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引领时代风尚的“职工学校与乐园”
——榆林市工人文化宫建设与运营工作纪实
榆林市工人文化宫鸟瞰
榆林市工人文化宫剧场一瞥
冬日渐深,室外冷风萧瑟,但在榆林市工人文化宫,繁忙和热闹却有增无减。“年底之前,榆林春晚、市两会、少儿春晚等大型活动都排满了。过去没办过,以为演出嘛就是用那么几个小时场地,实际上从彩排到演出结束,背后的服务要好几天呢。”榆林市工人文化宫主任刘健告诉记者。
站在气势宏伟的文化宫台阶前,记者领略着文化宫广场前的篮球场、旱冰场、笼式足球场的魅力。刘健自豪地说:“别看现在冷清,搁在其他季节,一天到晚人来人往,运动的、锻炼的、遛弯的,可热闹了。”
榆林亦称驼城,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九边重镇”之称,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种种迹象表明,建成投用仅仅两年,榆林市文化宫已经成为驼城的“新地标”和职工群众心中的“精神乐园”。
来自工会的“榆林速度”
作为陕西最北端、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交汇地,榆林曾经贫穷落后,但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国内罕见、世界少有的能源矿产富集地独特优势得到释放,榆林一跃成为全省经济重要的增长极。
特别是抓住了煤炭黄金十年发展期的历史机遇,榆林经济总量连续十年居全省第二。数据显示,1978年到2017年,榆林的生产总值达到3318.39亿元,是1978年的927倍,翻了9.9番;地方财政收入312.94亿元,是1978年的1189倍,年均增速19.9%;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18元,高于全省1683元。
但是,榆林一直没有一个市级工人文化宫。
2017年5月,在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省委基于榆林煤油气盐共生的资源禀赋,五省区交界的区位优势,多年积累的雄厚经济实力,集历史、民俗、红色文化于一身的陕北文化等优势,明确提出要“把榆林打造成为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按照中国社科院设定的指标体系,城市影响力主要体现在文化、经济、宜居、传播四个方面的影响力。
但是,榆林没有一个能够体现城市文化水准的工人文化宫。
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区规模的日益扩大,榆林市越来越需要建设一个能够满足职工群众生产生活与学习的“精神乐园”。“榆林作为西部强市、能源大市,产业工人达60多万人,却没有一个市级工人文化宫,没有一个像样的职工活动和演出的地方,这与榆林的快速发展是不相称的。”时任陕西省总工会主席白阿莹说。
幸运的是,机遇不期而至。其时,党中央启动了群团改革,国家加大力度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陕西省总工会抓住机遇,果断决策,通过顶层设计,将新建改造工人文化宫项目打包为陕西省重点文化项目,将市级新建工人文化宫项目列入了地方“十三五”重点文化建设项目规划。2016年2月,陕西省总工会、发改委、财政厅、文化厅发出《关于加强全省地方工人文化宫阵地建设的通知》。
榆林市总工会率先行动,积极建议市委、市政府决策新建一座全省最高水平的工人文化宫。只有短短的几个月,论证、选址、立项……快马加鞭。
2016年4月28日,榆林市工人文化宫在全省工会干部、全市职工群众的高度瞩目下破土动工。
2017年9月15日,文化宫即告建成揭牌,正式投入使用。当天,陕西省第八届文化艺术节即在新落成的文化宫开幕。同一天,陕西省总工会专门在榆林召开全省地方工人文化宫建设现场推进会,对榆林市总工会给予600万元的重奖。
仅仅17个月,从开工到建成投用,其中主体建筑封顶仅用了7个月。来自工会的“榆林速度”,受到了陕西省、榆林市的高度赞赏。其时,正值榆林市大张旗鼓地破除“工程冬眠、干部冬闲”和“项目等手续、资金等开工”的发展痼疾。榆林市委书记戴征社说,工会作为群团部门都能干出这样的速度,其他部门还有什么理由因循守旧?
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个“榆林速度”是榆林市总工会两任主席张雁冰、马治东“一任接着一任干”而得来的,背后的协调、推进至为不易。“文化宫的建成,实现了榆林市几代工会人的梦想和职工的期盼,两任主席可以说是想尽了办法、动用了一切可用的资源。”榆林市工人文化宫主任刘健告诉记者。
引领时代的文化宫长什么样?
在榆林市东北方位、一块占地50亩的土地上,文化宫依天然地势坐南朝北,大气庄重。文化宫分南区、北区两大板块。南区是文化宫的主体建筑,以剧场为中心,东、西两边的附属建筑和南边配套建筑,呈“品”字形分布,灰瓦“戴顶”,配以灰白色墙面、巨型落地玻璃窗、花岗岩台阶和地面,色调和谐沉静。主建筑前建有比较宽广的平台,两边车道“八”字相拱,方便车辆上下。
北区,就是占地近半的室外运动场——包括两个五人制笼式足球场、两个篮球场、一个夏季旱冰场(冬季滑冰场)和一条800米的健身步道,周边是参差错落的绿地、景观带。
“文化宫的设计本着‘定位高、理念新、功能全、设施齐’的原则,参照了国内先进文化宫的基本构造,以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提高全民素质,提升城市品位,树立城市形象为目的,是一个与榆林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现代化工人文化宫。”榆林市总主席马治东说,建成以来,通过文化宫这个平台、窗口,工会与广大职工、与党政各部门的联系显著增强,社会影响力大为增长,并且得到省总、全总的充分肯定。
“据全国各级工会的参观者反映,这或许是近年来全国地市级总工会新建的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文化宫。”刘健说。
那么,这座引领时代之先的文化宫究竟先进在哪里?记者特别进入主体建筑详细考察了一番。
剧场是整个建筑的中心。走进前厅,璀璨光明,一尘不染,左侧是专为文化宫创作的巨幅国画《雄美镇北台》,让榆林的历史厚重感跃然纸上;右侧墙壁竖写着两行红字“让工人文化宫成为职工的学校和乐园”,使文化宫的独特作用一目了然。
由两边通道进入剧场,视线豁然开朗,辉煌的灯光下,是暖色木质地板和专业吸音壁,楼上楼下两层,配备1004个舒适的天蓝色沙发椅。“乍一看,我们的剧场是‘高大上’,实际上是严格按照国家B类剧场标准建设的专业剧场,有不少普通剧场不具有的设施、功能,比如升降乐池,可容100人的乐队演出,根据需要可以升起来,也可降出观众视线。”工作人员李艳介绍道。
舞台之上,更是包括多种专业的功能。中间是子母合唱升降台,5层升降台阶,可供160人合唱演出;背后是一块157.25㎡的电子大屏,两边分立着6块14㎡的侧屏;顶上,悬挂着一层层、一排排可升降、可调节的幕布和专业灯具。
剧场背后,是一座五层楼房。这座专门为剧场配套的功能楼,提升了剧场的专业服务能力。里面大小、设施各异的练功房、化妆室、更衣间、休息室、洗漱间等,可以为各种规模、规格的演出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务。“这是按照专业剧场的标准设计、建设的,普通的影剧院、文化宫是不可能有这些配套的,比如专业的化妆间,每面镜子都装有一圈灯泡,加上化妆台上的顶灯、房间的侧灯,让演员能够进行全身无阴影化妆,这样的设施还必须成规模,可以让几十位演员同时化妆。”刘健说,经过几次大型演出,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衣柜的设置规模,因为有些主演的演出服可能多达十几套,为了快速、方便地更衣,就需要有足够的柜子提前挂好服装。
文化宫的正面,正中的五层楼以及东西两侧的两层辅楼,则主要彰显着工人文化宫的特色功能。其中,东侧辅楼是职工服务中心,一楼大厅分别是信访接待、职工热线、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困难救助、法律援助、职工互助保障、会员卡服务、劳模管理等9大服务窗口;二楼是4个大小不同的培训教室,西侧辅楼主要是专业的配有休息、洗浴的羽毛球、乒乓球馆,正中的五层大楼,除一、二层用作剧场大厅外,三、四、五层分别是职工文化展厅、工运史馆、职工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等。
自2017年9月15日文化宫揭牌投用至今,榆林市工人文化宫作为驼城新地标,已先后承接了陕西省第八届文化艺术节、榆林市少儿春晚、元宵晚会、公益电影、送温暖启动仪式、民间工艺技能大赛、优秀书画剪纸作品展、百万职工大合唱以及市两会、劳模表彰大型会议等在内的近200场大型职工活动和大型演出,接待职工群众和演职人员超30万人次。同时,职工服务中心已接待来电来访职工群众4000多人次。
“我们的文化宫主要是服务职工、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宣传工会三大功能,不但继承了传统文化宫的全部服务职能,而且把工会面向职工的所有服务都整合到文化宫这个窗口,我们将根据职工群众所需,研究探索新的服务。”榆林市总工会主席马治东说。
探路文化宫建设与运行
榆林市工人文化宫的建成投用,引起了陕西全省乃至其他省市工会的广泛关注。至今,全国省级工会前来考察的有6次、市级工会有25次。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建设资金从哪里来、建成后的运行成本怎么解决、新的功能服务在哪里?
据了解,榆林市文化宫的总投资1.3亿元,其中,市财政拨款5000万元,省总以奖代补2200万元,全总奖励50万元,其余是市总的历年积累以及多种渠道的“化缘”。“目前还没有决算,估计最后的成本可能会突破1.3亿元。”刘健说。
值得一提的是,“化缘”在建设中的作用。室外运动场的投资300多万元,来自体育局的支持;室内的灯饰等设备110多万元,是文化局的支持;树木、景观带、绿地的建设,是林业局支持;还有规划人防、环保、市政等众多部门,凡有可能支持的,市总前后两任主席,都千方百计、苦口婆心争取。“市建设局投资2000多万元,修通了文化宫旁边的‘文宫路’,而且是一个多月就贯通的,实际上就是对文化宫的最贴心支持。”刘健说。
地上建筑面积达1.26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而且功能齐全、设计超前、设施先进,这样的文化宫管理、运行成本不是个小数目。问题如果从源头上得不到解决,将直接决定着文化宫能否正常运行。解决的难度甚至不亚于立项,这从一个细节能窥见一斑:前任市总工会主席张雁冰在说服一位部门负责人时,曾一时激动,甩出重话“你干脆把我工会都撤掉算了!”
但经过长时间反复争取,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下,2017年7月5日,即文化宫建成揭牌前夕,榆林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成立榆林市工人文化宫的批复,明确文化宫为市总下属事业单位、副县级建制,核定事业编制20名,经费实行财政全额预算。市委、市政府还作出决定,从2018年始,市财政每年列入预算500万元,用于文化宫的运行、维护。
人的问题、钱的问题全部一扫而光。陕西省总工会将榆林的做法作为样板,向全省各市县力推。
该解决的难题都解决了,文化宫如何发挥作用就全看榆林市总工会的了,刘健他们没有退路:“文化宫传统的功能、工会服务项目的整合等都好办,我们需要着力探索的是摸准职工群众的脉搏,提供新的满足职工精神文化广泛需求的服务。”
位于五楼的职工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是文化宫拿出整层楼重点打造的一项全新服务。在这里,心理测试室的一套最新设备,可以通过心律、脉搏、呼吸等检测,将被测试者的心理状态显示为一颗苹果树的生长、茂盛、结果、枯萎;两套沙盘+塑胶模型,可以通过被测试者任意搭建的造型,分析出心理问题;而情绪宣泄室的各种设施、游戏,则可以让被测试者宣泄压力、释放情绪。
“我们注意到,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太大,职工的心理问题普遍突出,就想方设法到全国广泛考察,引进了一整套最先进的设备、方法,市总工会也刚刚研究决定聘任两名甲级心理咨询师常驻文化宫,向职工提供高水准的心理健康服务。”
文化宫还以此为中心,在各企业、机关、学校尝试建立心理咨询服务点,将心理健康服务向社会辐射。
四楼的工运史馆、三楼的职工文化展厅正加紧装修、布展,计划在2020年元旦对外开放。其中职工文化展厅的“首场秀”是摄影展,作品目前正在征集当中。刘健满怀信心地说:“三、四楼还有不少空房子,我们想把这些地方打造成劳模创新工作室、书画创作室、文艺沙龙等等,希望用文化宫的招牌和免费空间,引来各类文化名家,通过他们的影响力、金点子,组织策划文化活动,带动各个行业的专业人士,影响全社会的职工群众,从而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
□本报记者 阎瑞先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榆林市工人文化宫鸟瞰
榆林市工人文化宫剧场一瞥
冬日渐深,室外冷风萧瑟,但在榆林市工人文化宫,繁忙和热闹却有增无减。“年底之前,榆林春晚、市两会、少儿春晚等大型活动都排满了。过去没办过,以为演出嘛就是用那么几个小时场地,实际上从彩排到演出结束,背后的服务要好几天呢。”榆林市工人文化宫主任刘健告诉记者。
站在气势宏伟的文化宫台阶前,记者领略着文化宫广场前的篮球场、旱冰场、笼式足球场的魅力。刘健自豪地说:“别看现在冷清,搁在其他季节,一天到晚人来人往,运动的、锻炼的、遛弯的,可热闹了。”
榆林亦称驼城,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九边重镇”之称,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种种迹象表明,建成投用仅仅两年,榆林市文化宫已经成为驼城的“新地标”和职工群众心中的“精神乐园”。
来自工会的“榆林速度”
作为陕西最北端、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交汇地,榆林曾经贫穷落后,但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国内罕见、世界少有的能源矿产富集地独特优势得到释放,榆林一跃成为全省经济重要的增长极。
特别是抓住了煤炭黄金十年发展期的历史机遇,榆林经济总量连续十年居全省第二。数据显示,1978年到2017年,榆林的生产总值达到3318.39亿元,是1978年的927倍,翻了9.9番;地方财政收入312.94亿元,是1978年的1189倍,年均增速19.9%;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18元,高于全省1683元。
但是,榆林一直没有一个市级工人文化宫。
2017年5月,在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省委基于榆林煤油气盐共生的资源禀赋,五省区交界的区位优势,多年积累的雄厚经济实力,集历史、民俗、红色文化于一身的陕北文化等优势,明确提出要“把榆林打造成为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按照中国社科院设定的指标体系,城市影响力主要体现在文化、经济、宜居、传播四个方面的影响力。
但是,榆林没有一个能够体现城市文化水准的工人文化宫。
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区规模的日益扩大,榆林市越来越需要建设一个能够满足职工群众生产生活与学习的“精神乐园”。“榆林作为西部强市、能源大市,产业工人达60多万人,却没有一个市级工人文化宫,没有一个像样的职工活动和演出的地方,这与榆林的快速发展是不相称的。”时任陕西省总工会主席白阿莹说。
幸运的是,机遇不期而至。其时,党中央启动了群团改革,国家加大力度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陕西省总工会抓住机遇,果断决策,通过顶层设计,将新建改造工人文化宫项目打包为陕西省重点文化项目,将市级新建工人文化宫项目列入了地方“十三五”重点文化建设项目规划。2016年2月,陕西省总工会、发改委、财政厅、文化厅发出《关于加强全省地方工人文化宫阵地建设的通知》。
榆林市总工会率先行动,积极建议市委、市政府决策新建一座全省最高水平的工人文化宫。只有短短的几个月,论证、选址、立项……快马加鞭。
2016年4月28日,榆林市工人文化宫在全省工会干部、全市职工群众的高度瞩目下破土动工。
2017年9月15日,文化宫即告建成揭牌,正式投入使用。当天,陕西省第八届文化艺术节即在新落成的文化宫开幕。同一天,陕西省总工会专门在榆林召开全省地方工人文化宫建设现场推进会,对榆林市总工会给予600万元的重奖。
仅仅17个月,从开工到建成投用,其中主体建筑封顶仅用了7个月。来自工会的“榆林速度”,受到了陕西省、榆林市的高度赞赏。其时,正值榆林市大张旗鼓地破除“工程冬眠、干部冬闲”和“项目等手续、资金等开工”的发展痼疾。榆林市委书记戴征社说,工会作为群团部门都能干出这样的速度,其他部门还有什么理由因循守旧?
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个“榆林速度”是榆林市总工会两任主席张雁冰、马治东“一任接着一任干”而得来的,背后的协调、推进至为不易。“文化宫的建成,实现了榆林市几代工会人的梦想和职工的期盼,两任主席可以说是想尽了办法、动用了一切可用的资源。”榆林市工人文化宫主任刘健告诉记者。
引领时代的文化宫长什么样?
在榆林市东北方位、一块占地50亩的土地上,文化宫依天然地势坐南朝北,大气庄重。文化宫分南区、北区两大板块。南区是文化宫的主体建筑,以剧场为中心,东、西两边的附属建筑和南边配套建筑,呈“品”字形分布,灰瓦“戴顶”,配以灰白色墙面、巨型落地玻璃窗、花岗岩台阶和地面,色调和谐沉静。主建筑前建有比较宽广的平台,两边车道“八”字相拱,方便车辆上下。
北区,就是占地近半的室外运动场——包括两个五人制笼式足球场、两个篮球场、一个夏季旱冰场(冬季滑冰场)和一条800米的健身步道,周边是参差错落的绿地、景观带。
“文化宫的设计本着‘定位高、理念新、功能全、设施齐’的原则,参照了国内先进文化宫的基本构造,以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提高全民素质,提升城市品位,树立城市形象为目的,是一个与榆林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现代化工人文化宫。”榆林市总主席马治东说,建成以来,通过文化宫这个平台、窗口,工会与广大职工、与党政各部门的联系显著增强,社会影响力大为增长,并且得到省总、全总的充分肯定。
“据全国各级工会的参观者反映,这或许是近年来全国地市级总工会新建的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文化宫。”刘健说。
那么,这座引领时代之先的文化宫究竟先进在哪里?记者特别进入主体建筑详细考察了一番。
剧场是整个建筑的中心。走进前厅,璀璨光明,一尘不染,左侧是专为文化宫创作的巨幅国画《雄美镇北台》,让榆林的历史厚重感跃然纸上;右侧墙壁竖写着两行红字“让工人文化宫成为职工的学校和乐园”,使文化宫的独特作用一目了然。
由两边通道进入剧场,视线豁然开朗,辉煌的灯光下,是暖色木质地板和专业吸音壁,楼上楼下两层,配备1004个舒适的天蓝色沙发椅。“乍一看,我们的剧场是‘高大上’,实际上是严格按照国家B类剧场标准建设的专业剧场,有不少普通剧场不具有的设施、功能,比如升降乐池,可容100人的乐队演出,根据需要可以升起来,也可降出观众视线。”工作人员李艳介绍道。
舞台之上,更是包括多种专业的功能。中间是子母合唱升降台,5层升降台阶,可供160人合唱演出;背后是一块157.25㎡的电子大屏,两边分立着6块14㎡的侧屏;顶上,悬挂着一层层、一排排可升降、可调节的幕布和专业灯具。
剧场背后,是一座五层楼房。这座专门为剧场配套的功能楼,提升了剧场的专业服务能力。里面大小、设施各异的练功房、化妆室、更衣间、休息室、洗漱间等,可以为各种规模、规格的演出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务。“这是按照专业剧场的标准设计、建设的,普通的影剧院、文化宫是不可能有这些配套的,比如专业的化妆间,每面镜子都装有一圈灯泡,加上化妆台上的顶灯、房间的侧灯,让演员能够进行全身无阴影化妆,这样的设施还必须成规模,可以让几十位演员同时化妆。”刘健说,经过几次大型演出,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衣柜的设置规模,因为有些主演的演出服可能多达十几套,为了快速、方便地更衣,就需要有足够的柜子提前挂好服装。
文化宫的正面,正中的五层楼以及东西两侧的两层辅楼,则主要彰显着工人文化宫的特色功能。其中,东侧辅楼是职工服务中心,一楼大厅分别是信访接待、职工热线、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困难救助、法律援助、职工互助保障、会员卡服务、劳模管理等9大服务窗口;二楼是4个大小不同的培训教室,西侧辅楼主要是专业的配有休息、洗浴的羽毛球、乒乓球馆,正中的五层大楼,除一、二层用作剧场大厅外,三、四、五层分别是职工文化展厅、工运史馆、职工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等。
自2017年9月15日文化宫揭牌投用至今,榆林市工人文化宫作为驼城新地标,已先后承接了陕西省第八届文化艺术节、榆林市少儿春晚、元宵晚会、公益电影、送温暖启动仪式、民间工艺技能大赛、优秀书画剪纸作品展、百万职工大合唱以及市两会、劳模表彰大型会议等在内的近200场大型职工活动和大型演出,接待职工群众和演职人员超30万人次。同时,职工服务中心已接待来电来访职工群众4000多人次。
“我们的文化宫主要是服务职工、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宣传工会三大功能,不但继承了传统文化宫的全部服务职能,而且把工会面向职工的所有服务都整合到文化宫这个窗口,我们将根据职工群众所需,研究探索新的服务。”榆林市总工会主席马治东说。
探路文化宫建设与运行
榆林市工人文化宫的建成投用,引起了陕西全省乃至其他省市工会的广泛关注。至今,全国省级工会前来考察的有6次、市级工会有25次。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建设资金从哪里来、建成后的运行成本怎么解决、新的功能服务在哪里?
据了解,榆林市文化宫的总投资1.3亿元,其中,市财政拨款5000万元,省总以奖代补2200万元,全总奖励50万元,其余是市总的历年积累以及多种渠道的“化缘”。“目前还没有决算,估计最后的成本可能会突破1.3亿元。”刘健说。
值得一提的是,“化缘”在建设中的作用。室外运动场的投资300多万元,来自体育局的支持;室内的灯饰等设备110多万元,是文化局的支持;树木、景观带、绿地的建设,是林业局支持;还有规划人防、环保、市政等众多部门,凡有可能支持的,市总前后两任主席,都千方百计、苦口婆心争取。“市建设局投资2000多万元,修通了文化宫旁边的‘文宫路’,而且是一个多月就贯通的,实际上就是对文化宫的最贴心支持。”刘健说。
地上建筑面积达1.26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而且功能齐全、设计超前、设施先进,这样的文化宫管理、运行成本不是个小数目。问题如果从源头上得不到解决,将直接决定着文化宫能否正常运行。解决的难度甚至不亚于立项,这从一个细节能窥见一斑:前任市总工会主席张雁冰在说服一位部门负责人时,曾一时激动,甩出重话“你干脆把我工会都撤掉算了!”
但经过长时间反复争取,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下,2017年7月5日,即文化宫建成揭牌前夕,榆林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成立榆林市工人文化宫的批复,明确文化宫为市总下属事业单位、副县级建制,核定事业编制20名,经费实行财政全额预算。市委、市政府还作出决定,从2018年始,市财政每年列入预算500万元,用于文化宫的运行、维护。
人的问题、钱的问题全部一扫而光。陕西省总工会将榆林的做法作为样板,向全省各市县力推。
该解决的难题都解决了,文化宫如何发挥作用就全看榆林市总工会的了,刘健他们没有退路:“文化宫传统的功能、工会服务项目的整合等都好办,我们需要着力探索的是摸准职工群众的脉搏,提供新的满足职工精神文化广泛需求的服务。”
位于五楼的职工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是文化宫拿出整层楼重点打造的一项全新服务。在这里,心理测试室的一套最新设备,可以通过心律、脉搏、呼吸等检测,将被测试者的心理状态显示为一颗苹果树的生长、茂盛、结果、枯萎;两套沙盘+塑胶模型,可以通过被测试者任意搭建的造型,分析出心理问题;而情绪宣泄室的各种设施、游戏,则可以让被测试者宣泄压力、释放情绪。
“我们注意到,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太大,职工的心理问题普遍突出,就想方设法到全国广泛考察,引进了一整套最先进的设备、方法,市总工会也刚刚研究决定聘任两名甲级心理咨询师常驻文化宫,向职工提供高水准的心理健康服务。”
文化宫还以此为中心,在各企业、机关、学校尝试建立心理咨询服务点,将心理健康服务向社会辐射。
四楼的工运史馆、三楼的职工文化展厅正加紧装修、布展,计划在2020年元旦对外开放。其中职工文化展厅的“首场秀”是摄影展,作品目前正在征集当中。刘健满怀信心地说:“三、四楼还有不少空房子,我们想把这些地方打造成劳模创新工作室、书画创作室、文艺沙龙等等,希望用文化宫的招牌和免费空间,引来各类文化名家,通过他们的影响力、金点子,组织策划文化活动,带动各个行业的专业人士,影响全社会的职工群众,从而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
□本报记者 阎瑞先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