。当选村主任一年来,邱家锋号召创业能人返乡7人,促进全村共计发展烤烟1006亩、高山蔬菜500亩、养蜂200箱、食用菌10万棒。同时,促进“两委”班子更具凝聚力和创业活力,他们传承和弘扬“宗兴精神”,实干苦干加巧干,扎实做出了一个深度贫困村快速脱贫致富的“样板田”。
俗话说,众人划桨开大船。全镇切实有效整合村“两委”、第一书记、帮扶单位、镇驻村工作队四支扶贫力量,凝心聚力,锁定总体目标任务,形成了“整齐划一”的强大攻坚阵容和无坚不摧的克难态势。据统计,参与全镇脱贫攻坚的200多名指战员,通过强化培训学习、实践锤炼和考核激励,人人在脱贫攻坚一线都是一面旗帜,敢拼敢打,敢于决战,勇于担当,冲锋在前,从无懈怠。
“从头到脚”改善面貌
“俺们村的变化,最直观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的巨大变化,让邻镇的乡亲们都羡慕咧。”草庙村村民齐远桥的话,道出了全镇群众的共同感受。
草庙村是谭坝镇的南大门,也是海拔最高的一个村。近年来,全村水、电、路、卫生室、滑坡体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达1680多万元,预计年底将达2000多万元。其中,改造农村用电网络1.3公里,修建人蓄饮水工程5处,硬化和修建油返砂道路16.4公里,修建标准卫生室1个。这些基础建设,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了全村过去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成为该村在建国以来规模最大、力度最大的一次基础建设。
草庙村当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谭坝镇不是个例。为了大力改善全镇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谭坝镇党委、政府对标脱贫目标和群众期盼,按照全镇一盘棋思路,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全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硬环境。充分用足用活各级政府、各级部门的扶贫政策,充分发挥全镇干部群众和各级帮扶单位、帮扶干部的资源优势,解决建设所需资金困难,促进基础建设如火如荼持续进行,全镇面貌不断改善。
谭坝镇镇长成超介绍,自2016年至今,三年多来,该镇投资5592.8万元,新修水泥路27条53公里,砂石路3条9.5公里,主桥长96米双河大桥1座,实施油返砂道路13条78.7公里,产业路14条32公里;行政村水泥路通畅率达到100%,完好率100%。投资1650万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和水利设施项目68个;投资45万元,新建2个、改造3个村卫生室,全镇村级卫生室达标率达100%;投资403万元,增加配变电器10台,新建、改造10条村农电线路67.16公里。
目前,全镇群众已经实现“小病不出村”,家家户户高质量用电、安全饮水入户,门前基本贯通硬化路或砂石路,彻底告别了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
“两业建设”形成链条
贫困村退出,关键是经济发展;贫困户脱贫,核心是持续增收。然而,如何做到既使贫困村的经济快速发展,又能够促使贫困户家庭持续稳定增收?
谭坝镇党委、政府确定的思路和精准措施是:把产业、就业扶贫作为确保农民长效增收的重要抓手,按照“支部+X+贫困户”扶贫带动模式,以“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四式八法”(壮大村集体经济四种模式:企业帮带、异地置业、光伏发电、资产租赁;资产收益带动贫困户增收八种方法:土(林)地流转、订单收购、园区(社区工厂)务工、技术服务、同步同业、生产托管、返租倒包、电商帮扶)为切入点,加大新型主体培育力度,把贫困群众嵌入到经济产业链中。通过党支部引领,能人返乡创业,大力推动建设农业园区、成立合作社,发展特色种养殖等产业,带动贫困户土地流转、资产入股、项目发展、劳动务工、稳定就业,多方面增加稳定收入。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镇新建成千亩杨梅基地、千亩中药材基地、千亩露天蔬菜基地,发展核桃种植1万余亩、茶叶种植560亩、食用菌种植40万袋、烤烟种植1500余亩,发展养鸡3万多只。
特别让全镇干部群众自豪的是,新社区工厂从零起步,现已建成5家,解决就业400余人,包括贫困户劳动力200余人,人均月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使他们能够快速融入社区生活,实现了“搬得来”和“稳得住”,有力助推了全镇整体脱贫摘帽。
2018年10月9日,省委书记胡和平在安康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首先深入到谭坝镇松坝社区,了解易地扶贫搬迁和社区工厂建设进展,在“松坝缘”毛绒玩具厂与工人亲切交谈,询问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解决就业、工资收入等情况。当得知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他十分高兴,勉励大家鼓足干劲,依靠勤劳双手改变贫困面貌。
安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给予高度肯定的同时,挺力主导在全市推广密集型解决就业的“松坝新社区工厂”模式。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决胜贫困——来自扶贫一线的报道”为题,进行了4分钟的连线直播,聚焦深山产玩具、贫困户家门口能脱贫的扶贫模式,在全省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松坝社区因残疾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程爱民,通过精准帮扶,易地搬迁解决了安全住房等困难,还和母亲一起在社区工厂实现稳定务工,每月可拿到3000多元工资。他说:“社区工厂这个事做得好,让留守人员以及身体不便的人群,在家门口既有了一份工作可干,又增加了收入,还照顾了家庭。”
同时,光伏产业融合发展稳步推进,亦是该镇产业发展取得实效的一大亮点。探索实施的“光伏+农场”模式,成功建设了谭坝镇光伏电站,装机容量1.024兆瓦,年平均发电量130万度。利用光伏板下的土地空间发展农业,实现了一块地“天上+地面”都赚钱。此外,探索实施“光伏+社区”模式,在社区屋顶建设装机108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2万度,带动群众年增收11万元。
围绕产业就业,因人精准施策,开展技能培训助力脱贫,三年来开展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共计举办培训22场次,培训人数1547人,促进全镇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门脱贫致富技术和就业本领。
为了解决群众发展产业的小额资金困难,全镇在各村还分别组建了扶贫互助协会,共筹措互助资金467.35万元,目前放贷297.10万元,支持种植、养殖产业发展。
至此,全镇把产业、就业作为两项工程建设,目前已经打造形成了“产业项目、资金支持、技术培训、促进就业”四者之间良性互动的一个紧密运行链条。
谭坝镇主管脱贫攻坚的副镇长来涛说:“精准、扎实的帮扶措施,全部体现在群众增收的实际效果上。”据统计,2018年底,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9935元,比2015年人均收入净增2529元。到今年底,如果风调雨顺,各项产业发展不受自然灾害影响,全镇农民的人均纯收入预计将达到10928元。
“志智双扶”落地生根
脱贫致富的根本力量在于自身,在于信心,更在于相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来涛告诉记者,在鸭蛋河村有一个典型的事例,分散供养的五保户惠全社本来属于政策兜底贫困户,依靠国家补贴就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可是他能吃苦,爱钻研,不等不靠,发展烤烟种植年增收2万多元,不仅成为远近闻名的“兴烟把式”,而且还带动乡里发展烤烟产业,年增收200多万元。
惠全社勤劳发展产业,家里添置了彩电、冰箱、摩托车等电器和工具车,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硬气、甜美日子。该村党支部书记曹德远说,惠全社正是因为勤劳、热爱生活和讲究农村传统文化美德,所以他依靠自己的能力,还养老并安葬了他的叔父、婶娘,还安埋了因病去世的侄子,抚养了两个侄孙长大。
以此生动事例为鲜活教材,谭坝镇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紧扣脱贫攻坚目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齐头并进,必须同时补齐精准扶贫“精神短板”。截至目前,他们在实践探索中,以加强新民风建设为抓手,强化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设立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送文艺、送文化、送农业科技下乡等形式和途径,引导贫困户树立“勤劳致富、节俭理财”观念,有效激发了干部群众内生动力。
更进一步的做法是,每季度在全镇各村同时召开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评议会,推选表彰产业大户、脱贫自强标兵、评议红黑榜;通过各村(社区)的道德讲堂、读书会、院落会,宣讲各地和身边的各类先进事迹,共同发出谭坝干部群众积极向上、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好声音,唱响“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主旋律。
谭坝镇还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创建的“扶贫超市”管理模式,实行民主评议积分,兑换生活必需物品,在促进贫困户积极脱贫和非贫困户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了显著作用。2018年10月9日,省委书记胡和平深入松坝社区调研时,走进社区扶贫超市了解“积分换商品”效果,在给予肯定的同时,要求发挥好扶贫超市激励作用,更好地调动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该镇松坝社区建立的首个扶贫超市运行成功后,在全区得到广泛推广,且已成为安康脱贫攻坚工作的一大亮点。目前,全镇建成9个扶贫超市,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和点赞。
“精准施策”不漏一人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针对贫困户不同的致贫致困原因,分门别类,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精准落实到户,积极促进贫困家庭依靠扶贫政策助力,率先脱贫致富。
“贯彻扶贫政策不折不扣,力图做到精准及时,让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实惠。”镇长成超掰着指头逐一介绍,卫生健康和医疗保障扶贫政策在全镇无缝隙落实,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均享受免费健康体检,为贫困户建立了“四重保障”医疗机制,切实解决贫困户家庭看病难问题。
认真落实教育扶贫“两免一补”和贫困户家庭教育资助政策,充分发动社会力量爱心助学,确保全镇无一户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辍学,确保考上大学的贫困家庭学生能够梦圆大学。
及时新建了松坝社区A区7号楼、8号楼,以及谭坝二期、罗家坡安置房和谭坝社区敬老院,按照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分散自建、危改等不同方式,解决了全镇贫困家庭691户2325人的住房问题,让保障群众安全住房政策全面得到落实。
特别是面对五保老人、孤儿等特殊群体,为他们精准落实社会保障兜底政策,夯实筑牢脱贫最后一道防线。全镇兜底保障293户327人,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其中,投资1200余万元新建敬老院,面积3800平方米,对152名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同时,投资50余万元新建农村幸福院6所,让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乐。
“一句话,充分落实扶贫政策,确保应该享受的群众一个人也不能少,应该享受的项目一项也不遗漏。”成超说。
“两手齐抓”正风肃纪
脱贫攻坚是一场时间长、跨度广、难度大的攻坚战、持久战,也是一场考验意志力、锤炼党员干部队伍作风的硬仗。只有过硬的作风,才能保证打胜仗。
谭坝镇党委、政府作风建设采取“两手齐抓”,抓出了硬作风。
第一手:自我监督检查。三年来,坚持每周召开例会,对脱贫攻坚重点工作进行督查;每月派出检查组,对各村(社区)落实政策成效、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质量、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履职帮扶、驻村出勤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问题为导向,跟踪督促及时整改,确保人人把责任落到实处,推动全镇脱贫攻坚天天有进展,月月有明显成效。
第二手:紧紧围绕中、省、市、区各级检查考核、调研评估反馈问题和意见,逐村逐人逐条落实认领,建立整改台账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销号管理。通过及时召开整改专题会议、攻坚工作推进会、疑难问题研判会、业务培训会,提高扶贫干部责任意识和攻坚能力,确保认领的整改问题不落空,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扎扎实实整改到位。
正是有扎实过硬的作风做保证,谭坝镇脱贫攻坚工作才不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胜利成果。截至2018年底,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全镇已有628户2435人退出贫困行列。2018年度该镇脱贫攻坚工作荣获全市、全区先进镇办称号。
当前,在脱贫攻坚百日决战中,对标脱贫“软件硬件”要求,紧盯差距,谭坝镇所有扶贫干部众志成城,以雷厉风行的果断作风,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正在拼搏决战全镇脱贫攻坚最后的胜利……
眼前,一个富裕、和谐的新谭坝画卷已经形成,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描绘亦即将起笔。□本报记者 杨志勇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