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源》牴牾举例
《辞源》系大型权威辞典,所用者众,搞文史的人更是将其视为圭臬。其字词释义和例证,见解精辟,视野广博,内涵深厚,可谓天下之“良师”。然而大智良师千虑,却有一点疏失,这就是“辞典打架”,我称之曰“牴牾”,牴牾者,抵触也,矛盾也。谨举四例。
其一,关于“咏絮才”。
《辞源》在“咏絮”条下谓:
晋王凝之妻谢道蕴,聪明有才辨。叔父谢安寒雪日尝内集,天骤雪。安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蕴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见《世说新语·言语》。后因称女子之能文词者为咏絮才。
女子能如此,了得!便再检“谢道蕴”条,查无此人。倒有个“谢道韫”条,内容与上述《咏絮》条内容相同。奇怪,一个“道蕴”,一个“道韫”,音同而字异也。孰是孰非?于是再检《晋书·列女传》,有女曰谢道韫,正是咏絮之人也。
其二,李白作《清平调词三首》的年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的这三首《清平调词》,知名度极高,流传极广,影响极大,文字极美,所以它也登上了《辞源》的词条:“清平调:古曲调名。唐开元中,禁中牡丹盛开,玄宗因命李白作《清平调》辞三章,令梨园弟子略抚丝竹以促歌,帝自调玉笛以倚曲。”
想《清平调》三首,系李白为玄宗和杨贵妃而作。但杨玉环由寿王李瑁的妃子而变成玄宗的贵妃,究竟是在哪一年呢?据史书记载,杨玉环册为寿王妃,时在开元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而开元二十八年(740)十月,玄宗幸温泉宫,使高力士取杨氏女于寿邸。随之将杨玉环度为女道士,至“开元”时代的最后一年——即开元二十九年仲冬,住进了兴庆宫。翌年改元,年号“天宝”,至天宝三载(744)正月初一,改“年”为“载”,随着“天宝”时期的到来,李杨的爱情又有了新的发展。
李白到长安,时在天宝元年(742)秋。所以唐人韦睿《松窗录》以及宋人乐史《杨太真外传》谓《清平调》作于开元中,误。牡丹盛开于暮春(谷雨前后),此诗当写于天宝二年或天宝三载(744)春,因为写此诗后不久,李白就于天宝三载夏秋时离开了长安。故尔清代王琦《李太白年谱》就将此诗系于天宝三载。《辞源》将此诗写作时间定为“开元中”,误。
反观其“李白”条下,就明确地说了李白入长安的时间:“天宝初,入长安。经贺知章吴筠推荐,任翰林院供奉。”
其三,关于“织锦回文”的作者。
中国诗歌中的回文诗,颇有情趣。所谓回文诗,就是正读反读皆为诗。晋代窦滔妻的织锦回文诗最为有名。《辞源》“织锦回文”条下云:“指用五色丝织成的回文诗。晋窦滔妻苏惠字若兰,善属文。滔仕前秦苻坚,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在家织为回文旋图诗,用以赠滔。诗长八百四十字,可以宛转循环以读。词甚凄惋。见《晋书·窦滔妻传》。”
依其所言,再找“苏惠”条,还是查无此人。却见一“苏蕙”条,中言《回文璇玑图诗》亦是因想念窦滔所作,原由却是窦滔携宠妾赴官襄阳,去后,断绝音问,苏蕙悔恨悲伤,遂作此回文诗赠窦滔,窦感动,因复好如初。一说滔因罪徙流沙,蕙因思念而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赠滔。”
苏惠,苏蕙;流沙,襄阳;旋图,璇玑。孰是孰非?《晋书·窦滔妻传》说,是“苏蕙”,“流沙”“旋图”。
其四,“杨涟”“杨琏”孰为是?
《辞源》“杨涟”条下云:“杨涟,(明代)万历三十年进士。天启四年官至左副都御史。上疏劾宦官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次年,被诬受辽东督师熊廷弼赃,下诏狱,拷掠至死。著有《杨大洪集》。”
而在“左光斗”条下,却是这样写的:左光斗,“刚直敢言,与左副都御史杨琏同为阉党侧目,并称“杨左”。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光斗力赞之。又自上疏呈忠贤三十二斩罪,天启五年与杨琏同被诬陷下狱备受酷刑,死于狱中。”
“杨左”二位,就是鲁迅先生赞美的“中国的脊梁。”“杨”究竟指谁,一词条说是杨涟,一词条三处皆作“杨琏”,到底哪个正确?《明史》曰:“杨涟。”
如此相牴牾,读者何以适从,今举四例以说之,惟愿牴牾止矣,读者安矣。
□杨乾坤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辞源》系大型权威辞典,所用者众,搞文史的人更是将其视为圭臬。其字词释义和例证,见解精辟,视野广博,内涵深厚,可谓天下之“良师”。然而大智良师千虑,却有一点疏失,这就是“辞典打架”,我称之曰“牴牾”,牴牾者,抵触也,矛盾也。谨举四例。
其一,关于“咏絮才”。
《辞源》在“咏絮”条下谓:
晋王凝之妻谢道蕴,聪明有才辨。叔父谢安寒雪日尝内集,天骤雪。安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蕴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见《世说新语·言语》。后因称女子之能文词者为咏絮才。
女子能如此,了得!便再检“谢道蕴”条,查无此人。倒有个“谢道韫”条,内容与上述《咏絮》条内容相同。奇怪,一个“道蕴”,一个“道韫”,音同而字异也。孰是孰非?于是再检《晋书·列女传》,有女曰谢道韫,正是咏絮之人也。
其二,李白作《清平调词三首》的年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的这三首《清平调词》,知名度极高,流传极广,影响极大,文字极美,所以它也登上了《辞源》的词条:“清平调:古曲调名。唐开元中,禁中牡丹盛开,玄宗因命李白作《清平调》辞三章,令梨园弟子略抚丝竹以促歌,帝自调玉笛以倚曲。”
想《清平调》三首,系李白为玄宗和杨贵妃而作。但杨玉环由寿王李瑁的妃子而变成玄宗的贵妃,究竟是在哪一年呢?据史书记载,杨玉环册为寿王妃,时在开元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而开元二十八年(740)十月,玄宗幸温泉宫,使高力士取杨氏女于寿邸。随之将杨玉环度为女道士,至“开元”时代的最后一年——即开元二十九年仲冬,住进了兴庆宫。翌年改元,年号“天宝”,至天宝三载(744)正月初一,改“年”为“载”,随着“天宝”时期的到来,李杨的爱情又有了新的发展。
李白到长安,时在天宝元年(742)秋。所以唐人韦睿《松窗录》以及宋人乐史《杨太真外传》谓《清平调》作于开元中,误。牡丹盛开于暮春(谷雨前后),此诗当写于天宝二年或天宝三载(744)春,因为写此诗后不久,李白就于天宝三载夏秋时离开了长安。故尔清代王琦《李太白年谱》就将此诗系于天宝三载。《辞源》将此诗写作时间定为“开元中”,误。
反观其“李白”条下,就明确地说了李白入长安的时间:“天宝初,入长安。经贺知章吴筠推荐,任翰林院供奉。”
其三,关于“织锦回文”的作者。
中国诗歌中的回文诗,颇有情趣。所谓回文诗,就是正读反读皆为诗。晋代窦滔妻的织锦回文诗最为有名。《辞源》“织锦回文”条下云:“指用五色丝织成的回文诗。晋窦滔妻苏惠字若兰,善属文。滔仕前秦苻坚,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在家织为回文旋图诗,用以赠滔。诗长八百四十字,可以宛转循环以读。词甚凄惋。见《晋书·窦滔妻传》。”
依其所言,再找“苏惠”条,还是查无此人。却见一“苏蕙”条,中言《回文璇玑图诗》亦是因想念窦滔所作,原由却是窦滔携宠妾赴官襄阳,去后,断绝音问,苏蕙悔恨悲伤,遂作此回文诗赠窦滔,窦感动,因复好如初。一说滔因罪徙流沙,蕙因思念而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赠滔。”
苏惠,苏蕙;流沙,襄阳;旋图,璇玑。孰是孰非?《晋书·窦滔妻传》说,是“苏蕙”,“流沙”“旋图”。
其四,“杨涟”“杨琏”孰为是?
《辞源》“杨涟”条下云:“杨涟,(明代)万历三十年进士。天启四年官至左副都御史。上疏劾宦官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次年,被诬受辽东督师熊廷弼赃,下诏狱,拷掠至死。著有《杨大洪集》。”
而在“左光斗”条下,却是这样写的:左光斗,“刚直敢言,与左副都御史杨琏同为阉党侧目,并称“杨左”。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光斗力赞之。又自上疏呈忠贤三十二斩罪,天启五年与杨琏同被诬陷下狱备受酷刑,死于狱中。”
“杨左”二位,就是鲁迅先生赞美的“中国的脊梁。”“杨”究竟指谁,一词条说是杨涟,一词条三处皆作“杨琏”,到底哪个正确?《明史》曰:“杨涟。”
如此相牴牾,读者何以适从,今举四例以说之,惟愿牴牾止矣,读者安矣。
□杨乾坤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