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461期:第08版 陕煤四版

家的变迁

杨修红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父母年过八旬,耳背,喜欢怀旧。我陪父亲聊天,习惯于趴在他耳边,提些陈年旧事,故意勾起他的回忆,让他不时陶醉在过去的世界里,再滔滔不绝讲述在煤矿生活许多年的往事。

20世纪70年代租民房

父亲说,1971年,我们一家人从东北吉林来到陕西韩城矿区。那时矿区一片荒凉,夜晚能听到山上狼的嚎叫,只有山脚下耸立斜井绞车上的大天轮,雄赳赳气昂昂向人们诉说着这里的工业文明。

刚到矿上没宿舍,父亲在矿区西侧5公里板桥乡王峰村农户家租下了一间闲置油毡房,这里成了我们在韩城落脚的第一个“家”。

所谓家仅一间房,一张床,做饭和房东共用一个炉子。半年后,又搬到了和矿区相连的竹园村农户家,这里是我们第二个“家”,与之前相比,房子宽敞了一点,有了煤炉子,冬天还有热腾腾的火炕。

20世纪80年代住楼房

1975年,我家搬到了矿区新盖的窑洞楼房里,结束了租住农村民房的生活。家属区窑洞楼房是用红砖砌成的二层楼,上厕所要到楼下公厕。这些我隐约有些记忆,如今我已入不惑之年,记忆更多的事情,要从1983年我上小学一年级第三个“家”开始。

我家在窑洞二层第四户,有一间半窑洞,大窑洞宽3米,长9米,被一堵墙隔开,分成里外,进了里间,右手门洞里,是另外半间。七口人居住,拥挤程度不言自知。

夏季,邻居们在走廊边做饭边聊天。冬天,在屋里做饭。外面半间是冬季厨房,母亲每天都要生火点炉子。冬季,取暖靠的是和炉子相连的排烟道,经父亲动手改造,墙面被烘得热乎乎,我们称之为“火墙”。“火墙”是我和三哥的最爱。放学回家,我和三哥定会争先恐后脱袜子上床,把脚蹬在“火墙”上,边取暖边温习功课。

这个集餐厅、书房、客厅、卧室为一体的窑洞,成为陪伴我们时间最长的“家”,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回忆与留恋。

21世纪10年代住新房

1997年,我家搬到老矿务局电务厂家属区第四个家,这里不足60平方米,三间房,还带卫生间。哥姐相继成家,这里仅够我和父母三人居住。2009年,韩城矿区棚户区改造工程破土动工,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给多年没分到房的职工带来了福音。

从2012年开始,我们兄弟姐妹和父亲相继分到了新房。闲暇时,我们还会到父母的新家聊天。这里配套设施齐全,环境焕然一新。

父亲说,他19岁从江苏老家出来,几经辗转,最终落脚韩城矿区,50年来,他是矿山发展建设的开拓者,目睹了矿区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老家出来未带一分钱,到把我们抚养成人,依靠的是勤劳,更离不开企业改革发展惠及职工的红利。

我家的变迁,只是矿区千万普通家庭的缩影而已。(韩城矿业公司)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