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江清水永续北上
——安康市深化河长制、实施湖长制工作侧记
五月的安康大地,山清水秀,风光无限。5月29日,本报记者随着“守望河湖看安康”媒体采访活动“转山转水”,就安康市进行河湖治理进行了采访,发现和体验了安康河湖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
保护生态落在每个细节
观音河水库位于汉阴县北部山区的观音河镇,属省级重点水源保护地,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具防洪、供水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是安康市已建第二大水库。
“如今的观音河水库,已有32只朱鹮在此长期栖息,我们的保护措施有了成效”。观音河镇责任河长李志鹏欣喜地告诉记者。
观音河水库的成效,只是安康市在深化河长制、实施湖长制以及兴水、治水、护水、保水等方面卓有成效的一个显现。
“环境好,百姓才放心。”李志鹏说,观音河水库的湖面上建立5处全天候监控摄像头,除了护河员等主要责任人的日常巡河之外,定期将有无人机和游艇进行监控,周边居民每家每户都分发配置垃圾桶,将保护生态落在每个细节。他们以水源地保护为契机,坚持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与经济发展并举,先后投资270万元安装围栏13.5公里,投资300万元新建2处污水处理厂,县财政下拨资金1000万元对库区水岸线100米范围内的住户实施移民搬迁安置,目前已首批迁移群众48户,187人。
深化河长制实施湖长制工作启动以来,汉阴县明确了“河长+警长+X”的督察联动“网格”化治河监管体系,全县共落实河长358人,湖长92人,护河员157人,出台了《河长制督查考核制度》等9项制度。
民间力量加入护河队伍
除了水利人为保护一江清水时刻守望外,越来越多的“环保卫士”、“环保志愿者”等民间护水队伍也在不断加入河湖守望大军。在旬阳就涌现出一大批自发组织的护河团队,从源头上治河。
“我孙子今年10岁,每个周末我都带着他捡垃圾。”61岁的刘雪梅是旬阳县曲子老年协会的会员。现如今,她又多了一个身份——护河义工。
“旬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爱她、护她、珍惜她!”刘雪梅告诉记者,每周一和周五都是义工集体自发捡拾垃圾的大日子。在这支义工队伍当中,年龄最大的已72岁。
旬阳县河长办副主任罗全国说:“目前,全县共自发成立38支民间爱心志愿护河队。”正是政府和民间组织的有机结合,发挥全民力量,才能让旬阳河长制河湖治理从官方组织到民间自发,从根本上了解决“人”的问题,使一处处治水“死角”被消除,环境变美了,河流变清了。
把好汉江出陕最后一道关口
白河县水资源丰富,有大小河流700余条,汉江流长39.2公里并由此入鄂,为我省汉江水质的最后一道关口。白河县境内的白石河,曾经一度遭受重金属污染,导致河水不能灌溉,人畜难以饮用,当地人还将其戏称为“黄水河”。
“为确保汉江出陕断面水质达标,我们先后淘汰、关停污染企业30余家。”白河县河长办副主任柯昌立介绍说。
随着河长制的深入推进,白河县不仅着力实施截污治污和河流生态建设,还投资400多万元,对汉江流域白河段39.2公里、白石河下游15公里布设42处视频摄像头,实施全天候动态监控。开展汉江水质保护联合执法、跨界执法等行动,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建立网格化的监测体系。在全县主要河流设置17个监测断面,同时建立河长制监控、预警指挥中心云平台,让河长和护河员能够及时通过手机发现和上传巡河中的问题。
通过“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依法用水”,发展循环产业建设,推进清洁生产,以环保科技应用和技术集成,推动企业科学治污,确保了汉江出陕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二类标准。
如今的白石河,水面碧绿清澈,两岸干净整洁,成为安康众多河流的一条典范。
“每一条河流都需要被保护,只有人人都成为河流守望者,才能真正监督和解决每一条河流的环境问题。”安康市河长办主任、市水利局局长吴平说。截至目前,安康市县区工作责任体系已健全,河长(湖长)+河警+X责任体系实现了全覆盖。共明确河长3244名、湖长234名,河警1053名。年投入1500万元,从贫困人员中开发公益岗位护河员3000名。
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的安康,肩负着一江清水永续北上的重大使命,安康水利人和305万安康儿女守望河湖一直在路上。(本报记者 杨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五月的安康大地,山清水秀,风光无限。5月29日,本报记者随着“守望河湖看安康”媒体采访活动“转山转水”,就安康市进行河湖治理进行了采访,发现和体验了安康河湖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
保护生态落在每个细节
观音河水库位于汉阴县北部山区的观音河镇,属省级重点水源保护地,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具防洪、供水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是安康市已建第二大水库。
“如今的观音河水库,已有32只朱鹮在此长期栖息,我们的保护措施有了成效”。观音河镇责任河长李志鹏欣喜地告诉记者。
观音河水库的成效,只是安康市在深化河长制、实施湖长制以及兴水、治水、护水、保水等方面卓有成效的一个显现。
“环境好,百姓才放心。”李志鹏说,观音河水库的湖面上建立5处全天候监控摄像头,除了护河员等主要责任人的日常巡河之外,定期将有无人机和游艇进行监控,周边居民每家每户都分发配置垃圾桶,将保护生态落在每个细节。他们以水源地保护为契机,坚持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与经济发展并举,先后投资270万元安装围栏13.5公里,投资300万元新建2处污水处理厂,县财政下拨资金1000万元对库区水岸线100米范围内的住户实施移民搬迁安置,目前已首批迁移群众48户,187人。
深化河长制实施湖长制工作启动以来,汉阴县明确了“河长+警长+X”的督察联动“网格”化治河监管体系,全县共落实河长358人,湖长92人,护河员157人,出台了《河长制督查考核制度》等9项制度。
民间力量加入护河队伍
除了水利人为保护一江清水时刻守望外,越来越多的“环保卫士”、“环保志愿者”等民间护水队伍也在不断加入河湖守望大军。在旬阳就涌现出一大批自发组织的护河团队,从源头上治河。
“我孙子今年10岁,每个周末我都带着他捡垃圾。”61岁的刘雪梅是旬阳县曲子老年协会的会员。现如今,她又多了一个身份——护河义工。
“旬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爱她、护她、珍惜她!”刘雪梅告诉记者,每周一和周五都是义工集体自发捡拾垃圾的大日子。在这支义工队伍当中,年龄最大的已72岁。
旬阳县河长办副主任罗全国说:“目前,全县共自发成立38支民间爱心志愿护河队。”正是政府和民间组织的有机结合,发挥全民力量,才能让旬阳河长制河湖治理从官方组织到民间自发,从根本上了解决“人”的问题,使一处处治水“死角”被消除,环境变美了,河流变清了。
把好汉江出陕最后一道关口
白河县水资源丰富,有大小河流700余条,汉江流长39.2公里并由此入鄂,为我省汉江水质的最后一道关口。白河县境内的白石河,曾经一度遭受重金属污染,导致河水不能灌溉,人畜难以饮用,当地人还将其戏称为“黄水河”。
“为确保汉江出陕断面水质达标,我们先后淘汰、关停污染企业30余家。”白河县河长办副主任柯昌立介绍说。
随着河长制的深入推进,白河县不仅着力实施截污治污和河流生态建设,还投资400多万元,对汉江流域白河段39.2公里、白石河下游15公里布设42处视频摄像头,实施全天候动态监控。开展汉江水质保护联合执法、跨界执法等行动,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建立网格化的监测体系。在全县主要河流设置17个监测断面,同时建立河长制监控、预警指挥中心云平台,让河长和护河员能够及时通过手机发现和上传巡河中的问题。
通过“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依法用水”,发展循环产业建设,推进清洁生产,以环保科技应用和技术集成,推动企业科学治污,确保了汉江出陕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二类标准。
如今的白石河,水面碧绿清澈,两岸干净整洁,成为安康众多河流的一条典范。
“每一条河流都需要被保护,只有人人都成为河流守望者,才能真正监督和解决每一条河流的环境问题。”安康市河长办主任、市水利局局长吴平说。截至目前,安康市县区工作责任体系已健全,河长(湖长)+河警+X责任体系实现了全覆盖。共明确河长3244名、湖长234名,河警1053名。年投入1500万元,从贫困人员中开发公益岗位护河员3000名。
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的安康,肩负着一江清水永续北上的重大使命,安康水利人和305万安康儿女守望河湖一直在路上。(本报记者 杨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