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园地
为什么要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建议》提出,“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这是解决我国区域之间结构性矛盾、促进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精算平衡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劳动参与率、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也是补齐制度体系短板,优化服务供给机制,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加深理解。
第一,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是均衡我国区域间养老负担,提升制度整体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尽快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解决区域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既是解决当前基金收支结构性矛盾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养老保险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举措。其必要性和有效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建立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是国际通行的一条成熟经验。国际上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绝大多数是实行全国统筹。比如,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俄罗斯等国家,都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政策全国统一,预算统一编制,基金统一征收、管理和运营,待遇统一支付,并且由自上而下垂直管理的机构统一提供经办服务。二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势在必行。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随着我国城镇化加速推进,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人口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加速流动,地区间基本养老保险金收支不平衡、负担畸轻畸重的问题进一步显现,部分省份基金结余增幅放缓而支出加入,收支矛盾日益凸显,对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亟待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三是我国已经具备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基础和条件。2 0 1 0年出台的社会保险法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2 0 1 7 年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2 0 1 8 年7 月1 日起,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迈出了实现全国统筹的第一步。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确保到2 0 2 0 年底全面实现基金由省级统收统支;继续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进一步缓解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省份基金收支压力;统一全国费率政策,单位缴费比例统一调整到1 6 %;统一基金收支管理制度,重点明确中央和地方养老保险责任分担机制。
第二,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促进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快,6 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2 0 2 0 年预计达到1 8 %。人口老龄化是影响社会保障支出的主要因素,将推动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和医疗方面的支出大幅增加,社保制度财务可持续性面临较大挑战。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计到2 0 2 9 年当期将出现收不抵支,到2 0 3 6年左右累计结余将告耗尽;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预计在2 0 2 4 年出现累计赤字。如不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养老保险抚养比将从2 0 1 9 年的2 .6 5 ∶1下降到2 0 5 0 年的1 .0 3 ∶1 。
近年来,一些国家纷纷延迟退休年龄。比如,美国、德国已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 5 岁逐步提高到6 7 岁,日本、韩国则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 0 岁逐步提高到6 5岁,澳大利亚计划2 0 2 9 年将退休年龄延迟至7 0 岁。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 0 岁、女干部5 5 岁、女职工5 0 岁的规定,是在1 9 7 8 年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均寿命不足5 0 岁制定的,同2 0 1 9 年我国人均7 7 .3 岁的预期寿命已不相适应,既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有效供给,也影响了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都明确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的要求。按照《建议》 作出的“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部署,“十四五”期间,将综合考虑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供给状况、社保基金收支等因素,出台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按照小步慢走、弹性实施、强化激励的思路,坚持统一规定同自愿选择相结合,小幅逐步调整,以减少社会震动,争取更多支持。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为什么要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建议》提出,“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这是解决我国区域之间结构性矛盾、促进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精算平衡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劳动参与率、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也是补齐制度体系短板,优化服务供给机制,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加深理解。
第一,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是均衡我国区域间养老负担,提升制度整体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尽快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解决区域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既是解决当前基金收支结构性矛盾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养老保险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举措。其必要性和有效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建立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是国际通行的一条成熟经验。国际上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绝大多数是实行全国统筹。比如,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俄罗斯等国家,都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政策全国统一,预算统一编制,基金统一征收、管理和运营,待遇统一支付,并且由自上而下垂直管理的机构统一提供经办服务。二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势在必行。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随着我国城镇化加速推进,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人口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加速流动,地区间基本养老保险金收支不平衡、负担畸轻畸重的问题进一步显现,部分省份基金结余增幅放缓而支出加入,收支矛盾日益凸显,对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亟待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三是我国已经具备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基础和条件。2 0 1 0年出台的社会保险法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2 0 1 7 年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2 0 1 8 年7 月1 日起,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迈出了实现全国统筹的第一步。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确保到2 0 2 0 年底全面实现基金由省级统收统支;继续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进一步缓解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省份基金收支压力;统一全国费率政策,单位缴费比例统一调整到1 6 %;统一基金收支管理制度,重点明确中央和地方养老保险责任分担机制。
第二,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促进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快,6 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2 0 2 0 年预计达到1 8 %。人口老龄化是影响社会保障支出的主要因素,将推动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和医疗方面的支出大幅增加,社保制度财务可持续性面临较大挑战。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计到2 0 2 9 年当期将出现收不抵支,到2 0 3 6年左右累计结余将告耗尽;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预计在2 0 2 4 年出现累计赤字。如不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养老保险抚养比将从2 0 1 9 年的2 .6 5 ∶1下降到2 0 5 0 年的1 .0 3 ∶1 。
近年来,一些国家纷纷延迟退休年龄。比如,美国、德国已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 5 岁逐步提高到6 7 岁,日本、韩国则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 0 岁逐步提高到6 5岁,澳大利亚计划2 0 2 9 年将退休年龄延迟至7 0 岁。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 0 岁、女干部5 5 岁、女职工5 0 岁的规定,是在1 9 7 8 年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均寿命不足5 0 岁制定的,同2 0 1 9 年我国人均7 7 .3 岁的预期寿命已不相适应,既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有效供给,也影响了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都明确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的要求。按照《建议》 作出的“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部署,“十四五”期间,将综合考虑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供给状况、社保基金收支等因素,出台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按照小步慢走、弹性实施、强化激励的思路,坚持统一规定同自愿选择相结合,小幅逐步调整,以减少社会震动,争取更多支持。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