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726期:第02版 综合新闻

刷视频看直播作息不规律玩微信学理财经常被骗

银发族上网成瘾引发新矛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孩子一直挺支持我玩手机的,都觉得我上网后思维开拓了,交流沟通也顺畅多了,可最近却频频给我提意见,限制我做这个,不让我干那个!”近日,现年6 1 岁的咸阳退休职工贺玲玲很苦恼。

微信晒照片、刷抖音、听音乐、转发新鲜事,还有网购……这些已成为越来越多像贺玲玲一样的准退休、离退休职工每天生活的常态。在子女们的“大力支持”下,他们不仅拓宽了眼界,还认识或联系上了不少新、老朋友,退休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只是,作为触网新人,这批“老江湖”也难以把控自己,出现了易沉迷、辨识度低等一系列问题。不少子女发现,起初的“有同感”“好交流”“越来越新潮”,逐渐被“固执”“疯狂”“可怕”所取代,自己的好言相劝竟变成与父母沟通的“新矛盾”,以至于大家紧急呼吁,各种网络平台能否效仿“青少年模式”,给父母也设一个“老年模式”。

1  现象:问题频频 有些让人担忧

说起母亲近一年来刷抖音的经历,职工王飞懊恼地直摇头。他说,母亲在孙子孙女的影响下,开始玩起了抖音,看孩子发的小视频或者一些有趣的内容,母亲不仅挺开心,还给他们讲一些相处之道,大家的关系和谐了不少。

但是,好景不长,王飞就发现了新问题。“母亲有时候刷抖音直至凌晨两三点,作息严重不规律不说,还动辄相信视频里那些骗人的理财、抢购什么的。”王飞有些无奈,“这一下可急坏了我,只是上瘾还好,被乱七八糟的套路‘洗脑’可不是开玩笑的!”

像王飞母亲这样刷短视频上瘾,甚至陷入各种套路的老年人不在少数。

“五一”前夕,西安北郊一职工杨敏的父亲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一条攒够剩余数额即可提现的视频,“转发十几个好友就能轻轻松松拿到6 0 0 元”的说法让他着了魔。

大半夜的发链接让别人帮忙助力,别人没看到,他还要打电话过去“专门交待”。甚至为了最后那几分钱,不惜被平台诱导花几十元钱购买金币助力。眼看着越来越接近,却始终无法凑齐,他还使劲埋怨杨敏不发动自己的亲朋好友支持他。

“这不是父亲第一次上当受骗了。”杨敏的抱怨中透着无奈。“年前,他刷到一条讲理财的短视频,感觉像捡到了宝,整个人的精气神和说话的语调都不一样了。”

相比刷视频易上当,更让子女头疼的是,父母用微信转发一些信息时,难以分辨纷繁复杂的内容,稍有不慎容易违法犯罪。

“大家请注意,某某小区发现数位新冠肺炎患者,小区已经封了……”春节前一天,父亲随手转发的几则“内幕消息”让刘亮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查遍所有大型新闻网站,都未找到任何与这两件事有关的新闻。经他仔细查看那两条链接的内容来源,确信是“三无网站”无疑后郑重告诉父亲不要再转了,转发这种虚假信息是要负法律责任的,甚至有可能会被判刑。

2  影响:引发矛盾 改变迫在眉睫

某互联网调研机构数据显示,截至2 0 2 0 年5 月,我国5 0 岁以上“银发群体”移动设备活跃用户已超1 亿,而且看短视频成为了准退休职工、退休职工们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在当年5 月份,中老年人当月人均使用快手、西瓜视频、抖音的时长分别达8 0 0 分钟、1 0 0 0 分钟、1 5 0 0 分钟。

可以说,相较于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8 0 、9 0 后,老年人触网时间较短,互联网带来的新奇感受要远远高于年轻人,更容易上瘾。

这种“上瘾”带来的直接负面影响就是各种被骗。

对于母亲,王飞只能善意地提醒,话说多了,老人还不高兴,甚至以“老江湖”的资历数落他不懂。如今,王飞家里尽是母亲在链接里买回来的“劣质品”,用也用不上,扔了又可惜。

杨敏的父亲被“高手老师”拉进了一个微信群,强烈推销他购买几千元的课程。杨敏及丈夫再三劝说,父亲依然深陷“学会了投资几天就能赚回多少倍”的承诺中,还教育他们“正是因为不懂生财之道,才把日子过得紧巴巴”。

梳理各种“骗老伎俩”,记者发现,假冒官方账号、以“点赞抽奖”为名假装送福利、称兄道弟诱导互动见面诈骗、通过猎奇伪科学等内容骗取互动等不良内容,让人防不胜防。尤其像一些冒充其他机构、公众人物,或在文字描述中写出“对方是你的通讯录好友”等欺骗性话术,并非是老年人擦亮双眼就能避免的,着实让子女担忧,甚至到了迫在眉睫需要重视的地步。

“太可怕了,我不可能一天老盯着自己的父亲。”看到个别网站平台弹出的“青少年模式”,杨敏觉得,相关平台是时候推出“老年模式”了。

在记者调查中,这一观念和想法也代表了广大子女的心声。

很多子女一致认为,因为老年人触网时间较短,他们对于网络上谣言、广告、诱骗内容等的识别能力普遍较低,尤其对一些冠上了相对权威机构名头的信息,老年人往往都会选择相信。所以,“老年模式”是时候推出了。

3  建议:疏堵结合 多管齐下改善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准退休、退休职工,因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将成为重要的社会和家庭问题。那么就相关问题,老年人自身、子女以及社会究竟该如何正确对待?记者采访了大康心理咨询师贾晓娜。

“职工退休后空闲时间更多,人际交往变少,生活内容发生较大的变化,生活节奏也与退休前不同,很多人退休初期的适应问题比较明显。”贾晓娜说,为了填补生活空白,加之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智能手机承载的微信、抖音、直播、购物等程序又能快速满足人们与他人交往的需求、填补碎片时间等,因而手机的使用和依赖问题在老年人的生活中也日益凸显。

贾晓娜认为,智能手机在发挥作用的同时,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心理机能老化的客观原因,老年人在接触网络时凭借在以往工作生活中形成的经验来处理和应对新时代的新问题,难免会出现辨识不明、应对不力的情形,可以在积极引导老年人用好智能手机,支持各平台推出“老年模式”外,从三个方面进行调节和改善,让自身积极调节、家庭足够支持和社区主动干预形成三位一体的退休后生活情境,从根本上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

贾晓娜建议广大老年人,应当主动积极适应退休生活,经过一年左右的退休适应期,逐渐建立新的生活秩序,倡导和建设“与其闲死,不如忙死”“挑战老年,拥抱生活”“走出家门,服务社区”等理念,具体可以进行如锻炼身体、真实的人际交流、参加社交活动、社区公益活动等。

“作为子女,首先要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甘愿上当受骗’的固执行为背后可能有着恐惧老化、孤独感受或抑郁体验等深层次原因,子女们平时应多抽时间陪伴父母,多带孩子回家看看,不要只是用社交软件或电话与父母沟通联系;协助老年人回归或重建新的‘家庭关系’,家庭完整、家庭和睦才是消除老年孤独的根本途径。”贾晓娜说。

贾晓娜特别提到了社会作用,尤其是社区。她认为应当发挥基层组织的社会支持作用,为社区退休人员提供“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等服务,关心退休人员的身心健康,组织开展社团性活动,增添健身器材、图书室等配套设施。

本报记者  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