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变迁中的温暖人性
——云岗小说印象
作家是时代变迁的记录者、反思者。云岗是一个很富于人文情怀的人,时代斑驳的影子给他留下了铭心的记忆。他始终关注着时代光影下的世情、人情、风情,痴迷于小说建构与情思承载,善于将不同时代的记忆共置于同一个叙事时空,在骤变与不变中考量人之精神,完成了岁月变迁中温暖人性的捕捉。他生于乡土,谙熟乡土乃至基层社会的种种繁复、怪诞世象,善于以饱满无隙的多层次画面聚焦骤变中骚动的乡土中国。
如中篇小说《请神容易送神难》,就是对乡土社会精神阵地失守后农人精神信仰缺失、价值观扭曲世象横陈。一面是各路小鬼以神的名义忽悠百姓与基层干部合谋伺机敛财的众生喧嚣;在此背后的一面则是村落的荒芜,老人的孤独,人性异化带来的长痛的、隐忍无声的喟叹。小说整体寓意了乡土社会精神信仰体系的旁落,各类非主流思潮侵袭百姓日常生活,乡土基层百姓精神信仰处于悬浮状态。纵观云岗的创作,是善于以坚实的现实图景,以流畅、生动的人物塑铸,以整体性社会面孔,去考量社会前进中得与失的。
云岗的小说首先还原了失去时代生命的真切动影,有种空旷的山野气息,有着浩然之气暗隐其中。过去的时代,云岗小说承载的时代,是一个有秩序的价值观念明确的时代。不像现在是一个精神被生活颠覆的时代,一个价值观念、行为选择混乱的时代,云岗的小说如同陈忠实先生追溯1949年以前中国农民的精神状态一样追溯了计划经济时代,乡土社会具有代表性的小人物的真切动影袭面而来:遥远农耕生活舞台《饲养室》以它特有的节奏上演着高尚澄明与卑劣残暴;与爱情不沾边的纯粹细密的感情横陈(《八爷的爱情》);苦难的生活,朴实、善良的捞桶人老井等等(《罕井》)。生于乡土的云岗,是一个敏感勤奋的创作者,这些文本也承载着他对乡土的情感,对乡土生活日益改善的瞩望。云岗所构建的文学图景是确立与回归传统文化价值为导向的,对于中短篇小说而言,能以文化精神价值起底,难能可贵。余秋雨曾说,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罕井》中老刘头向刘飞讨要老井的辛苦钱,就有着民间的道德智慧与文化廉耻灵魂承载。等同于《白鹿原》中白孝文、黑娃“学为好人”返乡分别认父于朱先生处、白嘉轩家里,亦是这种文化一统的缩影。这样细节的文化价值一样可追溯到《古文观止》首篇《郑伯克段于鄢》之“掘地见母”。这是从内心生发的悔意,行为上又有体面的一种文化智慧。再如《饲养室》,以四爷坦荡的人心作为一杆秤去衡量历史中的人心、人性;以四婆的虔诚、敬重映照人的信仰、敬畏意识的剥离、丧失;和尚的夜半现身并劝四爷离开饲养室,为后边四爷的遭遇埋下了伏笔,这个情节渗透着云岗对中国传统文化神秘意义的理解,这和《白鹿原》中朱先生这位世外高人有着同工之妙。云岗此作很多构建,与《白鹿原》有着相通的艺术旨趣。
云岗善于构建具有震撼的恒性爱情图景。云岗小说里的爱情是《诗经》首篇《关雎》式的爱情,是一种直陈的热烈于内心的情感,亦是历经岁月冲刷毫不褪色定格。所谓《八爷的爱情》是表层的颠覆爱情二字,而内在层面却是凝铸爱情的最真之意,一座精神大山。对于八爷来说,人生就是用来直面苦难的,因为有了八婆这个精神支柱,生命更是多了一分坦然无惧。八婆死了,那座孤坟就成了八爷的精神依托。“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在云岗所构筑的颠覆与击溃“爱情”的故事里,能够深深感受到古典词曲中爱情的伤神伤魂。然而更伤魂的在后边,八爷与八婆合葬宏愿随着平坟永远孤悬。苏轼尚有王其孤坟可寄托思念,死去的八爷思念却只能随风飘荡。文本是以颠覆爱情的姿态凝铸了爱情的起底,爱情之魂动的灵动扑捉,与《白鹿原》颠覆宏大主流叙事而成就超主流叙事的构建模式,异曲同工。
云岗的小说构建实现了凝重与空灵的化成,有着回归古典的高超留白艺术。中篇小说《精准扶贫》,在叙事基调上一改充盈、疾速的厚重,赋予文本一种凝重、空灵。这是云岗的匠心设置,目的在于给予扶贫领导干部刘辉,一种本初情怀追溯的基底或底色。更为难能可贵的艺术构建,在于云岗以真切的情感将跨越了世纪的遥远的两个不同时代联结起来,赋予身处高位的扶贫干部以初心不变的民本情怀。而影响政治文明进程的恰恰是身居要职的人的民本情怀的缺失与缺位。眼前的孟兰花和数十年前的烂女究竟是不是一个人?这是小说的高明之处。云岗用回忆过往虚境的空灵、美好,比照着坚硬现实的不忍卒读。或者说,岁月是把杀猪刀,云岗以孟兰花惨不忍睹的生活冲击了烂女的单纯与心高,更可以认为眼前的孟兰花令人崩溃的生命时态,是数十年前天真的烂女的现在生活令人惊恐的想象与推演。毋宁说小说对扶贫领导干部刘辉的本初情怀的追溯,不如说是百姓单纯淳朴情感的永逝,是对贫穷者的莫大悲悯与莫大悲悯中怒其不争的愤慨。数十年的社会演进,不仅改变了土地之上人们的生活内涵,更是改变了人们生存的观念。几十年后,当担负精准扶贫的刘辉再次踏上下乡之路时,纯情的过往不由得涌上心头,巨大反差在现实与过往的交织与虚影重叠中,在情感淤积与流淌中,本初情怀几乎被荒凉的现实所击溃。人性人心失衡,成为扶贫最大的障碍。
这个没有结果的文本已经完成了它的思想性批判性承载。现实主义的小说是由故事构成,但不仅仅是故事的构建,故事之外更有艺术性的内质构建。云岗这部中篇,事实上把该表达的都已表达,没有结果或许是最好的结果。无论是单纯淳朴的过往时代,还是骤变中人心荒凉的现实,对刘辉来说,本初情怀,民本情怀,依旧没有变,对扶贫干部而言,他们的情感也备受时代骤变的折磨,这部小说对精准扶贫工作中所出现的有悖伦理的怪相隐含了无声批判。小说在一定程度上重书了民本情怀,同时以失去人之基本精神的无业游民大学生任涛的新型懒汉形象,反诘了无良者的灵魂。
云岗的小说有好的素材,有讲好故事的方式方法,亦不排斥现代派手法的植入,整体而言可谓多产高质。从创作实力考量,依旧有提升的空间。如能在古典文学艺术中体悟其与现代性的关系,必将获得更大的突进。目前云岗的心态及体悟,已完全进入了职业作家的纵深之境,于是我们有了新的期待。
□阿探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作家是时代变迁的记录者、反思者。云岗是一个很富于人文情怀的人,时代斑驳的影子给他留下了铭心的记忆。他始终关注着时代光影下的世情、人情、风情,痴迷于小说建构与情思承载,善于将不同时代的记忆共置于同一个叙事时空,在骤变与不变中考量人之精神,完成了岁月变迁中温暖人性的捕捉。他生于乡土,谙熟乡土乃至基层社会的种种繁复、怪诞世象,善于以饱满无隙的多层次画面聚焦骤变中骚动的乡土中国。
如中篇小说《请神容易送神难》,就是对乡土社会精神阵地失守后农人精神信仰缺失、价值观扭曲世象横陈。一面是各路小鬼以神的名义忽悠百姓与基层干部合谋伺机敛财的众生喧嚣;在此背后的一面则是村落的荒芜,老人的孤独,人性异化带来的长痛的、隐忍无声的喟叹。小说整体寓意了乡土社会精神信仰体系的旁落,各类非主流思潮侵袭百姓日常生活,乡土基层百姓精神信仰处于悬浮状态。纵观云岗的创作,是善于以坚实的现实图景,以流畅、生动的人物塑铸,以整体性社会面孔,去考量社会前进中得与失的。
云岗的小说首先还原了失去时代生命的真切动影,有种空旷的山野气息,有着浩然之气暗隐其中。过去的时代,云岗小说承载的时代,是一个有秩序的价值观念明确的时代。不像现在是一个精神被生活颠覆的时代,一个价值观念、行为选择混乱的时代,云岗的小说如同陈忠实先生追溯1949年以前中国农民的精神状态一样追溯了计划经济时代,乡土社会具有代表性的小人物的真切动影袭面而来:遥远农耕生活舞台《饲养室》以它特有的节奏上演着高尚澄明与卑劣残暴;与爱情不沾边的纯粹细密的感情横陈(《八爷的爱情》);苦难的生活,朴实、善良的捞桶人老井等等(《罕井》)。生于乡土的云岗,是一个敏感勤奋的创作者,这些文本也承载着他对乡土的情感,对乡土生活日益改善的瞩望。云岗所构建的文学图景是确立与回归传统文化价值为导向的,对于中短篇小说而言,能以文化精神价值起底,难能可贵。余秋雨曾说,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罕井》中老刘头向刘飞讨要老井的辛苦钱,就有着民间的道德智慧与文化廉耻灵魂承载。等同于《白鹿原》中白孝文、黑娃“学为好人”返乡分别认父于朱先生处、白嘉轩家里,亦是这种文化一统的缩影。这样细节的文化价值一样可追溯到《古文观止》首篇《郑伯克段于鄢》之“掘地见母”。这是从内心生发的悔意,行为上又有体面的一种文化智慧。再如《饲养室》,以四爷坦荡的人心作为一杆秤去衡量历史中的人心、人性;以四婆的虔诚、敬重映照人的信仰、敬畏意识的剥离、丧失;和尚的夜半现身并劝四爷离开饲养室,为后边四爷的遭遇埋下了伏笔,这个情节渗透着云岗对中国传统文化神秘意义的理解,这和《白鹿原》中朱先生这位世外高人有着同工之妙。云岗此作很多构建,与《白鹿原》有着相通的艺术旨趣。
云岗善于构建具有震撼的恒性爱情图景。云岗小说里的爱情是《诗经》首篇《关雎》式的爱情,是一种直陈的热烈于内心的情感,亦是历经岁月冲刷毫不褪色定格。所谓《八爷的爱情》是表层的颠覆爱情二字,而内在层面却是凝铸爱情的最真之意,一座精神大山。对于八爷来说,人生就是用来直面苦难的,因为有了八婆这个精神支柱,生命更是多了一分坦然无惧。八婆死了,那座孤坟就成了八爷的精神依托。“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在云岗所构筑的颠覆与击溃“爱情”的故事里,能够深深感受到古典词曲中爱情的伤神伤魂。然而更伤魂的在后边,八爷与八婆合葬宏愿随着平坟永远孤悬。苏轼尚有王其孤坟可寄托思念,死去的八爷思念却只能随风飘荡。文本是以颠覆爱情的姿态凝铸了爱情的起底,爱情之魂动的灵动扑捉,与《白鹿原》颠覆宏大主流叙事而成就超主流叙事的构建模式,异曲同工。
云岗的小说构建实现了凝重与空灵的化成,有着回归古典的高超留白艺术。中篇小说《精准扶贫》,在叙事基调上一改充盈、疾速的厚重,赋予文本一种凝重、空灵。这是云岗的匠心设置,目的在于给予扶贫领导干部刘辉,一种本初情怀追溯的基底或底色。更为难能可贵的艺术构建,在于云岗以真切的情感将跨越了世纪的遥远的两个不同时代联结起来,赋予身处高位的扶贫干部以初心不变的民本情怀。而影响政治文明进程的恰恰是身居要职的人的民本情怀的缺失与缺位。眼前的孟兰花和数十年前的烂女究竟是不是一个人?这是小说的高明之处。云岗用回忆过往虚境的空灵、美好,比照着坚硬现实的不忍卒读。或者说,岁月是把杀猪刀,云岗以孟兰花惨不忍睹的生活冲击了烂女的单纯与心高,更可以认为眼前的孟兰花令人崩溃的生命时态,是数十年前天真的烂女的现在生活令人惊恐的想象与推演。毋宁说小说对扶贫领导干部刘辉的本初情怀的追溯,不如说是百姓单纯淳朴情感的永逝,是对贫穷者的莫大悲悯与莫大悲悯中怒其不争的愤慨。数十年的社会演进,不仅改变了土地之上人们的生活内涵,更是改变了人们生存的观念。几十年后,当担负精准扶贫的刘辉再次踏上下乡之路时,纯情的过往不由得涌上心头,巨大反差在现实与过往的交织与虚影重叠中,在情感淤积与流淌中,本初情怀几乎被荒凉的现实所击溃。人性人心失衡,成为扶贫最大的障碍。
这个没有结果的文本已经完成了它的思想性批判性承载。现实主义的小说是由故事构成,但不仅仅是故事的构建,故事之外更有艺术性的内质构建。云岗这部中篇,事实上把该表达的都已表达,没有结果或许是最好的结果。无论是单纯淳朴的过往时代,还是骤变中人心荒凉的现实,对刘辉来说,本初情怀,民本情怀,依旧没有变,对扶贫干部而言,他们的情感也备受时代骤变的折磨,这部小说对精准扶贫工作中所出现的有悖伦理的怪相隐含了无声批判。小说在一定程度上重书了民本情怀,同时以失去人之基本精神的无业游民大学生任涛的新型懒汉形象,反诘了无良者的灵魂。
云岗的小说有好的素材,有讲好故事的方式方法,亦不排斥现代派手法的植入,整体而言可谓多产高质。从创作实力考量,依旧有提升的空间。如能在古典文学艺术中体悟其与现代性的关系,必将获得更大的突进。目前云岗的心态及体悟,已完全进入了职业作家的纵深之境,于是我们有了新的期待。
□阿探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