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患一陪护”催生护工刚需 人才短缺愈发凸显
专家:将护工作为一种专业纳入职业教育
在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全国各地医院严格执行标准化防护,“一患一陪护”已成为常态。一些患者家属“倒班式看护”无法继续,急需全天候护工“补位”。一时间,关于护工人才短缺、是否将护工作为一种专业纳入职业教育中,培养专业化队伍等话题再次引发公众热议。
医院护工成刚需
近日,6 8 岁的长春市民陈宏在遛弯时不慎滑倒,造成盆骨骨折,住院接受手术治疗。他的儿子在外地工作,亲戚也大都繁忙,“一患一陪护”限制了他们的探视和轮流看护,家人很难做到全天2 4 小时与患者“绑”在一起。在病友推荐下,陈宏聘了一名全天候护工,每天2 0 0 元,负责打饭、洗漱等工作。在其照顾下,陈宏的伤情和心情都日渐平稳。
在我国,护工是2 0 世纪9 0 年代兴起的职业。由于护理人员资源不足、老龄化进程加快、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等因素,护工需求量快速攀升。今年,疫情防控再次催生护工刚需。
“近几个月的需求量比以往明显增加,目前已经供不应求。”广州康桥后勤服务有限公司经理蒋丽说。该公司是当地一家大型综合三甲医院的护工和陪护服务供应商,管理着近2 5 0 名护工,相比这家医院的2 5 0 0 多张床位,护工人手明显紧缺。
广东一家科技公司董事长张朋朋开发了一个在线预约护工平台。他介绍,护工和病床的配比一般是1 :1 0 至1 :1 5 ,而近期后台数据显示,某家有2 0 0 个护工的医院一天能接下3 0 0 到4 0 0 个订单护工“一对多”服务比较普遍。
专业护工愈发吃香
3 1 岁的孕妇雷蕾(化名)正在西安市第四医院围产与产科危重症医学中心待产。这里是无陪护病房,家属不能进入,入住前她还心怀忐忑。“住进来我才知道,医疗和护理由医生和助产士负责,还有专门的陪护人员给我们清洁、按摩、翻身、打水、送饭,照顾是全方位的。”她说。
西安市第四医院围产与产科危重症医学中心护理负责人马倩告诉笔者,陪护服务由医院与第三方公司合作,能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在疫情防控期间更凸显优势。陪护人员需持高级母婴护理师证、高级育婴师证,经过岗前培训且考核合格才能上岗,服务期间还要定期做核酸检测。
近年来,成都市慢性病医院也开始施行“管床护士与护工捆绑管理”,让患者在疾病护理和生活护理上达到更高标准。该院的护士与护工的捆绑管理,其实是将责任整合,形成一个更有效的团队,不再是各干各的工作。护士有责任指导护工,强调某一阶段的病人该注意哪些方面的生活护理,而出现护理障碍后,护工有责任与护士一起来解决问题,让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齐头并进,让病患康复得更好。
队伍亟待补缺升级
4 5 岁的黄秀英已经在长春一家医院做了6 年护工。2 0 1 4 年,她从老家广西来到长春,经过一系列培训后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黄秀英告诉记者,近些年明显感觉护工的市场需求量更大了,但是身边很多曾经的工友却已转行了。
“人才短缺是目前护工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卓认为,针对护工行业出现的巨大供需缺口,可以考虑将护工作为一种专业纳入职业教育中,以培养专业化队伍,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同时也能促进更多人将其认同为一份体面的职业,使该群体“后继有人”。
护工队伍也亟待更规范化的管理。据了解,目前我国护工管理模式主要有医院化管理模式、医院和企业双重管理模式、企业社会化管理模式、个体护工无管理模式等4 种类型。
2 0 1 8 年,国家卫健委、发改委、教育部等1 1 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护理员培训和管理进行规定,提示倡导医疗机构建立护理员制度、对医院生活护理进行统一管理是未来护工服务模式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满足我国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举措之一。
□赵丹丹 徐弘毅 蔺娟 董小红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在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全国各地医院严格执行标准化防护,“一患一陪护”已成为常态。一些患者家属“倒班式看护”无法继续,急需全天候护工“补位”。一时间,关于护工人才短缺、是否将护工作为一种专业纳入职业教育中,培养专业化队伍等话题再次引发公众热议。
医院护工成刚需
近日,6 8 岁的长春市民陈宏在遛弯时不慎滑倒,造成盆骨骨折,住院接受手术治疗。他的儿子在外地工作,亲戚也大都繁忙,“一患一陪护”限制了他们的探视和轮流看护,家人很难做到全天2 4 小时与患者“绑”在一起。在病友推荐下,陈宏聘了一名全天候护工,每天2 0 0 元,负责打饭、洗漱等工作。在其照顾下,陈宏的伤情和心情都日渐平稳。
在我国,护工是2 0 世纪9 0 年代兴起的职业。由于护理人员资源不足、老龄化进程加快、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等因素,护工需求量快速攀升。今年,疫情防控再次催生护工刚需。
“近几个月的需求量比以往明显增加,目前已经供不应求。”广州康桥后勤服务有限公司经理蒋丽说。该公司是当地一家大型综合三甲医院的护工和陪护服务供应商,管理着近2 5 0 名护工,相比这家医院的2 5 0 0 多张床位,护工人手明显紧缺。
广东一家科技公司董事长张朋朋开发了一个在线预约护工平台。他介绍,护工和病床的配比一般是1 :1 0 至1 :1 5 ,而近期后台数据显示,某家有2 0 0 个护工的医院一天能接下3 0 0 到4 0 0 个订单护工“一对多”服务比较普遍。
专业护工愈发吃香
3 1 岁的孕妇雷蕾(化名)正在西安市第四医院围产与产科危重症医学中心待产。这里是无陪护病房,家属不能进入,入住前她还心怀忐忑。“住进来我才知道,医疗和护理由医生和助产士负责,还有专门的陪护人员给我们清洁、按摩、翻身、打水、送饭,照顾是全方位的。”她说。
西安市第四医院围产与产科危重症医学中心护理负责人马倩告诉笔者,陪护服务由医院与第三方公司合作,能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在疫情防控期间更凸显优势。陪护人员需持高级母婴护理师证、高级育婴师证,经过岗前培训且考核合格才能上岗,服务期间还要定期做核酸检测。
近年来,成都市慢性病医院也开始施行“管床护士与护工捆绑管理”,让患者在疾病护理和生活护理上达到更高标准。该院的护士与护工的捆绑管理,其实是将责任整合,形成一个更有效的团队,不再是各干各的工作。护士有责任指导护工,强调某一阶段的病人该注意哪些方面的生活护理,而出现护理障碍后,护工有责任与护士一起来解决问题,让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齐头并进,让病患康复得更好。
队伍亟待补缺升级
4 5 岁的黄秀英已经在长春一家医院做了6 年护工。2 0 1 4 年,她从老家广西来到长春,经过一系列培训后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黄秀英告诉记者,近些年明显感觉护工的市场需求量更大了,但是身边很多曾经的工友却已转行了。
“人才短缺是目前护工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卓认为,针对护工行业出现的巨大供需缺口,可以考虑将护工作为一种专业纳入职业教育中,以培养专业化队伍,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同时也能促进更多人将其认同为一份体面的职业,使该群体“后继有人”。
护工队伍也亟待更规范化的管理。据了解,目前我国护工管理模式主要有医院化管理模式、医院和企业双重管理模式、企业社会化管理模式、个体护工无管理模式等4 种类型。
2 0 1 8 年,国家卫健委、发改委、教育部等1 1 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护理员培训和管理进行规定,提示倡导医疗机构建立护理员制度、对医院生活护理进行统一管理是未来护工服务模式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满足我国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举措之一。
□赵丹丹 徐弘毅 蔺娟 董小红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