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产业工人队伍的工会行动
——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的中国工会(中)
“党和国家历史上,首次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专门进行谋划和部署!”2017年夏初,一则时政新闻登上热搜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致力于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改革不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5个方面、25条举措,涉及产业工人思想引领、技能提升、作用发挥、支撑保障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改革方案》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这一重量级文件刚一下发,全国总工会机关干部们便忙碌起来。作为贯彻落实《改革方案》的牵头单位,全总牢记党交给工会组织的政治责任,再次承担起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产业职工队伍的历史重任。
工业学大庆、全国群英会、增产节约、鞍钢宪法……70年来,中国工会在新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适应时代变迁、国家需要,为建设一支永葆先进性的工人阶级队伍按下“加速键”。
围绕“主战场”,激发创新创造力量
鞍钢“三大工程”、长江大桥、“两弹一星”、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载人航天、北京奥运会、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70年走来,一项项“超级工程”彰显了中国的综合实力。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亿万劳动者的辛勤劳作与创新智慧。
在他们身后,则站立着不计其数的工会干部——聚焦主战场,搭建大舞台,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岗位建功、技术创新,充分激发源自一线的创新创造活力。
战略规划主战场在哪里、竞赛就跟进到哪里——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开展“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竞赛活动;为激发广大职工创先争优建功立业,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主题竞赛活动;致力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开展“我为节能减排献一策”活动,为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浪费、提高利用效率等合理化建议提供平台……
进入新时代,劳动和技能竞赛被赋予新的内涵:从拼“速度”“体力”,到向“效益型”“智力型”转变;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创新竞赛的方式和载体,激励亿万职工“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劳动和技能竞赛早已成为助推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建设的重要载体。
2017年7月27日,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启动暨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重点建设项目劳动和技能竞赛推进大会在河北曲港高速公路建设现场召开,标志着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在全国正式启动。
有着80余年历史的劳动竞赛,覆盖面越来越广,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据统计,仅2018年,全国就有80.4万家基层企事业工会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吸引7783万人次参加。
2019年2月,全总十七届二次执委会议再次为新时代工会团结引领广大职工建功立业指明了方向: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
“以‘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在国家重大战略、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点产业中开展引领性竞赛,探索在新产业新业态新组织中开展竞赛”“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着眼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出台更高含金量的政策,并深入推进‘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深化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及新时代工匠学院建设,做强做专劳模本科教育,积极搭建劳模和工匠成长平台”……工会组织与时俱进,为激发广大职工劳动热情、创造活力而不懈努力。
工会大学校,助力职工素质提升
2019年1月11日,《高凤林工作法视频课程》在京首发。“焊接大师”高凤林成了全国焊工的师傅——通过在线视频,广大技术工人可以直接向大国工匠“拜师学艺”。这一做法被称为“工会主动适应信息化需求、提升职工素质的创新举措”。
伴随科技发展、工业化进程,工人的技能素质越来越高,学习技术的途径也越来越便捷。
有这样一组数据,展现了职工队伍的变化:
——1949年,全国职工只有800多万人,其中80%是文盲,科学技术人员不到5万人。
——2018年发布的第八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职工总数已达3.91亿人,职工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6年,拥有专业技术职称的职工人数不断增加,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不断涌现,高技能人才总量达4791万人。
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各级工会持之以恒的努力。
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图书馆等职工文化阵地;上世纪80年代,普遍开展“振兴中华”职工读书活动;进入新世纪,又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大力推进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中国工会持续不懈的努力,推动职工队伍素质持续升级,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组织将推动农民工素质提升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全总下发《农民工工作规划2016—2010》,实施技能培训促就业计划,每年向300多万农民工提供就业和创业培训;积极参与国家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每年帮助100万名农民工提升技能等级;联合教育部开展“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每年帮助30万农民工提升学历水平。
近年来,各级工会探索提高产业工人技能素质、促进产业工人发展的创新做法不断涌现:
——中国机冶建材工会打造“网上练兵平台”,创建了职工网上学习和素质提升的新通道,截至2018年底,累计12.26万名职工参与闯关答题,闯关人次近1100万。
——广东省总工会建成广东职工教育网,引入职工在线教育培训,两年来通过网络进行学历提升的产业工人达18860人,获得职业技能培训证书的达79478人。
——吉林省总工会与东北工业集团合作建设精益工匠培育示范基地,双方计划在5年内培养7000名精益管理与智能制造人才。
新时代的中国工会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断适应新形势的挑战,在产业工人队伍中持续撒下一颗颗提素的“火种”。
全面锻造,让劳动之花光荣绽放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中国工人的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受人尊敬。比如我,收入提升了、荣誉叠加了、社会地位提高了,这都使我这个产业工人的幸福感倍增。”2018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时期产业工人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李万君自豪地说。
李万君记得,30多年前他刚参加工作时,每月的工资只有20多元,如今作为中车集团首席技能专家,他已拿上了年薪,还成为党代会代表、收获了全国劳模等荣誉。
2018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对弘扬劳模精神、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发出号召。这让年过半百的“老工人”李万君感到特别振奋,带着团队创造新业绩的干劲儿也更足了。
而对于各级工会来说,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向深入,加快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是责无旁贷的使命。
——做深做实做细思想政治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全总和各级工会努力搭建教育引导产业工人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的措施载体。全总与有关部门共同开展了“中国梦·劳动美——喜迎党的十九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中国梦·大国工匠篇”网络主题活动,广大职工团结稳定鼓劲的氛围日益浓厚;各级工会把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解决产业工人生活中的困难,团结引导广大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更好立足本职建功新时代。
——加快构建技能形成体系。围绕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各级工会积极推动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深入实施,紧密结合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重点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师培训等项目,增加高技能人才供给,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
——完善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在全总推动下,备受关注的《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出台。以此为牵引,各级工会积极推动完善按技术技能要素参与分配的有关政策,不断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水平,延伸产业工人成长成才链条,让他们学习技术有热情、钻研技术有奔头、掌握技术有实惠。比如,中国中车探索建立完善了产业工人培养体系,普遍实行三级培训管理、薪酬福利待遇全员等级并轨,并实施“金蓝领计划”,激发技术工人创新热情;宝武集团出台意见,加大技能人才在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中的参与力度。
自1950年至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累计表彰先进集体10667个、先进个人31515人次;截至2019年7月,全总共表彰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集体9661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2444名、全国工人先锋号13148个。他们都是产业工人中的优秀力量,他们代表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时刻激励着广大劳动者建功立业、奋斗争先。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广大产业工人必将在各级工会的团结动员下,立足平凡工作、创造骄人业绩,用双手书写新的诗篇,让劳动之花在新时代光荣绽放。
工人日报记者 张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党和国家历史上,首次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专门进行谋划和部署!”2017年夏初,一则时政新闻登上热搜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致力于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改革不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5个方面、25条举措,涉及产业工人思想引领、技能提升、作用发挥、支撑保障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改革方案》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这一重量级文件刚一下发,全国总工会机关干部们便忙碌起来。作为贯彻落实《改革方案》的牵头单位,全总牢记党交给工会组织的政治责任,再次承担起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产业职工队伍的历史重任。
工业学大庆、全国群英会、增产节约、鞍钢宪法……70年来,中国工会在新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适应时代变迁、国家需要,为建设一支永葆先进性的工人阶级队伍按下“加速键”。
围绕“主战场”,激发创新创造力量
鞍钢“三大工程”、长江大桥、“两弹一星”、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载人航天、北京奥运会、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70年走来,一项项“超级工程”彰显了中国的综合实力。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亿万劳动者的辛勤劳作与创新智慧。
在他们身后,则站立着不计其数的工会干部——聚焦主战场,搭建大舞台,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岗位建功、技术创新,充分激发源自一线的创新创造活力。
战略规划主战场在哪里、竞赛就跟进到哪里——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开展“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竞赛活动;为激发广大职工创先争优建功立业,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主题竞赛活动;致力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开展“我为节能减排献一策”活动,为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浪费、提高利用效率等合理化建议提供平台……
进入新时代,劳动和技能竞赛被赋予新的内涵:从拼“速度”“体力”,到向“效益型”“智力型”转变;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创新竞赛的方式和载体,激励亿万职工“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劳动和技能竞赛早已成为助推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建设的重要载体。
2017年7月27日,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启动暨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重点建设项目劳动和技能竞赛推进大会在河北曲港高速公路建设现场召开,标志着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在全国正式启动。
有着80余年历史的劳动竞赛,覆盖面越来越广,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据统计,仅2018年,全国就有80.4万家基层企事业工会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吸引7783万人次参加。
2019年2月,全总十七届二次执委会议再次为新时代工会团结引领广大职工建功立业指明了方向: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
“以‘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在国家重大战略、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点产业中开展引领性竞赛,探索在新产业新业态新组织中开展竞赛”“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着眼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出台更高含金量的政策,并深入推进‘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深化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及新时代工匠学院建设,做强做专劳模本科教育,积极搭建劳模和工匠成长平台”……工会组织与时俱进,为激发广大职工劳动热情、创造活力而不懈努力。
工会大学校,助力职工素质提升
2019年1月11日,《高凤林工作法视频课程》在京首发。“焊接大师”高凤林成了全国焊工的师傅——通过在线视频,广大技术工人可以直接向大国工匠“拜师学艺”。这一做法被称为“工会主动适应信息化需求、提升职工素质的创新举措”。
伴随科技发展、工业化进程,工人的技能素质越来越高,学习技术的途径也越来越便捷。
有这样一组数据,展现了职工队伍的变化:
——1949年,全国职工只有800多万人,其中80%是文盲,科学技术人员不到5万人。
——2018年发布的第八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职工总数已达3.91亿人,职工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6年,拥有专业技术职称的职工人数不断增加,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不断涌现,高技能人才总量达4791万人。
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各级工会持之以恒的努力。
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图书馆等职工文化阵地;上世纪80年代,普遍开展“振兴中华”职工读书活动;进入新世纪,又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大力推进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中国工会持续不懈的努力,推动职工队伍素质持续升级,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组织将推动农民工素质提升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全总下发《农民工工作规划2016—2010》,实施技能培训促就业计划,每年向300多万农民工提供就业和创业培训;积极参与国家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每年帮助100万名农民工提升技能等级;联合教育部开展“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每年帮助30万农民工提升学历水平。
近年来,各级工会探索提高产业工人技能素质、促进产业工人发展的创新做法不断涌现:
——中国机冶建材工会打造“网上练兵平台”,创建了职工网上学习和素质提升的新通道,截至2018年底,累计12.26万名职工参与闯关答题,闯关人次近1100万。
——广东省总工会建成广东职工教育网,引入职工在线教育培训,两年来通过网络进行学历提升的产业工人达18860人,获得职业技能培训证书的达79478人。
——吉林省总工会与东北工业集团合作建设精益工匠培育示范基地,双方计划在5年内培养7000名精益管理与智能制造人才。
新时代的中国工会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断适应新形势的挑战,在产业工人队伍中持续撒下一颗颗提素的“火种”。
全面锻造,让劳动之花光荣绽放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中国工人的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受人尊敬。比如我,收入提升了、荣誉叠加了、社会地位提高了,这都使我这个产业工人的幸福感倍增。”2018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时期产业工人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李万君自豪地说。
李万君记得,30多年前他刚参加工作时,每月的工资只有20多元,如今作为中车集团首席技能专家,他已拿上了年薪,还成为党代会代表、收获了全国劳模等荣誉。
2018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对弘扬劳模精神、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发出号召。这让年过半百的“老工人”李万君感到特别振奋,带着团队创造新业绩的干劲儿也更足了。
而对于各级工会来说,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向深入,加快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是责无旁贷的使命。
——做深做实做细思想政治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全总和各级工会努力搭建教育引导产业工人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的措施载体。全总与有关部门共同开展了“中国梦·劳动美——喜迎党的十九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中国梦·大国工匠篇”网络主题活动,广大职工团结稳定鼓劲的氛围日益浓厚;各级工会把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解决产业工人生活中的困难,团结引导广大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更好立足本职建功新时代。
——加快构建技能形成体系。围绕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各级工会积极推动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深入实施,紧密结合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重点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师培训等项目,增加高技能人才供给,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
——完善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在全总推动下,备受关注的《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出台。以此为牵引,各级工会积极推动完善按技术技能要素参与分配的有关政策,不断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水平,延伸产业工人成长成才链条,让他们学习技术有热情、钻研技术有奔头、掌握技术有实惠。比如,中国中车探索建立完善了产业工人培养体系,普遍实行三级培训管理、薪酬福利待遇全员等级并轨,并实施“金蓝领计划”,激发技术工人创新热情;宝武集团出台意见,加大技能人才在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中的参与力度。
自1950年至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累计表彰先进集体10667个、先进个人31515人次;截至2019年7月,全总共表彰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集体9661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2444名、全国工人先锋号13148个。他们都是产业工人中的优秀力量,他们代表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时刻激励着广大劳动者建功立业、奋斗争先。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广大产业工人必将在各级工会的团结动员下,立足平凡工作、创造骄人业绩,用双手书写新的诗篇,让劳动之花在新时代光荣绽放。
工人日报记者 张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