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新高程测量的主力军“陕西队”
国测一大队三名队员揭晓测量“秘密”
编者的话
1 2 月8 日,珠穆朗玛峰最新“身高”数据8 8 4 8 .8 6 米公布。
1 9 7 5 年,我国对珠穆朗玛峰进行首次测量,并向世界公布珠峰海拔高程为8 8 4 8 .1 3 米。2 0 0 5 年,我国首次在珠峰高程测量中尝试测量峰顶冰雪高度,测得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 8 4 4 .4 3 米。2 0 2 0 珠峰高程测量是继2 0 0 5 年之后,我国时隔1 5 年再次为世界最高峰测量“身高”。
在此次珠峰高程测量中,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简称国测一大队)主要承担了珠峰区域的外围测绘和登顶测量任务。5 月2 7 日,测量登山队队员成功登顶,按照计划开展测量工作。登顶测量中,队员在峰顶停留了1 5 0 分钟,创造了中国人在珠峰峰顶停留时长新纪录。
近日,记者采访了测量登山队队员,国测一大队李国鹏、任秀波、柏华岗,为读者揭晓珠穆朗玛峰新高程测量的“秘密”。
李国鹏:峰顶1 5 0 分钟创中国纪录
我国于1 9 7 5 年和2 0 0 5 年两次成功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其中外业测量任务都是由国测一大队承担的。“接到2 0 2 0 珠峰高程测量任务时,我除了激动之外,更多地感到责任重大。珠峰地区气候、地形等非常特殊,又面临高原缺氧、雪崩等外界恶劣环境影响,测量任务非常艰巨。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尽快配备人员、准备关键仪器设备,如何协调组织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国测一大队队长李国鹏说道。
珠峰高程测量最大的难点在于登顶测量,可以说,成败在此一举,但登顶的过程却一波三折。5 月6 日,登山队第一次出征冲顶,由于北坳冰壁有流雪风险而下撤;5 月1 6 日,登山队第二次向顶峰发起冲击,因受气旋风暴“安攀”影响,7 7 9 0 米以上区域积雪过深,不得不再次下撤。
那时,登山队员的压力很大,珠峰大本营里的气氛甚至有些压抑。在这最艰难、最关键的时刻,珠峰高程测量队临时党支部在珠峰大本营举行了“不忘初心、迎难而上”和“遇到问题怎么办”两次主题党日活动,全体队员面向国旗、党旗进行集体宣誓,立下战书,鼓舞了士气、提振了信心。
5 月2 4 日,冲顶队员从6 5 0 0 米前进营地第三次出发。尽管天气还是不够好,但这已经是今年的最后一个窗口期了,如果把握不住的话,任务就无法在今年完成,所有人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5 月2 7 日1 1 时,听到2 0 2 0 珠峰测量登山队队长次落通过报话机报告“8 名队员全部登顶”那一刻,李国鹏非常激动。
然而还远远没到可以松口气的时候,队员们在峰顶的测量才刚刚开始,他们要树立起觇标,进行G N S S 、重力和冰雪深测量。在峰顶工作,仪器的操作难度会增加很多,一些在山下培训熟练的操作动作,在峰顶容易出现新的问题。
“我在大本营的指挥部里紧盯着电视直播画面,听着报话机里不断从顶峰传来的报告、询问,心里一直很紧张。”觇标竖立过程中,G N S S 接收机数据接口连接出现了问题,通过沟通,拆立3 次才及时解决了问题。为了更好地操作仪器,有的队员摘下氧气面罩,有的摘掉手套……他们在峰顶工作1 5 0 分钟,创造了中国人在珠峰顶峰停留时间最长的纪录。
第二天,仪器设备被运回6 5 0 0 米的前进营,所有的存储卡被队员贴身保管,妥善带回了大本营。“我马上安排专人下载并检查数据,自己却在帐篷外面走来走去,生怕看到卡上一片空白,也担心他们告诉我数据质量不佳。直到他们满面笑容地给我比了一个‘O K ’的手势,悬在我心口的石头才算落了地。”这时,距离队员们成功登顶已经过去了整整3 6 个小时。
任秀波:两次参与珠峰测量
1 5 年前,2 5 岁的任秀波作为一名测量登山队员参加了2 0 0 5 年珠峰高程复测项目,今年已是不惑之年的他再次来到珠峰,百感交集。
“1 5 年前的我初出茅庐,只需单纯地做好登山路线上的重力测量和顶峰仪器操作培训工作就可以了。忍受住高原缺氧带来的一系列身体上的痛苦,向上攀登就行。”
“1 5 年后,我作为有过珠峰测量经历的老队员,从2 0 2 0 珠峰高程测量项目可行性研究,到项目确定、仪器设备研发,再到圆满完成,我参与了整个过程。我明白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珠峰测量项目的决策,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
进驻大本营后,顶峰仪器设备培训是否到位?设备是否能够经得起顶峰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低温?天气不好一旦登顶后交会测量无法进行怎么办?这一系列问题始终在任秀波的脑海里回荡。
登顶那天,任秀波在大本营指挥帐与进行顶峰测量的次落队长沟通了2 个多小时。测量觇标竖立出现问题、接收机数据传输出现故障……都需要大家在极短的时间里作出准确判断。“这一切都和2 0 0 5年我在珠峰所经历的完全不同,能顺利解决问题,度过那两个多小时,真的要感谢2 0 0 5 年我在珠峰的经历。”任秀波说道。
能够参加珠峰测量这样重大的项目,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生中的重要经历。“我是何其幸运,能有机会两次参与其中。让我感到欣喜的是年轻队友的快速成长,他们在继承了老一辈测绘人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优良传统的同时,技术能力方面也随着科技的发展得到了全面提升。”
柏华岗:了不起的中国制造
2 0 2 0 年珠峰高程测量的关键设备是峰顶测量仪器和长测程测距仪器,包括峰顶雪深探测雷达、峰顶温度气压计、重力仪等,这些设备都实现了国产化。
“由于测区环境的特殊性,以及技术方案中对相关仪器设备的特殊要求,有些仪器设备是为该项目特殊定制的,比如峰顶雪深探测雷达、峰顶G N S S 接收机、长测程全站仪和峰顶觇标。”1 2 月8 日,国测一大队项目合作部主任柏华岗说。
觇标由南方测绘常州附件厂生产。“我们是1 月下的订单,正好赶上春节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很多工厂停产停工,我们着急,厂家也着急。等到复工复产后,他们加班加点生产,终于在3 月底完成了觇标所有部件的生产。”柏华岗说。
雪深探测雷达由国测一大队、南方测绘仪器公司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联合研制。柏华岗介绍,雪深雷达要能够透过一定深度的冰雪混合物探测岩石界面,并对检测位置实时定位,探测精度达到厘米级,探测深度至少6 米。
另外,峰顶的G N S S 接收机使用的是上海华测经过一系列抗低温测试改进后的仪器设备;重力仪是由北京奥地探测仪器有限公司和国测一大队在原Z 4 0 0 珠峰型重力仪的基础上,结合2 0 0 5 年相关操作经验进一步研发改装而成;长测程全站仪由国家光电测距仪检测中心为珠峰测量特别研发定制。“这些关键设备全部实现了国产化!”柏华岗激动地说。
为了达到珠峰极端环境的各项需求,所有仪器设备生产厂家全力以赴、通力协作,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设计制造仪器装备,为高程测量顺利完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赵院刚 采写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编者的话
1 2 月8 日,珠穆朗玛峰最新“身高”数据8 8 4 8 .8 6 米公布。
1 9 7 5 年,我国对珠穆朗玛峰进行首次测量,并向世界公布珠峰海拔高程为8 8 4 8 .1 3 米。2 0 0 5 年,我国首次在珠峰高程测量中尝试测量峰顶冰雪高度,测得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 8 4 4 .4 3 米。2 0 2 0 珠峰高程测量是继2 0 0 5 年之后,我国时隔1 5 年再次为世界最高峰测量“身高”。
在此次珠峰高程测量中,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简称国测一大队)主要承担了珠峰区域的外围测绘和登顶测量任务。5 月2 7 日,测量登山队队员成功登顶,按照计划开展测量工作。登顶测量中,队员在峰顶停留了1 5 0 分钟,创造了中国人在珠峰峰顶停留时长新纪录。
近日,记者采访了测量登山队队员,国测一大队李国鹏、任秀波、柏华岗,为读者揭晓珠穆朗玛峰新高程测量的“秘密”。
李国鹏:峰顶1 5 0 分钟创中国纪录
我国于1 9 7 5 年和2 0 0 5 年两次成功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其中外业测量任务都是由国测一大队承担的。“接到2 0 2 0 珠峰高程测量任务时,我除了激动之外,更多地感到责任重大。珠峰地区气候、地形等非常特殊,又面临高原缺氧、雪崩等外界恶劣环境影响,测量任务非常艰巨。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尽快配备人员、准备关键仪器设备,如何协调组织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国测一大队队长李国鹏说道。
珠峰高程测量最大的难点在于登顶测量,可以说,成败在此一举,但登顶的过程却一波三折。5 月6 日,登山队第一次出征冲顶,由于北坳冰壁有流雪风险而下撤;5 月1 6 日,登山队第二次向顶峰发起冲击,因受气旋风暴“安攀”影响,7 7 9 0 米以上区域积雪过深,不得不再次下撤。
那时,登山队员的压力很大,珠峰大本营里的气氛甚至有些压抑。在这最艰难、最关键的时刻,珠峰高程测量队临时党支部在珠峰大本营举行了“不忘初心、迎难而上”和“遇到问题怎么办”两次主题党日活动,全体队员面向国旗、党旗进行集体宣誓,立下战书,鼓舞了士气、提振了信心。
5 月2 4 日,冲顶队员从6 5 0 0 米前进营地第三次出发。尽管天气还是不够好,但这已经是今年的最后一个窗口期了,如果把握不住的话,任务就无法在今年完成,所有人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5 月2 7 日1 1 时,听到2 0 2 0 珠峰测量登山队队长次落通过报话机报告“8 名队员全部登顶”那一刻,李国鹏非常激动。
然而还远远没到可以松口气的时候,队员们在峰顶的测量才刚刚开始,他们要树立起觇标,进行G N S S 、重力和冰雪深测量。在峰顶工作,仪器的操作难度会增加很多,一些在山下培训熟练的操作动作,在峰顶容易出现新的问题。
“我在大本营的指挥部里紧盯着电视直播画面,听着报话机里不断从顶峰传来的报告、询问,心里一直很紧张。”觇标竖立过程中,G N S S 接收机数据接口连接出现了问题,通过沟通,拆立3 次才及时解决了问题。为了更好地操作仪器,有的队员摘下氧气面罩,有的摘掉手套……他们在峰顶工作1 5 0 分钟,创造了中国人在珠峰顶峰停留时间最长的纪录。
第二天,仪器设备被运回6 5 0 0 米的前进营,所有的存储卡被队员贴身保管,妥善带回了大本营。“我马上安排专人下载并检查数据,自己却在帐篷外面走来走去,生怕看到卡上一片空白,也担心他们告诉我数据质量不佳。直到他们满面笑容地给我比了一个‘O K ’的手势,悬在我心口的石头才算落了地。”这时,距离队员们成功登顶已经过去了整整3 6 个小时。
任秀波:两次参与珠峰测量
1 5 年前,2 5 岁的任秀波作为一名测量登山队员参加了2 0 0 5 年珠峰高程复测项目,今年已是不惑之年的他再次来到珠峰,百感交集。
“1 5 年前的我初出茅庐,只需单纯地做好登山路线上的重力测量和顶峰仪器操作培训工作就可以了。忍受住高原缺氧带来的一系列身体上的痛苦,向上攀登就行。”
“1 5 年后,我作为有过珠峰测量经历的老队员,从2 0 2 0 珠峰高程测量项目可行性研究,到项目确定、仪器设备研发,再到圆满完成,我参与了整个过程。我明白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珠峰测量项目的决策,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
进驻大本营后,顶峰仪器设备培训是否到位?设备是否能够经得起顶峰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低温?天气不好一旦登顶后交会测量无法进行怎么办?这一系列问题始终在任秀波的脑海里回荡。
登顶那天,任秀波在大本营指挥帐与进行顶峰测量的次落队长沟通了2 个多小时。测量觇标竖立出现问题、接收机数据传输出现故障……都需要大家在极短的时间里作出准确判断。“这一切都和2 0 0 5年我在珠峰所经历的完全不同,能顺利解决问题,度过那两个多小时,真的要感谢2 0 0 5 年我在珠峰的经历。”任秀波说道。
能够参加珠峰测量这样重大的项目,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生中的重要经历。“我是何其幸运,能有机会两次参与其中。让我感到欣喜的是年轻队友的快速成长,他们在继承了老一辈测绘人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优良传统的同时,技术能力方面也随着科技的发展得到了全面提升。”
柏华岗:了不起的中国制造
2 0 2 0 年珠峰高程测量的关键设备是峰顶测量仪器和长测程测距仪器,包括峰顶雪深探测雷达、峰顶温度气压计、重力仪等,这些设备都实现了国产化。
“由于测区环境的特殊性,以及技术方案中对相关仪器设备的特殊要求,有些仪器设备是为该项目特殊定制的,比如峰顶雪深探测雷达、峰顶G N S S 接收机、长测程全站仪和峰顶觇标。”1 2 月8 日,国测一大队项目合作部主任柏华岗说。
觇标由南方测绘常州附件厂生产。“我们是1 月下的订单,正好赶上春节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很多工厂停产停工,我们着急,厂家也着急。等到复工复产后,他们加班加点生产,终于在3 月底完成了觇标所有部件的生产。”柏华岗说。
雪深探测雷达由国测一大队、南方测绘仪器公司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联合研制。柏华岗介绍,雪深雷达要能够透过一定深度的冰雪混合物探测岩石界面,并对检测位置实时定位,探测精度达到厘米级,探测深度至少6 米。
另外,峰顶的G N S S 接收机使用的是上海华测经过一系列抗低温测试改进后的仪器设备;重力仪是由北京奥地探测仪器有限公司和国测一大队在原Z 4 0 0 珠峰型重力仪的基础上,结合2 0 0 5 年相关操作经验进一步研发改装而成;长测程全站仪由国家光电测距仪检测中心为珠峰测量特别研发定制。“这些关键设备全部实现了国产化!”柏华岗激动地说。
为了达到珠峰极端环境的各项需求,所有仪器设备生产厂家全力以赴、通力协作,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设计制造仪器装备,为高程测量顺利完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赵院刚 采写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