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头的年灯笼
每当临年腊月,小镇上家家户户都开始挂起了红灯笼,一番过大年的景象。在十一月中旬时,镇子后面的一个小院子里,老李头和他的婆姨就开始忙碌了,因为镇上人家几乎挂的都是他家的年灯笼。
整个镇子上的年灯笼,都被李老头“承包”了,镇子的商铺或集市上外来商贩的年灯笼是卖不了的,整个镇子上的人们似乎只认准了老李头的年灯笼。李老头做了几十年的灯笼,据说手艺是传自他的父亲,如今在老李头的手里,做灯笼的生意是越做越大,但钱却挣得很少。我也是听了镇上的老人讲起,老李头卖年灯笼根本不是为了挣钱,是为了还人情。
原来,老李头有个儿子,在七八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种不知名的怪病,四处求医,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无奈之下向村长寻求帮助,那时候的镇子还只是个村子。在村长的倡议下,全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里,大家都没什么闲钱,但也足足筹集了五百多元,可惜老李头没能留住自己的儿子。后来老李头又要了个女儿,可惜还是没活过五岁,老李头为了不让婆姨再受打击,也就没再要孩子。不过村里乡亲的情老李头是记下了,从那时候起,老李头就开始给村里的人做年灯笼。
谁家有红白喜事了,都会给老李头打声招呼,不出一天,老李头就会把或红或白的灯笼送到需要人的家里头。三十多年里,过年的时候,老李头会把提前做好的大红年灯笼挨家挨户地放在院门口,从未主动向乡亲们收过一分钱。开始一两次大家都客客气气地接受了,但是时间久了,乡亲们也不再好意思白拿老李头的灯笼,纷纷给老李头灯笼钱,老
李头拗不过,最后坚持只收糊灯笼的红纸钱,用他的话说:“用的柳条都是自己在山上砍的,红纸也掏不了几个钱,重要的是年灯笼钱比不上乡亲之间的感情。”老李头的年灯笼都是用心做的,灯笼架的柳条皮都用小刀刮得干干净净,露出白白的木头,柳条编的灯笼架头尾结合处修理得整整齐齐,灯笼纸也是裁剪得大小刚刚合适,这可能是老李头对自己的“作品”要求严格,也可能是怕做得粗糙了乡亲们嫌弃。纸糊的灯笼用不了多久,有时候甚至过不了正月,因此老李头每年都会重新做一次,三十多年如一日,老李头的年灯笼送了多少年,乡亲们就挂了多少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谁家也不会在乎那几个买年灯笼的钱,大家看中的是彼此之间的情谊。后来村子变成了镇子,老李头干脆给整个小镇开始送年灯笼,后搬迁来的人开始还不理解,但时间久了,大家都知道了老李头的事,也都慢慢明白了,整个小镇都开始挂李老头的年灯笼。
如今又到年末,老李头应该又开始在做年灯笼了,我似乎已经看到在一个小院子里,一个老头和他的婆姨,拿着小刀在修柳条皮,发出呲呲声。我着实对老李头那份知恩图报感到敬佩,一个人,难的不是报恩,而是可以几十年如一日报恩的那份执着,现如今,“受人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誓言似乎没几个人能坚持不懈了吧。
(陕钢集团汉钢公司炼钢厂)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每当临年腊月,小镇上家家户户都开始挂起了红灯笼,一番过大年的景象。在十一月中旬时,镇子后面的一个小院子里,老李头和他的婆姨就开始忙碌了,因为镇上人家几乎挂的都是他家的年灯笼。
整个镇子上的年灯笼,都被李老头“承包”了,镇子的商铺或集市上外来商贩的年灯笼是卖不了的,整个镇子上的人们似乎只认准了老李头的年灯笼。李老头做了几十年的灯笼,据说手艺是传自他的父亲,如今在老李头的手里,做灯笼的生意是越做越大,但钱却挣得很少。我也是听了镇上的老人讲起,老李头卖年灯笼根本不是为了挣钱,是为了还人情。
原来,老李头有个儿子,在七八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种不知名的怪病,四处求医,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无奈之下向村长寻求帮助,那时候的镇子还只是个村子。在村长的倡议下,全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里,大家都没什么闲钱,但也足足筹集了五百多元,可惜老李头没能留住自己的儿子。后来老李头又要了个女儿,可惜还是没活过五岁,老李头为了不让婆姨再受打击,也就没再要孩子。不过村里乡亲的情老李头是记下了,从那时候起,老李头就开始给村里的人做年灯笼。
谁家有红白喜事了,都会给老李头打声招呼,不出一天,老李头就会把或红或白的灯笼送到需要人的家里头。三十多年里,过年的时候,老李头会把提前做好的大红年灯笼挨家挨户地放在院门口,从未主动向乡亲们收过一分钱。开始一两次大家都客客气气地接受了,但是时间久了,乡亲们也不再好意思白拿老李头的灯笼,纷纷给老李头灯笼钱,老
李头拗不过,最后坚持只收糊灯笼的红纸钱,用他的话说:“用的柳条都是自己在山上砍的,红纸也掏不了几个钱,重要的是年灯笼钱比不上乡亲之间的感情。”老李头的年灯笼都是用心做的,灯笼架的柳条皮都用小刀刮得干干净净,露出白白的木头,柳条编的灯笼架头尾结合处修理得整整齐齐,灯笼纸也是裁剪得大小刚刚合适,这可能是老李头对自己的“作品”要求严格,也可能是怕做得粗糙了乡亲们嫌弃。纸糊的灯笼用不了多久,有时候甚至过不了正月,因此老李头每年都会重新做一次,三十多年如一日,老李头的年灯笼送了多少年,乡亲们就挂了多少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谁家也不会在乎那几个买年灯笼的钱,大家看中的是彼此之间的情谊。后来村子变成了镇子,老李头干脆给整个小镇开始送年灯笼,后搬迁来的人开始还不理解,但时间久了,大家都知道了老李头的事,也都慢慢明白了,整个小镇都开始挂李老头的年灯笼。
如今又到年末,老李头应该又开始在做年灯笼了,我似乎已经看到在一个小院子里,一个老头和他的婆姨,拿着小刀在修柳条皮,发出呲呲声。我着实对老李头那份知恩图报感到敬佩,一个人,难的不是报恩,而是可以几十年如一日报恩的那份执着,现如今,“受人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誓言似乎没几个人能坚持不懈了吧。
(陕钢集团汉钢公司炼钢厂)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