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020期:第04版 憩心亭

豆腐年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四十年前,吃豆腐跟吃肉一样难尝。

物资匮乏,紧俏商品一律凭票供应,布票、油票、粮票、肉票等林林总总、五花八门。豆腐算副食品种,需持副食票才能限量购买,城市居民大概每月每人供应几两,这是规矩操守。

俗话说:“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1978年是我队的丰收年。临近过年,我们知青的外屋北墙面,悬挂着不少苞谷棒,一串串、一溜溜,遗憾的是有的已被老鼠咬成了豁口状,老鼠糟蹋,看着心疼。要过年了,多少总得给家里带点啥。于是,突发奇想,想用所剩的苞谷换成豆腐,一经打探,有人说邻村大石头村有家豆腐坊,远近闻名,村中不少人都在此兑换。我决定把剩余的苞谷剥成颗粒,全换成豆腐,好回家过年。

邻村大石头处在我村正北方向,隔村相望。一到村口,随口一问,便得知豆腐坊的准确方位。依稀记得,豆腐坊在村子的南头,小房套大房,低矮的门头是用厚厚的草帘子当棉帘,遮风御寒。进了豆腐坊,阴暗潮湿的棚户屋黑漆漆,多亏有通风见阳的砖孔墙,我才看清两边摆放着几个半人高的瓮,细瞅,里面浸泡着黄豆;穿堂而过,人手好几位,有烧地灶的、有倒黄豆的、有拎水桶的,个个忙得不亦乐乎。里面好几台叠加的圆盘石磨,发出有节奏的声音,磨盘内有磨轴,而且上扇居中有个孔,是送入豆子的进孔。两片磨盘之间是一圈一圈的石齿,磨盘一转动,豆浆就从磨盘里面流出来。还有一个放磨盘的铁圆盘,边上留一口子,显然,这就是磨豆腐的家当啊。

“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毕竟我们是城里人,你看也罢,问也好,主家有问必答,毫无戒心。他告诉我们,豆腐的生成主要经过:碾片脱壳、浸泡、磨豆浆、过滤去渣、煮沸、加压成形几道工序,哪一道工序都疏忽不得。磨好的豆浆流进箍着棉纱布袋的水桶里,经过清水沥清,棉纱袋子里就剩下了豆腐渣。过滤好的豆浆倒入大铁锅中,在地灶的烈焰下,煮沸煎熬,接着,鲜美清甜的豆浆就好了。等豆浆温度降至八九十度的时候,豆浆表层会凝结一层皮,用指头粗的木棍轻轻挑起,挂在阴凉处晾干,一张光洁柔韧的豆腐皮就制成了。在去了豆腐皮的豆浆里放入适量的卤水,用舀饭勺子在豆浆上轻轻旋转,顺势将卤水慢慢倾入,稍等片刻,豆浆慢慢结块下沉,就可欣赏“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的精彩画面。特别这最后一关,我颇为好奇,工人取几块槽形木板,板面呈方格状并各垫上一块白布,然后用木勺或铁瓢将已凝结的豆腐花舀到几块木板槽里,用槽里的白布盖住,再压上一块木板和石头,令其减少含水量并成形。最后,只见操作工人搬开石头和木板并将其反转过来,除去白布,一板乳白色呈方格状的豆腐便新鲜出炉了。这种原始传统制作豆腐的场面令我大开眼界。

当年至于一斤苞谷兑换几两,我早忘了。我用两袋苞谷,换了二十来斤豆腐,回城的路上,洋洋得意、满心欢喜,心想,家里过年终于有豆腐吃了。

甭说,豆腐白格生生、柔软爽口,营养丰富、老少皆宜。我把这些豆腐拿回家,家人喜出望外。特别是常年围锅台转的母亲,好像家中从未有过这么多的豆腐。那年春节,母亲变着法儿做豆腐,蒸豆腐、卤豆腐、麻辣豆腐、油炸豆腐、粉条白菜炖豆腐……

那一年,我把豆腐咥咋咧,正儿八经过了一个豆腐年……

□张翟西滨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