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308期:第01版 首版

2018年,实现生产总值3848.62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伊始的7700倍,经济总量跃居中国西部城市经济体第6位、非省会地级市第1位……

能源之城榆林的“四个历史性转变”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讯(实习记者 牟影影)9月2日,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奋力追赶超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榆林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春临以“聚焦‘三大目标’奋力推动榆林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通过“四个历史性转变”,介绍榆林7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农业地区向工业强市的历史性转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很长时期,榆林第一产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1998年,国家正式批复建设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榆林通过建园区、上项目、搞转化,全市工业经济迅猛发展。20多年来,累计完成投资5000多亿元,实施重点项目170多个,形成了“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的发展格局,构建起以煤油气盐开发为基础,电力、化工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建成了国家重要的煤炭基地、煤电基地、氯碱基地、煤化工基地和世界最大的金属镁、兰炭生产基地。

贫困地区向富裕地区的历史性转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榆林被视为“贫穷落后”的典型。改革开放特别是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以来,榆林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183元,居全省前列。

全力推动北部转型发展、南部绿色发展。北部重点发展能化终端产品、轻纺、铝镁等转型产业,南部壮大文化旅游、中药材种植、农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神木、府谷、靖边、定边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神木成为西北首个生产总值过千亿元的县。累计减贫12.59万户36.07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4%。

内陆小城向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历史性转变

2000年,榆林城市面积仅为2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0万。撤地设市后,榆林中心城区框架扩大了3倍多,人口翻了近两番。

“十二五”以来,累计新建中小学幼儿园145所,新增学位13.5万个,北师大附中等一批知名教育品牌落户榆林;建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3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77所、规范化村卫生室398个。

2018年,营商环境排名由全省倒数第1提高到第5位,全国262个地级市综合信用排名由倒数第3跃升到第86位,进位幅度全国第一,今年7月份提高到第55位。

先后建设了延榆高铁、榆阳国际机场、黄河引水、“四馆两中心”、榆溪河生态长廊等一系列事关长远的重大工程。2018年,公路总里程达31000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1068公里,居全省第一;铁路总里程达1000多公里,年货物外运能力超3亿吨;榆阳机场升级为4D级,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万人次,居西北支线机场第一。

生态环境恶化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性转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榆林是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十分严重的地区,林木覆盖率只有0.9%。70年来,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点工程。全市林木保存面积、林木覆盖率分别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60万亩和0.9%,提高到现在的2157万亩和33%,为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作出巨大贡献。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