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的购物车里八成是国货
“中国潮”,一个逐渐升温的词汇,不仅凝聚着“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的转变,而且见证着“中国质造”向“中国品牌”的迈进。
买国货、用国货、晒国货,已经成为“国潮青年”的一种新的日常生活方式。在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消费品发展报告》指出,过去一年,中国人的购物车里装着的有八成都是国货。
这意味着,Madeinchina,正凭借高科技、时尚范儿,成为新的流行。就连央视主播朱广权也开始“赶潮”,和超级网红李佳琦组成“小朱配琦”组合,开启国货正当潮公益直播。
在“小朱配琦”的推介下,无论“破壁”的九阳豆浆机,还是走出国门的青岛啤酒;无论是颇有人气的马迭尔冰棍,还是向母亲节献礼的吸尘器……无不销势良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品牌释放出的新国货力量。
但是,国货兴起的背后却不仅仅是因为一场直播。
1 中国品牌凭什么能打动人
从回力帆布鞋到巴黎时装周上的运动服装品牌李宁,越来越多的人迷恋上了有故事的国货。而国货消费上,“后浪”的积极性明显高于“前浪”,90后年均支出5307元购买国货,成为主力消费群体。
是什么让国货成了年轻人的新宠?两年前,国际媒体这样评论:“中国消费者们开始发现,中国制造的产品也能够成为品质的代名词。”
到了2020年,不仅国货的品质不输大牌,连外观设计和品牌力也迎头赶上来。互联网扁平化的环境,更是帮助他们寻找到自己的潜在用户,迅速从区域品牌变成全国、甚至是全球化的品牌。
麦肯锡《2020年消费者调查报告》中提到,国际品牌曾经是舒适、现代化、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标志,但近几年,中国企业不再着眼于生产低价产品,而是努力升级产品的品质、性能和价值。消费集中体现了文化自信,最新报告显示新国货起名字不再避讳自己的本土身份,90后消费也不再专挑洋品牌。
2 新国货奔涌的背后是对质量的新定义
从追捧舶来品到喜欢用国货,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制造的品质提升了,性价比更高了。中国的国力也提升了。中国人更加自信了。
一项调查显示,在最新的新国货消费浪潮中,“后浪”的积极性也明显高于“前浪”。淘宝天猫数据显示,90后的人均国货消费金额达到5307元,位居第一。而95后的购物车里,华为、小米等国货更是取代耐克、苹果等国际大牌,成为他们的最爱。
而在国外,外国人买中国货还兴起“逆代购”。越来越多的人从中国往全球“带货”。根据天猫发布的消费大数据统计,外国年轻人爱买中国商品的人数增涨了63.7%,近一年超过14万天猫国货商家的商品远销全球,卖往了214个国家和地区。
逆代购的兴起,反映出新国货在全球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也反映出新国货的品质得到了世界的认同。从辣椒酱到无人机,中国越来越多“爆款”在全球流行。老外也惊叹,来自中国的东西确实好用!
3 国潮兴起的背后少不了创新的赋能
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品牌线上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72%,中国企业正在用创新驱动中国品牌持续高质量发展,创新也已然成为“国货崛起”的力量。因为传统国货的不断创新,频频跨界出招,让年轻人更加偏爱国潮文化。
例如,拥有88年历史的百雀羚,一直都是经典国货品牌中的佼佼者。无论其产品还是创意始终在推陈出新,在产品上实现“减龄”。在“国潮”方面,可以说百雀羚将中国风玩到极致。百雀羚与敦煌博物馆推出联名款彩妆礼盒“敦煌套装”,彩妆与壁画珠联璧合,直播10分钟成交额就破亿元。除了百雀羚,还有大白兔出香水、云南白药出包包、六神出酒等等都在创新的驱动下让国货变得越来越“潮”。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过去。在互联网+的浪潮之下,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品牌创新,才能站稳脚跟,跟上时代的步伐。此外,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也是“新国货”需要努力的方向,这必然少不了工匠精神的赋能。
4 让“工匠情怀”遍地发芽做强新国货
“新国货”概念的崛起,不仅是技术的创新驱动,更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政府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
中国品牌强起来的振兴之路已然徐徐铺开,作为时代的建设者既要坚守正道,秉持工匠精神打造出更多名优品牌;同时也要保持“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始终挺立时代潮头,才能做大做强中国品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这是继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之后,再次发出“品质革命”的号召。我们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由强调产品数量向强调产品质量转变,让质量硬起来的同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打造一批叫得响的好品牌,让“工匠情怀”遍地发芽。 □半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中国潮”,一个逐渐升温的词汇,不仅凝聚着“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的转变,而且见证着“中国质造”向“中国品牌”的迈进。
买国货、用国货、晒国货,已经成为“国潮青年”的一种新的日常生活方式。在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消费品发展报告》指出,过去一年,中国人的购物车里装着的有八成都是国货。
这意味着,Madeinchina,正凭借高科技、时尚范儿,成为新的流行。就连央视主播朱广权也开始“赶潮”,和超级网红李佳琦组成“小朱配琦”组合,开启国货正当潮公益直播。
在“小朱配琦”的推介下,无论“破壁”的九阳豆浆机,还是走出国门的青岛啤酒;无论是颇有人气的马迭尔冰棍,还是向母亲节献礼的吸尘器……无不销势良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品牌释放出的新国货力量。
但是,国货兴起的背后却不仅仅是因为一场直播。
1 中国品牌凭什么能打动人
从回力帆布鞋到巴黎时装周上的运动服装品牌李宁,越来越多的人迷恋上了有故事的国货。而国货消费上,“后浪”的积极性明显高于“前浪”,90后年均支出5307元购买国货,成为主力消费群体。
是什么让国货成了年轻人的新宠?两年前,国际媒体这样评论:“中国消费者们开始发现,中国制造的产品也能够成为品质的代名词。”
到了2020年,不仅国货的品质不输大牌,连外观设计和品牌力也迎头赶上来。互联网扁平化的环境,更是帮助他们寻找到自己的潜在用户,迅速从区域品牌变成全国、甚至是全球化的品牌。
麦肯锡《2020年消费者调查报告》中提到,国际品牌曾经是舒适、现代化、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标志,但近几年,中国企业不再着眼于生产低价产品,而是努力升级产品的品质、性能和价值。消费集中体现了文化自信,最新报告显示新国货起名字不再避讳自己的本土身份,90后消费也不再专挑洋品牌。
2 新国货奔涌的背后是对质量的新定义
从追捧舶来品到喜欢用国货,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制造的品质提升了,性价比更高了。中国的国力也提升了。中国人更加自信了。
一项调查显示,在最新的新国货消费浪潮中,“后浪”的积极性也明显高于“前浪”。淘宝天猫数据显示,90后的人均国货消费金额达到5307元,位居第一。而95后的购物车里,华为、小米等国货更是取代耐克、苹果等国际大牌,成为他们的最爱。
而在国外,外国人买中国货还兴起“逆代购”。越来越多的人从中国往全球“带货”。根据天猫发布的消费大数据统计,外国年轻人爱买中国商品的人数增涨了63.7%,近一年超过14万天猫国货商家的商品远销全球,卖往了214个国家和地区。
逆代购的兴起,反映出新国货在全球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也反映出新国货的品质得到了世界的认同。从辣椒酱到无人机,中国越来越多“爆款”在全球流行。老外也惊叹,来自中国的东西确实好用!
3 国潮兴起的背后少不了创新的赋能
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品牌线上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72%,中国企业正在用创新驱动中国品牌持续高质量发展,创新也已然成为“国货崛起”的力量。因为传统国货的不断创新,频频跨界出招,让年轻人更加偏爱国潮文化。
例如,拥有88年历史的百雀羚,一直都是经典国货品牌中的佼佼者。无论其产品还是创意始终在推陈出新,在产品上实现“减龄”。在“国潮”方面,可以说百雀羚将中国风玩到极致。百雀羚与敦煌博物馆推出联名款彩妆礼盒“敦煌套装”,彩妆与壁画珠联璧合,直播10分钟成交额就破亿元。除了百雀羚,还有大白兔出香水、云南白药出包包、六神出酒等等都在创新的驱动下让国货变得越来越“潮”。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过去。在互联网+的浪潮之下,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品牌创新,才能站稳脚跟,跟上时代的步伐。此外,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也是“新国货”需要努力的方向,这必然少不了工匠精神的赋能。
4 让“工匠情怀”遍地发芽做强新国货
“新国货”概念的崛起,不仅是技术的创新驱动,更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政府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
中国品牌强起来的振兴之路已然徐徐铺开,作为时代的建设者既要坚守正道,秉持工匠精神打造出更多名优品牌;同时也要保持“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始终挺立时代潮头,才能做大做强中国品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这是继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之后,再次发出“品质革命”的号召。我们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由强调产品数量向强调产品质量转变,让质量硬起来的同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打造一批叫得响的好品牌,让“工匠情怀”遍地发芽。 □半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