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715期:第04版 专题

岁月流转间 光影故事长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一块白色幕布,一张案板,一束昏黄灯光,七紧八慢唱念做打,一抖一动间,皮影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的灵动,展现出人生百态、历史沉浮。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幕影文化娱乐形式,中国皮影艺术是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不可或缺的精巧明珠。

鳌,传说中的海中大龟,形似龙。

皮影戏,作为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兴于汉朝,盛于唐宋。《海阳竹枝词》有着这样的描写:“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环佩姗姗连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说的就是汉武帝思念爱妃的典故,这也是皮影戏的最初来源。

我国幅员辽阔,皮影流派众多,各地的皮影也极具当地特色,但皮影的制作大多相通。而皮影戏中所用平面人偶以及场面景物,则是民间艺人历尽多道工序,再经过雕刻、上色才赋予皮影最终的精魂。

新锐小徒

在西安曲江音乐厅旁,坐落着陕西唯一一家以皮影为主题的西安市明清皮影艺术博物馆。穿过静谧的门厅,一束暖光从顶端倾泻而下,洒在了一只旧皮箱上,缓缓走近,能看到旧皮箱上那斑驳的印记,皮箱周围的光晕,似乎也散发着古老的气息,伴着馆内柔和的曲调,顷刻间,仿佛带我们穿越回古代热闹的戏场。

展馆内灯影交错,明亮的展柜陈列着皮影的头茬、身段、仙桌妆台、神怪动物、车辇布景,样样精美绝伦,个个栩栩如生。有山海经中的混沌巨兽,也有戏曲剧幕里的生旦净丑,有古代帝王的象车龙撵,更有富贵人家的福寿仙桌……馆内展出的皮影以陕西东路皮影为主,还有部分灰皮影精品。每一件藏品都承载着皮影匠人天马行空的创造力和精湛高超的雕刻技艺。

博物馆前

皮影文创产品

刻刀

今年年满二十岁的郑艺村是这家博物馆的实习生,源于爱好,在馆内学习已有一个月,初到三天,便对馆内藏品如数家珍,他向我们详细讲述了馆中每件藏品的典故以及古代服饰、建筑、风俗文化的讲究,还有馆内两幅重量级藏品《闹龙宫》和《白蛇传》,可谓“镇馆之宝”。通透的灰皮影,搭配温润的矿石颜料色泽,在富丽堂皇的深海龙宫,孙悟空对龙王所示宝物甚为不满,从椅子上腾空而起,遂向龙王大打出手,吓得龙王接连后退。光影间,孙悟空的飞扬跋扈,龙王的惊慌失措,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让我们在感受陕西皮影魅力的同时,也对陕西这一享誉全国的民间艺术有了更深了解。

“现在我没事就练习磨刀,有时候一磨就是一下午。”郑艺村说,“磨刀并不是师父教了技巧自己苦练就能练出来的,很多时候要靠感觉,找好了角度,掌握了力度,还要把两边磨得一样光滑,若是刀刃只有一边光滑,推皮的时候是推不下去的。有时候就是那灵感的一瞬间,找到了磨刀的感觉,很快就能磨好,可有时候却要磨很久很久。磨刀有时候磨的不仅是技巧,更多时候磨的是心性和韧性。所以有些学皮影雕刻的人,磨刀的阶段磨着磨着就放弃了。”说罢,拿起手边的刻刀,边磨边向我们展示着。

实习生郑艺村

同样缘于喜爱,黄思璐在馆内跟着老师学习已有两年之久,二十四五的年纪,平易逊顺的女子,伏在案桌上,推皮走刀,一遍遍练习着皮影的雕刻技法。“最开始跟着老师学习的时候,每天磨刀要磨五个小时,现在才开始慢慢练习推皮走刀。”当问及她为什么年纪轻轻会来学习皮影时,“一方面我是因为喜欢皮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男朋友在这里工作,所以有空的时候,我都在馆内待着。”说完,甜美白皙的脸颊有些泛红,娇羞且甜蜜。身为美术老师的她,课余时间就会来练习,工具盒内已经磨好的数把刻刀,更像是时间印记,向我们展示着她在学习皮影道路上的点点滴滴。

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皮影在很多年轻人及游客的印象中,或许只是裱在框里,在景点摊贩那里售价几十元钱,激光雕刻的皮影纪念品。而真正喜爱皮影艺术的“影友”们,更多是来馆内寻求老师傅手中精心制作出的皮影艺术品。

师傅老王

四十岁的王可已经深耕皮影雕刻技艺二十多年了,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华阴人,他从小便对皮影有着特殊的亲切感。“当时师傅不轻易收徒,我就每天下班去观摩学习,‘软磨硬泡’一段时间后,师傅给了我一块厚木板,让我先做二十把刀柄。”一个月的焚膏继晷,满手血泡的他带着做好的二十多把木柄刻刀回到师傅面前,他与皮影雕刻的故事,从此拉开序幕。

皮影手艺人王可

“你们看这个绒球的花纹,细密紧凑、纹路清晰,衣服的镂花线条流畅自然、刀口圆润。”王可轻轻捧起桌上的一个皮影,向我们展示,“这样一个皮影作品需要三千多刀才能刻成,每一刀、每一道花纹都有雕刻师倾注的情感和想法,最终成就细腻生动有灵气的作品,这些是激光刻制无法实现的。”就像是介绍自己的孩儿一般,他的眼角眉梢有掩不住的自豪和兴奋。在他看来,激光刻制和手工雕刻的皮影有着霄壤之别,手工的精心雕琢,赋予了皮影艺术品别样的思想和温度。“这个是混沌,雕工精美、色彩饱满艳丽,与馆中陈列的一样。”他左右滑动着手机相册,如数家珍般展示着他的得意之作,眼里溢出的喜悦、拇指上交错的刀疤在屏幕微弱的光下依稀可见,那历尽沧桑的手,仿佛让我们看到皮影手艺人一路走来的艰辛和初心不改的坚韧。

“牛皮材料很珍贵,刚开始我们只能用师傅雕刻剩下的下脚料来练习。下脚料尺寸很小、形状也不规范,用手很难固定,推皮走刀时手上经常会被划出一道道血口子。”乍见心欢,久处亦怦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艺,他对皮影雕刻愈加着迷,为此他辞去了教师工作,二十年来如一日全心钻研皮影艺术,将皮影的制皮、过稿、雕刻、上色、熨平、装订、联结等二十四道工序了熟于心,练就了扎实的匠人功底,作品也达到了馆藏级别。“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皮影匠人们代代传承的技法,一道都不能少,一步也不能马虎。尤其是选皮的时候,要根据皮影作品的不同选择薄厚适中、大小相宜的牛皮,这就十分考验雕刻师的前瞻和预判能力,只有经过积年累月的实操和练习,才能逐渐掌握每道工序的精髓。”

手工制作的皮影绒球

在他的工作台上,时常放置着厚厚的一本皮影图册,书皮处已有磨损,闲暇时,他经常翻阅学习,不断领会传统美学、找寻创作灵感。“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更多的经典皮影作品复刻出来,向更多人展示我们的皮影文化。”谈及这些,王可眼中那闪烁的光芒似乎也让我们看到了皮影艺术未来的希望。


蜈蚣

象车

花架

传承创新

五尺生绢登戏台,悲怆古朴唱离合。说不尽的千古愁,唱不完的离合曲,皮影艺术就像一坛醇馥幽郁的老酒,似乎只有懂的人才能品味这古老难言的滋味。

如今几年,随着新生事物以及电影、网络的冲击,皮影还是没能躲过时代浪潮的冲击,如今也遭遇了后继无人的窘境。

“皮影传承面临的困境是双重的,一方面现在陕西省内能将皮影制作的全套工序都精通的师傅可谓凤毛麟角,大都是专攻某个关键工序,另外愿意沉下心来学习这门手艺的年轻人也是少之又少,虽然之前也有过来这儿学艺的年轻后生,但是真正能坚持下来的,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谈及皮影的传承,王可师傅眼中闪过一丝落寞。“也能理解,现在的年轻人都有工作在身,即便是真正热爱,这门手艺也无法成为谋生的手段。”说罢,望向窗外的神情中透着更深的忧愁,似乎也是在等待那个可以倾囊相授的有“缘”人。据王可师傅介绍,博物馆馆长运营的初衷,就是想将皮影艺术传播出去,带领更多人走进皮影的缤纷世界。“现在馆内一部分收入是靠政府扶持,多数时候还是亏损状态。即便是免费参观,平均每天到馆人数也就1 0 人左右。行业内,也把皮影和现代艺术做了一些融合创新,之前也为陕西大剧院雕刻过两个‘山神’‘水神’巨幅皮影,就是创新式皮影。我们目前复刻出的明清皮影,以后也将作为展览品出去展出。”

去年1 1 月,博物馆已迁至新址,馆内入口的位置,还陈列着将古老皮影艺术与时尚现代元素相结合的文创产品。“后期我们还会与唐蒜铺子合作推出沉浸式多媒体互动皮影秀,这个就是我们设计的演出门票。”郑艺村指着展台上一沓精美的卡片,热情向我们介绍,“我们还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皮影元素的文创产品,水晶龙宫鞋盒、披头士鼠标垫、虾兵蟹将文件夹、东海志异扑克牌等等……以后会在橱窗展台集中展出。”

如今皮影艺术正以全新的姿态欲迎世人赏惜。如果说博物馆的藏品是为了保留古老的传承,那么如今对于皮影创新的种种探究,或许能为古老的皮影艺术开辟出一条更新更广的道路。

一调曲,一座城,一张皮影诉传承,若您到西安古城,不妨放慢脚步,品一壶清茶,观一场皮影,品味这皮影艺术的前世今生。   (本报记者  胡睿琳 实习记者  宁黛艳)

扫一扫 看网页



皮影的艺术特色


皮影戏,是傀儡戏的一种,包含影偶、乐器、剧本、灯光、演员等因素。

表演手法

唱腔特色:皮影戏唱腔起唱部分的头两句叫曲头,唱腔的最后两句称曲尾,中间大部分唱腔叫曲身。声腔中多结合道情、蒲剧和眉户。

板式结构:皮影戏的板式主要有慢、中、快、散四种,此外还有叫板、摇板、散板、回龙等,伴奏乐器丰富多样。

表演剧目:皮影戏的演出,有历史演义戏、民间传说戏、武侠公案戏、爱情故事戏、神话寓言戏、时装现代戏等。从革命战争年代起到解放后,新发展出时装戏、现代戏和童话寓言剧等。

造型

造型平面化:皮影戏在演出中展现出没有正面只有侧面的形态,由此突出了其造型的平面化。

造型戏曲化:皮影是个艺术综合体,人偶结合曲艺共同完成演出。各个地区有不同的戏曲样式,皮影人偶的扮相也就更加多样化、戏曲化。

流派

经过几千年的时间,与不同地区的方言、习俗融合后,皮影有了各式各样的风格与流派。皮影戏也逐渐有了许多流派,如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华县皮影戏……

浙江皮影:海宁皮影戏自南宋传入,即与当地的“海塘盐工曲”和“海宁小调”相融合。曲调高亢、激昂,宛转优雅,配以笛子、唢呐、二胡等江南丝竹,节奏明快悠扬,极富水乡韵味。

陇东皮影:陇东皮影的创柞擅用夸张变形,人物头大身子小,身体上窄下宽,手臂过膝。面部形象除有个别丑角、鬼怪之类为四分之三的半侧面,一般都是正侧。

陕西皮影:陕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线条优美生动有力度,有势有韵,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部位,常常饰有不同的图案花纹,整体效果繁丽而不拖沓,简练而不空洞。

异域风情: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印尼不少地方,皮影戏至今仍然是神圣的,是许多宗教仪式和节日庆祝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