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纸质书阅读量4.65本 数字化阅读持续增长
人们并非越来越不爱读纸质书
今天的读者,有海量图书可供尽情阅读,但也会面临许多诱惑而分心。但是,不管你选择了什么方式,纸书也好、手机也罢,只要你读,就是读者;只要你读完了一本书,中国就少了一个不读书的人,国民阅读量就会因你而提升。虽然微不足道,但每个人的阅读量累积起来,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有着惊人的力量。鼓起热情,做个读者就好。
闲暇时光,你会选择如何度过?出游、上网,或是捧起一本书静心阅读?
4月20日,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主要成果(以下简称“报告”)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成年国民的综合阅读率为81.1%,较2018年的80.8%提升了0.3个百分点。
需要注意的是,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略低于2018年的4.67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84本,较2018年的3.32本减少了0.48本。
A 更多读者倾向手机阅读
在手机、网络等影响下,人们的阅读方式有了更多选择。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3%,较2018年的76.2%上升了3.1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但也带来了纸质阅读率增长放缓的新趋势。
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低头族”确实随处可见。而且,看视频、读新闻……这也成为许多人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在中国成年网民上网从事的活动中,有59.0%的网民将“阅读新闻”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30.3%的网民将“查询各类信息”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
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人群分布特征来看,中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近八成(79.6%)是18-49周岁人群。
对倾向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36.7%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比2018年的38.4%下降了1.7个百分点;有43.5%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比2018年的40.2%上升了3.3个百分点。
B 城乡居民阅读差异明显
调查发现,城乡居民阅读差距明显。我国城镇居民不同介质阅读率和阅读量远高于农村居民。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67.9%,低于2018年的68.1%;农村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49.8%,较2018年的49.0%高0.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2019年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84.4%,较农村居民的73.2%高11.2个百分点。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的综合阅读率为86.4%,较农村居民的75.2%高11.2个百分点。
调查发现,近四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我国成年国民对当地举办全民阅读活动的呼声较高,2019年有68.2%的成年国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其中,城镇居民认为当地有关部门应该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的比例为68.9%,农村居民中这一比例为67.4%。
C 人们并非越来越不爱看纸质书
人均每年看书不到5本,和有的国家人均十几的阅读量相比,的确不高。但是,那些人均阅读高的国家几乎都是小国,而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人不爱读书,也有人嗜书如命,把他们的阅读量在一起算出个平均数,得出的数值说明不了太大问题。毕竟,有超过1/10的国民,也就是1亿多国人,年读书量在10册以上。这个群体的规模阅读量都接近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在阅读这件上,中国国情的复杂性也有着鲜明的体现。
综合观察上述各项数据,有人担心,2019年成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比2018年数据还降低了0.02本,这是否意味着人们越来越爱看纸质书了?
“这个降幅其实很小,并不能完全说明现在看质书的人越来越少。”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在接受采访时解释,这几年的成年国民人均纸质书阅读量一直处于非常平稳的状态。
调查显示,我国成年国民中,仍有11.1%的国民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此外还有7.6%的国民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电子书。
如果参考纸质报纸、期刊的相关数据,还可以看到,纸质书阅读量并未出现如此大幅下滑的现象。他认为,这正是因为多年来国家、社会各界对“全民阅读”的推广和关注。
“人们上网大多习惯使用手机,报纸和期刊因为时效性、短文章体裁等因素,更容易被快捷的手机网络、数字阅读取代,但纸质书一般是深度阅读,不容易被替换。”徐升国分析,目前来看,纸质书阅读仍是不可或缺的。
D 阅读人口的增加才是根本之策
一方面是热爱阅读的群体阅读量有所增长,一方面是不读书的人总也不爱读,双方的拉锯导致数据僵持不前。年人均读书4本多一点,这个数据已经徘徊了10多年,而这10年正是中国出版业大发展的10年,无论是图书品种的丰富性还是内容质量,都是历史最好的。更何况,今天只要动动手指,图书就会送到家,电子书更是便利到无以复加,可国民阅读量就是迟迟不能突破5本大关。
要提升国民阅读率,重要的是让不读书和读书少的人爱读书、多读书,阅读人口的增加才是根本之策。
但让一个没有阅读习惯的人去多读书,任务很艰巨。阅读习惯必须从小培养,成年以后爱上读书的总是少数。而且,阅读习惯的缺乏往往存在代际传递,父母不爱读书,子女往往也不爱读书。一位作家曾说: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全看他父亲的书架上有什么书。如果家中缺少书香,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中,也不太会把阅读当作人生习惯。
因此,全民阅读活动应该把青少年作为重中之重,把培养青少年的阅读习惯作为主要抓手,有针对性地提供阅读资源和阅读指导。令人欣慰的是,多年来的调查都显示,学生群体一直是我国阅读量最大的群体之一,青少年们的阅读量远远高于成年人。
可以相信,未来当他们长大成人、走上社会,阅读习惯也将伴随终身。他们将成为中国阅读人口生生不息、不断壮大的希望。
(综合)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今天的读者,有海量图书可供尽情阅读,但也会面临许多诱惑而分心。但是,不管你选择了什么方式,纸书也好、手机也罢,只要你读,就是读者;只要你读完了一本书,中国就少了一个不读书的人,国民阅读量就会因你而提升。虽然微不足道,但每个人的阅读量累积起来,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有着惊人的力量。鼓起热情,做个读者就好。
闲暇时光,你会选择如何度过?出游、上网,或是捧起一本书静心阅读?
4月20日,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主要成果(以下简称“报告”)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成年国民的综合阅读率为81.1%,较2018年的80.8%提升了0.3个百分点。
需要注意的是,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略低于2018年的4.67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84本,较2018年的3.32本减少了0.48本。
A 更多读者倾向手机阅读
在手机、网络等影响下,人们的阅读方式有了更多选择。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3%,较2018年的76.2%上升了3.1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但也带来了纸质阅读率增长放缓的新趋势。
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低头族”确实随处可见。而且,看视频、读新闻……这也成为许多人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在中国成年网民上网从事的活动中,有59.0%的网民将“阅读新闻”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30.3%的网民将“查询各类信息”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
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人群分布特征来看,中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近八成(79.6%)是18-49周岁人群。
对倾向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36.7%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比2018年的38.4%下降了1.7个百分点;有43.5%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比2018年的40.2%上升了3.3个百分点。
B 城乡居民阅读差异明显
调查发现,城乡居民阅读差距明显。我国城镇居民不同介质阅读率和阅读量远高于农村居民。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67.9%,低于2018年的68.1%;农村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49.8%,较2018年的49.0%高0.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2019年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84.4%,较农村居民的73.2%高11.2个百分点。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的综合阅读率为86.4%,较农村居民的75.2%高11.2个百分点。
调查发现,近四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我国成年国民对当地举办全民阅读活动的呼声较高,2019年有68.2%的成年国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其中,城镇居民认为当地有关部门应该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的比例为68.9%,农村居民中这一比例为67.4%。
C 人们并非越来越不爱看纸质书
人均每年看书不到5本,和有的国家人均十几的阅读量相比,的确不高。但是,那些人均阅读高的国家几乎都是小国,而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人不爱读书,也有人嗜书如命,把他们的阅读量在一起算出个平均数,得出的数值说明不了太大问题。毕竟,有超过1/10的国民,也就是1亿多国人,年读书量在10册以上。这个群体的规模阅读量都接近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在阅读这件上,中国国情的复杂性也有着鲜明的体现。
综合观察上述各项数据,有人担心,2019年成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比2018年数据还降低了0.02本,这是否意味着人们越来越爱看纸质书了?
“这个降幅其实很小,并不能完全说明现在看质书的人越来越少。”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在接受采访时解释,这几年的成年国民人均纸质书阅读量一直处于非常平稳的状态。
调查显示,我国成年国民中,仍有11.1%的国民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此外还有7.6%的国民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电子书。
如果参考纸质报纸、期刊的相关数据,还可以看到,纸质书阅读量并未出现如此大幅下滑的现象。他认为,这正是因为多年来国家、社会各界对“全民阅读”的推广和关注。
“人们上网大多习惯使用手机,报纸和期刊因为时效性、短文章体裁等因素,更容易被快捷的手机网络、数字阅读取代,但纸质书一般是深度阅读,不容易被替换。”徐升国分析,目前来看,纸质书阅读仍是不可或缺的。
D 阅读人口的增加才是根本之策
一方面是热爱阅读的群体阅读量有所增长,一方面是不读书的人总也不爱读,双方的拉锯导致数据僵持不前。年人均读书4本多一点,这个数据已经徘徊了10多年,而这10年正是中国出版业大发展的10年,无论是图书品种的丰富性还是内容质量,都是历史最好的。更何况,今天只要动动手指,图书就会送到家,电子书更是便利到无以复加,可国民阅读量就是迟迟不能突破5本大关。
要提升国民阅读率,重要的是让不读书和读书少的人爱读书、多读书,阅读人口的增加才是根本之策。
但让一个没有阅读习惯的人去多读书,任务很艰巨。阅读习惯必须从小培养,成年以后爱上读书的总是少数。而且,阅读习惯的缺乏往往存在代际传递,父母不爱读书,子女往往也不爱读书。一位作家曾说: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全看他父亲的书架上有什么书。如果家中缺少书香,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中,也不太会把阅读当作人生习惯。
因此,全民阅读活动应该把青少年作为重中之重,把培养青少年的阅读习惯作为主要抓手,有针对性地提供阅读资源和阅读指导。令人欣慰的是,多年来的调查都显示,学生群体一直是我国阅读量最大的群体之一,青少年们的阅读量远远高于成年人。
可以相信,未来当他们长大成人、走上社会,阅读习惯也将伴随终身。他们将成为中国阅读人口生生不息、不断壮大的希望。
(综合)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