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511期:第04版 观察读书

照亮幽暗的生命存在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岩兰花开》是杜文娟老师近期出版的一部关于汶川大地震幸存者生存状况的长篇报告文学。白驹过隙,5·12汶川大地震距今已整整十二年了,它是永远无法忘却的国之殇,对于亲历者和幸存者,那场大地震却是他们真切的生命之痛,刻骨铭心、永世难忘,许多人的生命轨迹因此改变。正如作者所言:“这部作品写的是地震,又不是地震。我写的是人,人的命运。”

书中每一个亲历者的命运瞬间改变,正是人类存在的荒诞虚幻之处,由此这部作品蕴涵了极大的丰富性、深刻性、凝重性。它使我们看到了地震前后个体生活的真实存在,个人命运的神秘莫测以及人性的复杂纷呈。

这部作品提醒我们不要忘却灾难。它是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但人们却会淡忘。淡忘是可怕的,它意味着时光的磨灭。正如列宁所说:“忘记过去即意味着背叛。”作为生者,我们不能忘记这场毁灭了无数鲜活生命,改变了无数生命轨迹的巨大灾难。

作品中各个年龄段、阶层和职业的人,生存境遇让我完全沉浸在他们的诉说中。是的,当我们过着平安幸福的生活时,如果有另一种完全迥异的状态呈现在眼前,一定会有一种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让人一时无法呼吸,它会刺痛我们早已麻木的神经。每个普通个体都需要这种来自阅读的间接生命体验,以平衡我们的精神营养,从而直面惨淡的人生,并勇敢迎接大大小小的挑战。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在这场巨大灾难中毁灭了,它们给幸存者留下的惨痛创伤不堪回首。因此有人告诉作者:“北川是一个碰不得的地方,不要见人就问,老县城出来的人,家家一把辛酸泪。”这样的语言既是真实的,又是诗意的,它具有一种强烈的动人力量。这样的表达是充满文学性的,也是普通人的肺腑之言。北川,作为一个人而存在。

大地震改变了真善美,重塑了假恶丑;大地震改变了人们的情感关系,有的亲人之间选择了相依为命,有的则形同路人。人性虽因这场灾难而赤身裸体,可令人感到无比温馨的是“震区的人还有一个特点,不管哪里发生了地震或者灾难,第一时间捐款捐物,表现得非常踊跃。”爱,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战胜这个世界上一切艰难困苦的金钥匙。

这是一部为历史而写的作品,它的价值会在岁月流逝中更加清晰。如果没有作者的这种书写,有多少人能真切感受到这些幸存者艰难而又坚强的生命存在呢?也许他们会被人们渐渐淡忘。正是因为作者的书写,才让世人走进了他们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他们的生活才有可能呈现更多温暖和亮色。

对于这部作品,作者说:“我对自己的这部作品并不满意,整本书显得很单薄。”这表明了她对自己的创作追求的精益求精。对于这场巨大的灾难,要书写和表达的东西实在是不胜枚举——一方面是国家和民族的回忆和反思,另一方面谁又愿意揭开自己心中渐渐被岁月弥合的巨大创伤呢?正如作者所说:“不管在汶川、映秀、都江堰、绵阳还是北川,采访都非常艰难,随身带着的介绍信都被我翻烂了,却依旧和废纸没有两样。寻求相关机构帮助,要么说不由他们分管;要么说得有主管部门的正式函;要么说这事不由自己负责。然后,会安慰似的补充一句,5·12是个敏感话题,都过去这么久了,为什么还要揭伤疤呢?”采访之艰难,不难想象。这本书整体呈现出的相对单薄和这场灾难的沉重之间,的确还有一定可挖掘的创作空间,但这需要一个个充满良知的作家、艺术家的努力,就让我们在宁静岁月中等待这份深情馈赠吧!

杜文娟老师尽力传递着不幸土地上幸存者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作为一位读者,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己虔诚地阅读,向这位真正行走在苦难大地上的无畏作者致敬。

生如夏花之绚烂,生命永远值得向往和追求。□陈红星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