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481期:第04版 百味国际

通话

董志振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孩子在家一连网络学习了几个月。

孩子不见老师,还能上课学知识?这在过去连想都不敢想。要谈起和亲人通信联系这件事,麦粒总是感慨变化神速,不知道明天又会产生什么更便捷的通讯设施。

1998年,麦粒在外地求学,那时候还没有见过手机,经常和家人写信联系,每次都要过半个月才能收到一封家信。家信虽然来得不频繁,但是每次拿到手里,都感觉到沉甸甸的。打开信封,看到父母兄弟熟悉的笔迹,他就好像见到了亲人,字里行间涌现出浓浓的亲情,总让麦粒忍不住读了一遍又一遍。

麦粒那时学的一门课程是《工程制图》,当时工程制图还不像现在用电脑打印绘制,而是班里每人发一块一米长两厘米厚的木板,大家用2B铅笔手工制图,规定要写仿宋字。麦粒心想,这是以后工作中常用的基本功,必须学扎实,于是就常常一个人待在宿舍苦练,时间一长,写仿宋字还真是大有长进。麦粒写的仿宋字像国庆大阅兵时的方阵,整齐划一,步调一致,这令他办的黑板报获得了校级二等奖。他写家信时也讲究起了“横平竖直,起落有锋,布局均匀,占满方格”,这让很久不提笔的母亲也忍不住回了几句:“你二哥说你快成书‘发’家喽!”母亲的错别字让麦粒忍俊不禁。

后来,有一阵兴起了传呼机,班里同学别在腰上,时不时“滴滴”响起,让旁人羡慕不已。到了2002年毕业那会儿,手机已经开始在班里流行起来。麦粒还是买不起手机,老家住的偏僻,单位通知他上班,还让人帮忙骑车10里路辗转反侧才通知到他。

上班后第一个月的工资,麦粒除了给父母买了衣服和吃喝,还特意给家里安了一部座机,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可以给家里打电话了。这是贫穷小山村的第一部电话,从此亲情就被电波牢牢联系在一起,电话一头是在天边修铁路的儿子,另一头是在家务农思念儿子的父母。

一年后,那部座机被淘汰了,换成了携带方便的手机,即使父母在田间地头劳动间隙,也可以和儿子通话了。当家里十几口人各自都有手机以后,手机已经不是什么值钱物件了。孩子们淘汰下来的手机送给父母,还都是崭新的。慢慢的,发短信变成了发微信和刷朋友圈,年届古稀的父母又学会了用智能手机,时不时在朋友圈或家人群里晒晒自己拍的照片。

改革开放40余年,麦粒全家走出了穷山沟,过上了梦寐以求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感慨幸福生活的同时,一家人却越来越想念老家。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