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业陕飞部件厂铆装钳工赵平:加快新型学徒制建设 培养合格技能人才
赵平是航空工业陕飞部件厂的一名铆装钳工,除了本职工作,他还开展了大量的改进产品质量以及名师带徒工作。201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成立“赵平劳模创新工作室”,他带领团队提出流程优化、质量改进、质量预防、提高效率等方面改善提案和工法四五百项(种),每年为陕飞节约成本三四百万元,并形成26项专利。仅他一人就带出了10名高徒,其中2人已成为厂技能专家,8人被聘为技师和高级技师。
作为一线人大代表,赵平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认真履行代表职责。2019年两会后,他在选区内进行了多场两会精神宣讲。“先后调研了相关的职业院校、地方企业、民营航空企业,与广大职工群众打成一片,了解他们最真实、最迫切的需求,为企业的发展和技能人才的培养收集材料。”5月14日上午,赵平通过微信告诉记者,他正在自我隔离,保证以健康的体魄把广大工人的心声带到全国两会上。
“平时最关注的还是企业职工权益和技能人才培养,通过技能人才的成长,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实现岗位成才,形成职工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实现企业快速发展。”赵平说。
今年3月份,赵平积极投身抗疫与复工复产中,及时向人大提出防疫建议,为战“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的来说,为群众说话,把好事办好,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感觉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做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才能为群众发声为国家分忧解难。”赵平坦言。
本次全国两会,赵平将围绕“加快新型学徒制建设培养合格技能人才”在北京发声。赵平认为,实体企业制造业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基石,企业技能人才则是企业乃至社会发展的基石。要实现技能人才的持续培养,为企业输送高质量、高品质的技能血液,从学校到企业必须架起一座信息畅通、灵活互动的桥梁,寻找技能人才培养与需求的最佳切合点。
“企业需要什么类型的技能人才,院校就培养、输出什么类型的技能人才。充分发挥政府人力资源、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各自优势,企业深入到学校,学校融入到企业,紧紧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职业学校培养与企业用人有效衔接。”赵平说。
赵平建议,由政府人力资源部门主导实施,人力资源部门、职业院校与企业三方出资建立校企培训基金,校企培训基金提出一部分注入校企合作项目。
人力资源部门、院校与企业三方签订一定的培养协议,形成责任共同体(学校培养得好注入的资金相对多,反之则少),也可提升职业院校在基础教学硬件设施方面的建设。
学校与企业双方签订师资协议,形成职业院校的专业老师可以到企业讲课,企业具有高级职称的技能导师受聘后可以带学生的模式。通过职校与企业的联动,形成一体化的职业培养通道。
成立独立的第三方职业专门评审委员会,对毕业生进行技能测评,达标即毕业,或胜任岗位即毕业。
本报记者 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赵平是航空工业陕飞部件厂的一名铆装钳工,除了本职工作,他还开展了大量的改进产品质量以及名师带徒工作。201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成立“赵平劳模创新工作室”,他带领团队提出流程优化、质量改进、质量预防、提高效率等方面改善提案和工法四五百项(种),每年为陕飞节约成本三四百万元,并形成26项专利。仅他一人就带出了10名高徒,其中2人已成为厂技能专家,8人被聘为技师和高级技师。
作为一线人大代表,赵平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认真履行代表职责。2019年两会后,他在选区内进行了多场两会精神宣讲。“先后调研了相关的职业院校、地方企业、民营航空企业,与广大职工群众打成一片,了解他们最真实、最迫切的需求,为企业的发展和技能人才的培养收集材料。”5月14日上午,赵平通过微信告诉记者,他正在自我隔离,保证以健康的体魄把广大工人的心声带到全国两会上。
“平时最关注的还是企业职工权益和技能人才培养,通过技能人才的成长,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实现岗位成才,形成职工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实现企业快速发展。”赵平说。
今年3月份,赵平积极投身抗疫与复工复产中,及时向人大提出防疫建议,为战“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的来说,为群众说话,把好事办好,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感觉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做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才能为群众发声为国家分忧解难。”赵平坦言。
本次全国两会,赵平将围绕“加快新型学徒制建设培养合格技能人才”在北京发声。赵平认为,实体企业制造业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基石,企业技能人才则是企业乃至社会发展的基石。要实现技能人才的持续培养,为企业输送高质量、高品质的技能血液,从学校到企业必须架起一座信息畅通、灵活互动的桥梁,寻找技能人才培养与需求的最佳切合点。
“企业需要什么类型的技能人才,院校就培养、输出什么类型的技能人才。充分发挥政府人力资源、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各自优势,企业深入到学校,学校融入到企业,紧紧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职业学校培养与企业用人有效衔接。”赵平说。
赵平建议,由政府人力资源部门主导实施,人力资源部门、职业院校与企业三方出资建立校企培训基金,校企培训基金提出一部分注入校企合作项目。
人力资源部门、院校与企业三方签订一定的培养协议,形成责任共同体(学校培养得好注入的资金相对多,反之则少),也可提升职业院校在基础教学硬件设施方面的建设。
学校与企业双方签订师资协议,形成职业院校的专业老师可以到企业讲课,企业具有高级职称的技能导师受聘后可以带学生的模式。通过职校与企业的联动,形成一体化的职业培养通道。
成立独立的第三方职业专门评审委员会,对毕业生进行技能测评,达标即毕业,或胜任岗位即毕业。
本报记者 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