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509期:第04版 百味国际

文字的记忆

朱金华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2018年初秋,天气还没完全凉下来,和往常一样,夜里10点多我依旧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手机铃声把我的目光从电视银屏上拽过来,拿起手机一看,是远在省城的方英文先生打来的。方老师问候了三两句,就直奔主题,幽默地说:“报告一个不大不小的好消息,吴嘉先生发来几张图片,内容是去年陕西六大名校中考试卷中,你写的那篇《与方英文先生说字》的文章,作为语文科目考题,占18分哩。”我说:“那是沾了方老师名气大的光呀。”方老师说:“从来没转发过此文,完全是因了你文章精彩的缘故。”

放下手机,淡漠了看电视的欲望,沉浸在亢奋快乐中。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文章变成铅字在大众中传播,已经够惬意的了,何况用作考题呢!从上小学一年级考试成绩单下来按时交到父亲手中算起,到现如今在工作岗位上摸爬滚打,时不时还会惊恐考试。这些年来,我对考试并没有好印象,不光是因了我学习成绩一般,还源于本村学习特别拔尖的一个穷家小户刘姓女生,指望依靠上学跳出山沟沟,却眼巴巴未等来录取通知,又没钱补习,只好依依不舍告别校园,嫁到比娘家山势更逼仄的山洼里过活。日子苦焦没压弯脊背,后来知道自己没上成大学不是考场发挥失常,而是被别人顶替,从此她精神恍惚,行为失常。这怎会让人对考试不反感呢……种种怪象,更让人对考试倒了胃口。

最早接触到“名校”字眼儿,还是前几年在县高级中学章校长办公室里,为一个熟人孩子入学之事请校长帮忙,这个孩子把县一中视作最好的高中,除却这所学校宁可外出打工也不愿上学,怎奈考试失利,差几分不能进入就读。恰在此时,一位女教师进来对校长说,西安高新一中要破格录走自己的孩子。校长冷冷地说:“陕西有些名校为提高高考录取成绩,到各县区挖中考排名前五的生源,你的孩子中考成绩是不错,你在这里教学都不愿将孩子留在这里上学,那谁家孩子该留在这里上学呢,你也一起走吧!”校长的话语简短,却掷地有声。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名校”之说。在我看来,在哪所学校上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学生有没有把心思用在学习上。正如写方英文先生的这篇文章,偶然间用作考试试题,搁在前几年我早张狂了,细想想也没啥可张扬的,爱好文学就该把文章写好,就像农民该把庄稼地种好一样。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