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456期:第01版 首版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带领153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在接管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八病区实现了“零插管、零死亡”的奇迹。在战“疫”一线,他第一时间向医疗队全体“指战员”发出号召——

“挽救患者生命是我们的头等大事”

——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院援鄂国家医疗队队长施秉银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施秉银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就职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至今任该院院长,先后荣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好医生、三秦楷模等荣誉称号。


3月31日上午9时,76岁的危重型患者施先生委托爱人和儿子赶赴西安交大一附院援鄂国家医疗队驻地,送上一面鲜红的锦旗,感谢他们把施先生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

当日是西安交大一附院援鄂国家医疗队告别武汉的日子,也是施先生痊愈出院的日子。在医疗队接到锦旗后,施先生还特意打来电话,再次感谢“本家”施秉银和他的团队。

施秉银在隔离病房了解患者情况

白衣执甲 逆行出征

2月4日,年过六旬的西安交大一附院院长施秉银在接到国家卫健委的“出发令”后,没有耽搁,当晚带领专家团队乘坐绿皮车前往武汉。

2月7日,西安交大一附院133名医务人员同施秉银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汇合,接管七、八两个重型危重型病区。

在此后的50多个日夜,施秉银带领团队,遵循新冠病毒“细胞因子风暴”的发展规律,一人一策、提前干预,给予126名重型患者科学救治和人文关怀,96人治愈出院,26位患者由危重型或重型转为轻型。

“好医生应第一时间到患者身边”

2020年春节前后,施秉银密切关注武汉疫情动态。“病亡率怎么这么高?”为找到真相,施秉银一面查阅当年SARS疫情相关资料,一面到医院隔离病房了解第一手情况。

2月9日,施秉银在第一次给队员开会时就发出号召:“挽救患者生命是我们的头等大事。”期间,他提出了自己看护病人的要求,“好医生应第一时间到患者身边。”

“用最强的力量救治最重的患者。”施秉银提出建立重病例每日探讨机制——每天19时到20时开会,病区主任、小组组长、相关专家探讨治疗方案。

机制实施后,两个病区患者的情况大大好转。心里有了底,施秉银将目光聚焦到降低病亡率上。

2月16日,他牵头成立降低危重型患者病亡率专家组,并担任组长,与同济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四川华西医院、武大人民医院专家讨论分析,寻找救治突破口。

在病亡案例分析中,他们发现呼吸道插管和人工膜肺干预过晚,错过了应插就插的主动窗口期,是病亡率升高的原因之一。此外“有创”干预后,感染问题也是病亡原因之一。由此,他们对患者的治疗提前进行干预,实现了“零插管、零死亡”的奇迹。

“给患者更多人文关怀”

在援鄂期间,施秉银每周都会多次进入隔离病房,了解重型患者、特别是危重型患者的情况,为他们加油鼓劲。

患者施先生有高血压、糖尿病、尿毒症,在恐惧和焦虑的心理下不配合治疗。施秉银得知情况后,指定西安交大一附院长安分院重症科主任腾琰重点救治,并将其纳入每日重病例多学科会诊对象,给予最优治疗方案。

同施先生一样,大多数患者都有一定程度的焦虑或抑郁。为此,施秉银要求病区创建医患微信群,为大家搭建交流平台。

施先生没有智能手机,滕琰便成了他的信息员。在得知家人身体健康、看到孙子孙女的舞蹈视频后,施先生的心情好了,病情也一天天好转。

好医生就要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施秉银说,除了医疗护理,也要关注患者的生活护理,给予更多人文关怀——盒饭吃腻了,患者想换口味,就想办法解决;有人过生日,就买蛋糕大家一起庆祝;开设病区流动超市,每天早晨,护士长吴静将方便面、饼干、牛奶等食品免费发放给患者……施秉银团队编排了卧式、坐式、立式肺功能康复操,医务人员现场教,并拍成视频分享给出院患者。

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疫情期间,施秉银还肩负着给国家提供疫情防控方案和建议的使命,两次向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率领的中央指导组汇报工作。他建议,国家要重视传染病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在医疗队离开武汉时,患者解女士在医患微信群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队员和患者共同高歌“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本报记者 薛生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