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352期:第04版 视野

“推敲”的推敲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千年来,国人对“推敲”的典故知之甚熟了,不仅因为它出自两句可诵的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还因为它涉及到唐代两位有名的诗人,更有趣的还是一个是布衣的贾岛,一个是时任京兆尹(即大长安的长官)的韩愈,这次巧遇,改“推”为“敲”。美则美矣,给后世留下一段佳话,然而韩愈在京兆尹任上,绝无改“推”为“敲”的可能。

《新唐书·贾岛传》中说,贾岛是“韩门弟子”。贾岛“初为浮屠(僧),名无本。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岛为诗自伤。(韩)愈怜之,因教其为文,遂去浮屠,举进士。当其苦吟,虽逢值公卿贵人,皆不之觉也,一日见京兆尹,跨驴不避,謼诘之,久乃得释。累举,不中第。”

贾岛生于779年,卒于843年,他年轻时落拓为僧,是韩愈教他为文,后来他还俗而参加科举考试。这就是说,韩愈和贾岛是师生关系。

韩愈长贾岛11岁,生于768年,卒于824年,他于贞元八年(792)中进士,元和初分司东都洛阳三年。就在元和六年(811),贾岛在洛阳谒韩愈,贾岛当时也32岁了。是韩愈教他为文,既是教,当是时日长久,而决非一朝一夕也,故而他们并非是仅谋一面,更何况,两人对诗歌的共同爱好,随之便相酬唱,因之是老熟人,是老师与门生的关。后来韩愈于元和十三年(818)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因谏迎佛骨触怒宪宗,被贬潮州刺史,韩愈作有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抒发自己的激愤之情。贾岛读了此诗,作《寄潮州愈),诗中抒发了他对韩愈的真挚友情。穆宗即位,韩愈被召回京师,任国子祭酒,后又转为兵部侍郎,长庆三年(823)六月任京兆尹,翌年即去世。韩愈任京兆尹时,已56岁,贾岛也已45岁,所以相识已十二年的他们,作为老恩师、老门生、老诗友,贾岛不可能在这时作“推敲”诗时,冲撞了韩愈的仪仗,他们还互不认识,贾岛竟被“謼(hú号呼)诘(责问),久乃得释。”

之所以京兆尹韩愈当时为贾岛改推敲诗的说法流行,就在于以讹传讹。而肇始者便是五代的何光薳和宋代的胡仔。

《辞海》“推敲”词条中谓: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岛(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词源》所引者与《辞海》基本相同,只是加上了何光薳的名字,并用了“据说”二字。

以《丛话》所言,贾岛初赴京师参加科举考试时,时间尚在其三十岁过后不久,这时候,韩愈并非任京兆尹,也不是高级官吏,直到元和十三年(818)才当上邢部侍郎,不可能有韩愈为京兆尹之说。又,《新唐书》也说,贾岛在长安应试之初,已是个端直的苦吟诗人,其苦吟有时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虽逢值公卿贵人,皆不之觉也(无有觉察),一日见京兆尹,跨驴不避,謼诘之,久乃得释”。这说明,他见到的京兆尹不是乃师韩愈,这也从“謼诘之,久乃得释”可证。诘问的内容,自然是指斥贾岛为何不知回避,冲撞仪仗,贾岛作何辩白,传中没有明说,该京兆尹是否诘问,也没有说,反正是“久乃得释”。且莫忽过这个“久”字,这说明在他们中间,贾岛遇到了麻烦,时间拖得很长方被释放,也说明该京兆尹并非韩愈,也不认识贾岛。

所以流传至今,贾岛“推敲”的典故,若与韩愈有关,则韩当时并非任职京兆尹;若与韩愈无关,则可能是何光薳、胡仔根据冲撞另一个京兆尹车驾,而附会到韩愈身上罢了。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中说:“或云吟落叶满长安之句,唐突大尹刘栖楚,被系之一夕,放之。”所以“推敲”来去,此典故与韩愈无涉,千年来,竟是以讹传讹。此种以讹传讹,历史中不时出现,即如清雍正帝(胤禛)将康熙帝的遗诏“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胤禛排行为四),雍正时乡试查嗣庭所出的试题“维民所止”是“去雍正头”,都是这种以讹传讹的实例。何时不再讹,何时不再传,噫!难矣哉。□杨乾坤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