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体会人间疾苦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街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呼兰河传》
纵然你是以笔名“悄吟”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弃儿》,初识你却是以“萧红”之名的《呼兰河传》。萧红,萧红……当把这二字在心里默念数次后,便会深深地感受到那份因敬仰生命而饱含的热烈的真挚感,像极了“红”色,鲜活地在律动,一片赤诚。可莫名地,隐藏在你身上的那份怅落感,叫人没来由的冷,像“萧”瑟的秋风,吹着满地发了黄的落叶,至空中,俯视着人间疾苦。诚如你所言,“人生本就是苦多乐少。”
走进那条商市街,满眼尽是饥寒交迫的交错映像,不忍看。可是街的尽头,却闪着灯的亮光,像是民族奋斗不息的战火,穿透一切黑暗后迎来的曙光。目睹了一幕幕生死场,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令人触目惊心,寸步难行。是的,你说过,“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
你用朴实、直率的文字直击苦难,毫不掩饰那个时代的真实。你走过了世间太多磨难,可难得的,在呼兰河畔你祖父的那方小后花园里,有你笔下的小美好人间的脉脉温情和美好的童年记忆。
如果说,张爱玲是高傲的,三毛是自由的,那么萧红,便是最能体会人间疾苦的“普通人”。而出逃,便是你这一生颠沛流离故事的开篇。
1 9 3 0 年,因反抗包办婚姻,年仅1 9 岁的你,毅然选择了离家出走,逃离了那个没有祖父的家庭,去追寻心中的爱,或是自由。同年,到达北平,就读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
次年,因无家庭支持,缺乏经济来源,学业受限,生活困顿。在无力的现实面前,那些所谓的生性倔强,才情高傲,自尊……你通通抛开,转而投奔了之前你拼命要逃离的那场包办婚姻的男主角,你的未婚夫汪恩甲。为了避开世俗的指指点点,或是你本就不屑和那般人群共处,二人逃至哈尔滨,同居在十六道街东兴顺旅馆,半年后怀孕,汪恩甲却不辞而别。写信向报刊求助,便认识了你这一生的深爱萧军。此后,人们谈起你俩时,多称“二萧”。
1 9 3 4 年6 月,因“二萧”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以其鲜明的现实主义进步色彩,歌颂人民觉醒、抗争的战斗意识,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但因作品太多揭露了日伪统治下的社会黑暗,引起了特务机关的怀疑。为躲避迫害,“二萧”在共产党的帮助下,逃离哈尔滨,乘船至青岛。同年,你用那部著名的中篇小说《生死场》,在文坛上郑重地留下了你的签名。
1 9 3 6 年7 月,你与萧军的感情裂痕加深。对萧军,你是感激的,是深爱的,是无比依赖的。因为爱的太深,太痛在一起六年,或许是到了该要离开的时候了。为了求得解脱,缓解矛盾,在鲁迅先生的推荐下,你只身东渡日本,而这次,是为了逃离情结。
1 9 3 7 年元月,你回国,至上海。7 月因“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大举进攻上海,为躲避战争,投身抗战文艺活动,此后的一年间,你先后辗转于武汉、山西、西安等地。在与东北籍的日本作家端木蕻良结婚后,1 9 3 8 年又前往重庆,1 9 4 0 年飞抵香港。而这一飞,竟也成了你生命里逃亡的最后一站。留下的那部《呼兰河传》,作了你告别文坛和生命的最绚丽的结尾。
从那个小小的呼兰逃出来,你的一生都在流亡,从北方到南方,从哈尔滨到香港,到死都没有找到那间属于自己的屋子,一直住在不同的旅馆里。一身才华,奈何一生漂零。本觉得“逃亡”一词,用在你这位追求进步,思想独立,充满才情的女性身上,色彩太过悲惨,有些不妥,可是想想,你这一生的走走停停,情感的兜兜转转,比起用词,就你经历的生活本身而言,震撼力和说服力就已强烈太多,文字终究还是显得单薄无力了些。
你在“逃”逃脱那个封建时代给予你的思想桎梏,逃离那份深爱而又不可过分靠近的爱情,逃亡于那个战乱年代遭遇的饥寒与贫穷。是“逃亡”在战火不断的轰鸣下,不仅是你,乃至整个民族,都在那般水深火热的年代里深深挣扎并且逃亡。
我们一路“逃”,不是为了“亡”,而是为了“生”。在充满人间疾苦的这片泥潭里,你从未停下行走的脚步,为那不亡的个人信仰和追求永在,为那不亡的民族战斗精神永生,为那用成千上万献血洗涤后的“黄金时代”的到来。 (陕焦公司)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街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呼兰河传》
纵然你是以笔名“悄吟”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弃儿》,初识你却是以“萧红”之名的《呼兰河传》。萧红,萧红……当把这二字在心里默念数次后,便会深深地感受到那份因敬仰生命而饱含的热烈的真挚感,像极了“红”色,鲜活地在律动,一片赤诚。可莫名地,隐藏在你身上的那份怅落感,叫人没来由的冷,像“萧”瑟的秋风,吹着满地发了黄的落叶,至空中,俯视着人间疾苦。诚如你所言,“人生本就是苦多乐少。”
走进那条商市街,满眼尽是饥寒交迫的交错映像,不忍看。可是街的尽头,却闪着灯的亮光,像是民族奋斗不息的战火,穿透一切黑暗后迎来的曙光。目睹了一幕幕生死场,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令人触目惊心,寸步难行。是的,你说过,“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
你用朴实、直率的文字直击苦难,毫不掩饰那个时代的真实。你走过了世间太多磨难,可难得的,在呼兰河畔你祖父的那方小后花园里,有你笔下的小美好人间的脉脉温情和美好的童年记忆。
如果说,张爱玲是高傲的,三毛是自由的,那么萧红,便是最能体会人间疾苦的“普通人”。而出逃,便是你这一生颠沛流离故事的开篇。
1 9 3 0 年,因反抗包办婚姻,年仅1 9 岁的你,毅然选择了离家出走,逃离了那个没有祖父的家庭,去追寻心中的爱,或是自由。同年,到达北平,就读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
次年,因无家庭支持,缺乏经济来源,学业受限,生活困顿。在无力的现实面前,那些所谓的生性倔强,才情高傲,自尊……你通通抛开,转而投奔了之前你拼命要逃离的那场包办婚姻的男主角,你的未婚夫汪恩甲。为了避开世俗的指指点点,或是你本就不屑和那般人群共处,二人逃至哈尔滨,同居在十六道街东兴顺旅馆,半年后怀孕,汪恩甲却不辞而别。写信向报刊求助,便认识了你这一生的深爱萧军。此后,人们谈起你俩时,多称“二萧”。
1 9 3 4 年6 月,因“二萧”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以其鲜明的现实主义进步色彩,歌颂人民觉醒、抗争的战斗意识,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但因作品太多揭露了日伪统治下的社会黑暗,引起了特务机关的怀疑。为躲避迫害,“二萧”在共产党的帮助下,逃离哈尔滨,乘船至青岛。同年,你用那部著名的中篇小说《生死场》,在文坛上郑重地留下了你的签名。
1 9 3 6 年7 月,你与萧军的感情裂痕加深。对萧军,你是感激的,是深爱的,是无比依赖的。因为爱的太深,太痛在一起六年,或许是到了该要离开的时候了。为了求得解脱,缓解矛盾,在鲁迅先生的推荐下,你只身东渡日本,而这次,是为了逃离情结。
1 9 3 7 年元月,你回国,至上海。7 月因“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大举进攻上海,为躲避战争,投身抗战文艺活动,此后的一年间,你先后辗转于武汉、山西、西安等地。在与东北籍的日本作家端木蕻良结婚后,1 9 3 8 年又前往重庆,1 9 4 0 年飞抵香港。而这一飞,竟也成了你生命里逃亡的最后一站。留下的那部《呼兰河传》,作了你告别文坛和生命的最绚丽的结尾。
从那个小小的呼兰逃出来,你的一生都在流亡,从北方到南方,从哈尔滨到香港,到死都没有找到那间属于自己的屋子,一直住在不同的旅馆里。一身才华,奈何一生漂零。本觉得“逃亡”一词,用在你这位追求进步,思想独立,充满才情的女性身上,色彩太过悲惨,有些不妥,可是想想,你这一生的走走停停,情感的兜兜转转,比起用词,就你经历的生活本身而言,震撼力和说服力就已强烈太多,文字终究还是显得单薄无力了些。
你在“逃”逃脱那个封建时代给予你的思想桎梏,逃离那份深爱而又不可过分靠近的爱情,逃亡于那个战乱年代遭遇的饥寒与贫穷。是“逃亡”在战火不断的轰鸣下,不仅是你,乃至整个民族,都在那般水深火热的年代里深深挣扎并且逃亡。
我们一路“逃”,不是为了“亡”,而是为了“生”。在充满人间疾苦的这片泥潭里,你从未停下行走的脚步,为那不亡的个人信仰和追求永在,为那不亡的民族战斗精神永生,为那用成千上万献血洗涤后的“黄金时代”的到来。 (陕焦公司)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