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021期:第02版 专题新闻

产业引领“蝶变”路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夏日的洋县黄家营镇,青山环绕,水泥路环山而建,通进村、延至组、流向户,纵横交错的新修道路,串起了巴山深处一座座美丽乡村。

近年来,黄家营镇党委、镇政府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着力点,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群众的脱贫之路越走越宽。

6月19日,在三岔村扶贫互助资金合作社的袋料香菇产业基地,贫困户刘云霞正在棚内忙碌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一边劳动一边说:“去年我家发展袋料香菇500袋,收入1770元,今年又增加了300袋,收入可超过2600元。”

据了解,三岔村共有贫困户170户,为了解决贫困户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的难题,黄家营镇利用产业补助资金,采用袋料香菇托管方式,去年为三岔村户均发展袋料香菇500袋。贫困户张伟建起塑料大棚,发展袋料香菇3.5万袋,年收入7万余元。

为让贫困群众得到最大实惠,三岔村扶贫互助合作社与洋县超原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洋县建成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争取产业资金52万元,通过“企业+扶贫社+贫困户”的形式,将全村122户贫困户纳入合作社,户户参股,按股分红。

在扶贫工作中,黄家营镇扎实推进“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特色产业扶贫行动,确定了以食用菌、中药材、生态养殖为主的产业发展思路。目前全镇已形成了以真符、骆驼项、石家坎、三岔等村为主的香菇种植基地,以蔡坝、三溪关、庞湾、华沟等村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以桃溪、四郎、庙坝、寨沟等村为主的生态养殖基地。

蔡坝村千亩黄姜长势喜人。贫困户张会莉自信地说,今年她家种植的10.7亩乌药、黄姜等中药材,收入可达3万元,她家还享受产业补助1万元,脱贫不成问题。据了解,在蔡坝村,像张会莉一样种植中药材年收入3万元的村民就有20多户。(康传义 张恤民)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