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372期:第04版 视野

“黄山旧绕汉宫斜”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清代蘅塘退士(孙洙)所编的《唐诗三百首》,自乾隆二十九年(1764)定本后,声名大著,更加之道光年间陈婉俊(字伯英)女史补注后,更是相得益彰,风行天下。二百余年来,它是影响极大的唐诗普及读本。其卷六,收有王维之佳作——《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诗云:

渭水自萦秦塞曲,

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

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

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

不是宸游玩物华。

这是王维奉玄宗之命作的和诗(同时奉和的还有李憕等人)。蓬莱,宫名,即大明宫,在长安城东北;兴庆宫,在长安城春明门内。两宫相距十里左右。据《西京记》记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年,从大明宫经兴庆宫直到城东南的芙蓉苑和曲江,筑阁道(夹城)相通。这首诗就是在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

因其居高临下,可俯视长安及周边。故而诗中由北而南,直到俯视城中。依次是横贯城北的渭水、黄山、上苑、帝城,和城中千门万户,它也彰显了后来苏轼对王维诗的评价,“味摩诘(王维字)之诗,诗中有画,”盛唐时的长安风采,在他的笔下有如神助。

然而首联中之“黄山旧绕汉宫斜”,黄山到底在哪里?多位注者说,在兴平(今属陕西咸阳市)县北。

陈婉俊注云:“黄山”,《汉书·地理志》:“右扶风槐里县,有黄山宫,孝惠三年起”;《扬雄传》:(此宫)“北绕黄山,濒渭而东。”槐里县即唐时的兴平县,黄山即黄麓山,地在今兴平县北的原地。黄山宫就在今兴平市三十里的马嵬坡一带。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云:“黄山,黄麓山,在今陕西兴平市北。汉宫,也指唐宫。”

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云:“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诗一开首就写出由阁道中向西北眺望所见的现象。视线越过长安城,将城北地区的形胜尽收眼底。首句写渭水曲折地流过秦地,次句指渭水边的黄山,盘绕在汉代黄山宫的脚下。渭水、黄山和秦塞、汉宫,作为长安的背景和陪衬出现,不仅显得开阔,而且因为有“秦”“汉”这样的词语,还带上了一层浓厚的历史色彩。

三家皆云,黄山即黄麓山,地在兴平。距长安百里之遥。这就使人心生疑窦:雨中春望,是在蓬莱至兴庆的阁道中,所见当在长安及附近,故而眼中其景致,全在眼底,若斜刺里猛地加入黄山宫和黄麓山,便与全诗游离,因为加之既无必要,望之亦无可能。因此上述三种说法,与诗意不甚相合,理由亦显牵强。或许有人会说,若不加入此山,汉代的黄山宫便难着落。但问题是,那座黄山宫,孤立一行宫尔,黄山如何个“绕”,又如何个“斜”?而那个“斜”还能从长安雨中望见?

能望见的“黄山”究竟有没有?有。在哪里?就在诗人春望的眼底,这就是龙首原(亦名龙山、龙首山)。据辛氏《三秦记》记载,龙首原在长安城北一带,东起浐河西岸,呈东北、西南走向,犹如一龙横卧。原东段高二十丈,如龙头饮水,西段逐渐降低,原尾高五六丈,东西长约六十里。相传曾有黑龙从南山出来去渭河饮水,其行迹就成了一道土山。故名龙首原或龙山,龙首山。因系土山,山色呈黄,故曰黄山。《全唐诗》中,对此数有提及。如卢藏用《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瑶台半入黄山路,玉槛傍临玄灞津”;苏颋《人日兼立春小园宴》:“黄山积高次,表里望京邑”,即指此。李乂《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凤辇乘春阳,龙山访故台”,亦指此。

能望见的汉宫究竟有没有?有。在哪里?就在长安。汉长安城有三组规模宏大的宫殿群,乃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皆南倚龙首原(黄山)而建,其中的长乐宫、桂宫、北宫,至唐尚存,位于禁苑(上苑)内。

由此可知,“黄山旧绕汉宫斜”中,“黄山”乃指龙首原,“汉宫”乃指长乐宫等。至于“绕”,因汉宫殿群所占地域广大及宫殿所处位置之缘故;至于“斜”,则是直指黄山的东北西南走向了。

□杨乾坤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