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640期:第01版 首版

以初心铸匠心

记三秦工匠、法士特集团首席技师张超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张超可是个大能人,大家都叫他‘全能张’。”说起张超,同事们都这样评价他。今年36岁的张超,是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法士特集团)工程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试制车间首席技师。

近日,记者走进法士特集团工程研究院试制车间,看到张超正在数控机床边耐心指导新员工调试新产品。

竞赛中彰显自我

2000年,张超考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机床加工技术专业。凭着对数控技术的兴趣与热情,在学校时就获得了省级数学建模二等奖和数控技能大赛省级第七名。

2005年,他应聘进入法士特集团壳体一车间,成为一名机床操作学徒工。因为对知识的渴望,对新鲜事物探索的欲望以及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韧劲,深得当时已经50多岁的高级工程师黄万长喜爱,收为“关门弟子”。

“师傅是爱学习、爱钻研的人,我也是从他身上学到很多。”张超说。在黄万长的培养下,他的技能突飞猛进,很快在一起进厂的40人中脱颖而出。

2006年,他代表公司参加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陕西赛区选拔赛,在职工组数控铣比赛中,取得了陕西省第二名的好成绩,并代表陕西省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总决赛,荣获全国优秀选手称号,并被授予陕西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2009年,公司从日本进口一批全新设备,让当时只有25岁的张超担任加工中心班组长,他带领20名新员工迎接挑战。班组成立第一年,就被评为全公司优秀班组。日后,这个年轻的班组在全公司一直名列前茅。

创新中挑战自我

2011年,公司成立国家级研发中心,在公司内部招聘优秀员工组建试制车间,张超第一个报名。 

“试制产品,每一步都要自己探索。”张超说。在一次外方体系审核中,国外专家提出壳体零件标识无法追溯、加工刀具寿命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张超了解情况后,运用数控宏程序对数控系统进行二次开发。经过十几个小时多次调试和验证,他利用加工中心雕刻系统实现了零件的标识追溯,同时利用系统宏变量累加刀具加工时间,达到刀具寿命报警提示,实现刀具寿命管理,零成本解决了国际客户质量审核提出的技术难题。

在试制中,张超力争通过优化程序、补偿精度等手段,将零件公差控制在设计公差的一半。他参与试制工作的“电控液力缓速器”以全新的传动系辅助制动安全装置,打破了国际先进公司技术壁垒,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先后多次荣获国内及行业大奖。

近年来,他参与20余项技术创新项目,申报授权国家专利4项,多次获得公司技术创新项目及科技创新成果奖项,每年可为公司节约资金近400余万元。 

“张超摸索出来的经验是公司关键产品试制过程中的‘定心石’。”试制车间主任赵玉春说。

实践中匠心传承

“工匠精神就是要把事情做到极致。”张超说。经过多年的努力与研究,张超已经对公司所有产品的结构、性能参数、加工流程、工艺技术等了如指掌。先后获得陕西省“最美青工”、省机械冶金建材工会系统“产业工匠”称号,2020年被评为陕西省“三秦工匠”。

在产品质量方面,张超始终坚持零容忍,他经手的产品不能有一点瑕疵。“他对徒弟既严格又热心,在工作中一丝不苟,把自己的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带领大家一起解决问题。”徒弟张双喜说。

近年来,张超每年都带出来2-3名徒弟,通过传帮带使越来越多的员工成为公司技术骨干,其中有12人顺利取得技师资格。

2017 年,公司提出“555”人才战略目标,即培养 50名高级管理人才、50名技术专家和50名高技能法士特工匠。作为公司特聘“首席技能培训师”,张超已完成公司技能工人培养课程体系及培训教材的开发,全年培训各类技能工人600余人,已经培养了21名法士特工匠。

除了技术上自信,他还系统学习了管理知识,在2014年获得MBA学位。“‘活到老、学到老’是我从师傅身上传承的。我也会以初心铸匠心,引领更多技术工人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张超说。 

本报记者 牟影影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