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314期:第02版 综合新闻

西凤为啥这么“香”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陕西西风酒股份有限公司用诚心恪守“历百代而作珍”的金牌品质

来自全国的工会媒体记者在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采风。

本报记者刘强摄

不紧不慢、轻松自如……5号选手王宁手握钛合金锨,在甑锅里时而顺时针、时而逆时针。同时将酒醅均匀疏松地铺在甑内冒出酒气的位置……日前,在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凤公司)基酒生产系统技能大赛装甑现场,记者深深感受到了西凤人坚守古法酿造的初心和匠心。

“名酒之名,名在品质、名在匠心。”从3000多年前开始,从秦饮-秦州春酒-柳林酒-橐泉酒-凤翔烧酒-西凤酒,无论年代如何变迁、酒名如何更改、酿酒工艺如何传承,西凤酒始终不变的是品质、西凤人始终不变的是“初心”和“匠心”。

制曲人

38载磨练200多本“秘籍”

曲乃酒之骨,是白酒生产的糖化剂和发酵剂。如何制好曲、赋予白酒“西凤魂”,是制曲人的不懈追求。

58岁的李宗信是制曲班班长,在曲房工作了38年。每次到培菌房,他都不敢有丝毫马虎,“曲坯的上下温差太大,要马上翻曲!”他用手摸了摸曲砖堆后,立即对同事说。

“只有用人力干预微生物的自发培育环境,才能让酒曲均匀成熟。”李宗信向记者介绍说。

“室外的温度和湿度,曲房的温度和湿度,每块曲坯的表象……”详细记录每个细微变化,是李宗信的习惯,如今他已记录了200多本。

在李宗信看来,这些微生物的培育过程就和照顾婴儿一样,“热不得、冷不得、干不得、湿不得”,要24小时看护。

酒曲好不好,最主要的衡量指标是发酵力。发酵力达到0.7为合格,0.9至1.0为优秀,而李宗信培育的酒曲发酵力则达到了1.2。凭借高超技艺,他已成为同事心中“制曲界的科学家”。

实际上,制曲技艺并非口口相传那么简单。一名成熟的制曲技师至少要20年的磨练。

在西凤公司,这样的制曲工匠还有很多,他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西凤酒3000多年的制曲工艺和文化。

制酒师

守正创新练就“火眼金睛”

在酿酒人眼里,从一粒粒高粱到一杯杯佳酿的过程,挑起大梁的是制酒师。

王群利进厂时只有25岁,在西凤集团工会通过劳动竞赛等营造出的技艺传承氛围中,短短4年,他从学徒变身为一名制酒师。31年的制酒生涯,让他练就了一手绝活。每一窖酒醅出窖前,他只要捏一捏、看一看、闻一闻,便能判断出酒醅发酵的好坏,并通过酒醅判断出成酒的出酒率。

这手绝活,有的人即使一二十年都不见得能练出来。王群利之所以被称为大师,那不仅仅是简单重复二十年能成就的,这其中包含了无数的守正创新。

一次意外,让王群利到现在都记忆犹新。2004年,在王群利成为制酒师的第12个年头,一批经过28天发酵的酒醅出窖后其出酒率竟不到四成,差一点就不合格。这对自我要求苛刻的王群利来说,那简直就是“失误”。

原材料、配料和操作方法都一样,怎么就如此差强人意?王群利百思不得其解,问题在哪呢?原来,酒醅的发酵不是简单地把原料、配料、水等按比例混搅放置在暗窖就可以了,每一个车间的暗窖,都有各自不同的温度和湿度。

“也就是说,暗窖都有自己的脾性,酒醅的很多参数值不是通用的,制酒师要对症出招。”王群利说,工匠之艺在于不断重复后达到精准的境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守正的前提下不断改革和创新。

传统酿酒工艺中,对酒精度的判断有一个招数叫“看花摘酒”。“酒花”是酒液由馏酒管流出,在盛酒器中激起的泡沫;“看花”是指看酒花,通过酒花的形状和大小来判断原浆酒的酒精度。

二十年磨一剑,酿酒师胡建勤练出了“看花摘酒”的绝招。在他看来,酿酒需要匠心,人尽心,物必华。

除了火眼金睛的王群利、看酒摘花的胡建勤之外,还有闻香识酒的曹红运、品酒识度的王胜利……904制酒车间只是西凤集团制酒车间的一部分,却藏龙卧虎、独具匠心。西凤人对于“工匠精神”的坚守,换来了西凤酒的高品质传承。

酒海制作人

储存的原浆“会呼吸”

在中国名酒中,西凤酒采用独一无二的“酒海”储存方式。酒海是直径2米至2.5米左右的柱体容器,用秦岭深山无污染的荆条编织外壳,采用鸡蛋清、血料、生石灰等作为生物黏合剂,内壁用白麻布、麻苟纸手工裱糊近百余层,才使其密实无缝隙。

西凤酒海最神奇之处在于“会呼吸”。酒海中储藏的原浆酒通过“呼吸”,完成去除杂质的过程,促进酒老熟。

赵均劳是西凤集团非物质文化酒海制作传承人。1992年,他成为学徒学习酒海制作,那时的他每天只会用刷子在麻苟纸上刷黏合剂。别看这简单的刷纸动作,要真正掌握窍门也得刷个两三年。“用劲大了,纸就刷破了,用劲小了,纸又刷不透。那时候师父说,只有等手刷出了泡、刷出了茧,才算功夫到家了。”赵均劳回忆道。

在酒海的制作间,赵均劳有一把专门的扫帚,这把扫帚不是用来扫地的,而是他用来检验酒海内层糊纸是否过关的一个“秘密武器”。他也练就了一项“顺风耳”的特技,用扫帚扫一下糊纸,声音沙沙响,说明其中还有空气,黏合度不足;如果声音感觉比较密实,则说明制作比较优良。

干一行,爱一行。在这个行业坚守了28年的赵均劳已是工匠级的大师了。如今,他的儿子大学毕业也子承父业,从刷纸学起,将西凤酒独一无二的储存方式和“工匠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酒体设计师

舌尖上的“艺术家”

西凤酒是否“香飘十里”、受人青睐,最后还要看酒体设计师他们被人们称为舌尖上的“艺术家”。

酱香型、53度、茅台;凤香型、55度、绿瓶西凤;清香型、53度、汾酒;浓香型、52度、泸州老窖;凤香型、53度、旗帜西凤酒……西凤酒酒体设计中心内,宝鸡工匠之星、高级品酒师、高级酿酒师林克明用两三根手指托起透明精致的玻璃酒杯,在空中轻轻摇晃两下,用鼻子一闻,再用舌尖一抿,便能准确无误地说出所品白酒的香型、度数以及品牌。

“一瓶酒到底是52度,还是53度,都必须品出来,品酒师的感官必须像雷达一样无比精确。”林克明说。

“序列号灌1、容器号5、酒精度60.94、感官特征组合凤……”最近,林克明正在设计一款55度凤型优级高端酒,每做一次调整,他都认真填下这么一串小样勾兑原始记录。

仅2018年,林克明就带领班组成员品评把关出库半成品酒900多批次,西凤酒的品质安全得到了充分保障。

现在,林克明已通过传、帮、带培养出国家白酒一级品酒师3名,国家白酒二、三级品酒师各1名,省级白酒评委8名,努力使凤香型口感品质这面旗帜立得更高,传得更远。

西凤酒历经用曲发酵、装甑蒸馏、酒海“呼吸”、最佳勾调以及七关五十二道防线质量管控后,成为酒中凤凰,享誉中外。

“名酒之名,名在品质、名在匠心!”西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正说:“几千年来,一代代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西凤工匠们坚守初心,择一事、终一生,薪火相传千年酿制技艺,用诚心恪守‘历百代而作珍’的金牌品质。”本报记者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