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384期:第04版 观察读书

冰心一片写爱恨

——李虎山小说新作评析

张宏运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近日,相继阅读了作家李虎山的长篇小说《平安》和中短篇小说集《爱听音乐的狼》。两部作品,基本体现了作家小说创作的现状和发展脉络,囊括了其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令人刮目的成就。

沿着作家铺就的宽敞而崎岖、平坦又坎坷、满怀期望却酸泪涟涟的路,伴随着小说中人物和故事情节,听作家诉说一桩桩、一件件亲历亲为的传奇故事,忽而惊喜,忽而扼腕,忽而叹息,忽而迷惘……这是一卷徐徐展开的当下农村与城镇、乡土和闹市穿梭交织、往来纠缠的风情画、世相图。

李虎山以敏锐的新闻人的视角,和敏感的文学眼光,站在时代的高地上,回望生他、养他、哺育他的那方山地,吟唱出一曲曲咏叹调,是那么轻柔和动听,又是那么艰辛和苦涩,其追述着自童年起便烂熟于心、魂牵梦萦的山岚、溪流,纤毫毕现地描绘着一草一木、风响虫鸣,读来令人感动。“几只白色的蝴蝶,从我的镜头前飞了过去,像一群仙女的魅影使我心惊”。“他熟悉的老月亮羞答答地从老路上爬出来向他问候”。“松油滋滋滋地燃烧起来,火焰下面泛出白色的小气泡,像他在西安城吃早餐时,看到油条将出锅时的状态”。就连老鼠,“听到他在吃方便面,便一个个操着火烈性子从墙角的黑洞里蹿出来与他们昔日的敌人今日的好友分享美味来了”。如此优美抒情诗般惟妙惟肖的描写,在小说中俯拾皆是。山里人的善良、淳朴、大度、机巧和智慧,更让他不惜篇幅去描绘,令人击节三叹。小说集里有篇《耳音》,讲述了一个不识谱爱拉二胡的山民,仅凭耳音的记忆,演奏出各种革命歌曲,用娴熟的技艺,化解了许多险情,赢得了山民的喝彩。李虎山要以此证明,深山出鹰鹞。贫瘠的山地里,藏着龙,卧着虎,飞翔着凤。他对故土,着实一往情深。

李虎山将笔触更多地伸向乡村的荒芜、破落、贫瘠,耕种土地的无奈、入不敷出、艰辛困苦和凄凉的窘境。小说集里的《樱花调》,记述了一个参加过战争的退伍军人回到农村后,死守土地,种烤烟被冰雹打烂,种苜蓿养牛养羊养鸡,不是遇口蹄疫就是鸡瘟,不但一分钱没赚到,还把妻子进城务工挣来的钱倒贴了进去。当然,作家给了主人公一个完美的结局,一个投资商看中了他的坡地,可以作为樱桃酒开发的生产基地,同时在那块地上,爱吹笛子的土地守望者改编和演出了他的“樱花调”,吹进城市,引来投资商,最终酿造出樱桃酒。

与《樱花调》主题类似的,是小说《爱听音乐的狼》。六十岁的外出打工人何老虎从灯火辉煌的西安,回到寂寞的山沟,在秋虫的鸣叫中听到狼的叫声。无意间,他的仇人送给他一套从破烂中捡漏得来的音响,使他夜夜沉醉在他爱听的歌声里,那些昔日的狼们,雷打不动地跑来和他分享音乐。可当年轻人从城市回到山沟,准备开发山沟时,那些爱听音乐的狼就不再来了。作家以此演绎出了当下乡土地的困窘,作家的笔下流淌着乡村绵绵无尽的无奈和失落。

当下的农村,留守在偏远山区的空巢老人,死后无人抬棺安葬,已不是传闻和新闻。但在李虎山的笔下,却并不是将它渲染,写成怨天尤人的凄凉,反倒在小说集《六畜送葬》中,把它抒写得温情脉脉,婉约、润泽、清新,似被重重乌云裹挟了的崇山峻岭中,有道潺潺的小溪,自由自在地奔流在危崖乱石间,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张扬着农民自强不息、勤劳忠厚、机智聪慧的纯真本色。面对七十多岁的丈夫,如何在大雪封山无人帮助的情况下埋葬自己的爱妻,作家给出了办法,让老伴在世时养的牛、羊、猪、鸡、兔子、狗给老伴做孝子,戴孝布。这是作家丰富而荒诞的想象和黑色幽默的绝妙之笔,也是神来之笔,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只有无奈的山民,才能把朝夕相处的六畜,当作患难与共的知己,至亲至爱的家人。作家以工笔白描,细致入微地书写着丈夫所做的一切,还有他瞬息万变的心路历程,繁杂并不冗长,细琐却不啰嗦,作家将山民的日常劳作和生活,熟悉到了刻骨铭心的程度。作家用自己老到的笔墨,将现时乡村的衰败推到极致,颇具典型的时代意义。

身兼记者与作家的李虎山,敏锐地察觉到当今中国社会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城市题材便占据着他小说世界的半壁。作家以乡间村民的身份走向城市,走进城市后,又用乡间村民的眼光,检视现实生活。

如果说土地是粮食的母亲,城市便是财富的父亲。农民们涌流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间,闪烁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的霓虹灯光里,便由不得吸引了庞大的乡村劳力,用脚步作出选择,奋不顾身地投奔而去,哪怕是飞蛾投火。小说集里的《黑皮绳》《望归亭》《疯母亲》《女门卫》《金发男郎》《子夜鸟》,均书写了农民进入城市后的拼搏、奋斗和苦难、血泪,每篇小说中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处处都能遇到。不同的是,作家却写出了这些人的内心痛楚和游荡的灵魂,同时反映出了人性之美。

相比之下,长篇小说《平安》,更细致刻画了一个农民在城市挣扎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出农民工进城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该作在谋篇布局、状物述情、刻画人物、展示现代市井生活诸多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艺术成果,达到了新的高度。掩卷之余,不由让人良久沉思,慨叹唏嘘。作家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乡村和城市,寻找贴合新时代的乡村与城市的审美意识。

李虎山身居城市三十多年,超过了他在乡村的成长时间,记者的身份,使他深入观察体验城市生活,作家的笔触,又使他可以敏锐地再现更多的城市文化,解析其诸如竞争、自强、奋斗、契约、法治、规范等等,发现其真其善其美,对照乡村文化,更多地关注青年一代的进城务工人员,描绘他们的心路历程。他拥有乡村人的勤奋,他也已攀越了创作的山岭,积蓄了丰厚的经验和蓬勃的能量,沉稳、干练、热情洋溢。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