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的幽默
陈忠实
陈忠实总体上是一个谨重的人,方正的人,然而并不失其幽默。他不算风流倜傥之士,不过陈忠实的性格也绝非枯燥乏味。实际上他有自己的幽默,且具独特的语言和神气。唯当着情意深厚的朋友的面,他的幽默才会发生。
李康美小陈忠实十岁,是一个内敛的作家。1 9 8 4 年秋天,陕西省作家协会举办读书班,数月之间,他基本上都是在房间读书,吃饭和如厕也躲着人。陈忠实注意到了李的小说,有一天,推门至他的房间聊起来。针对他的腼腆和拘谨,陈忠实笑着说:“你咋是这货!”接着说:“关中东府都是这货,只顾闷头弄事。”由此他们成了朋友,诚恳交往几十年。
大约是1 9 8 6 年,陈忠实想跟李康美深入交流一次,便住到了一个即将废弃的卫星测控中心招待所。招待所在渭南,是李找的。白天乘车赶路,晚饭以后又在山沟里转了两个小时,李怕陈忠实累,遂叮咛他休息。陈忠实呵呵地笑了:“你咋是这货!我从西安跑到这里,就是要跟你谝几天。如果各自睡觉,我倒是跑啥呢!今黑咱谝!”
他们便讨论作家之间的称呼,非常欣赏省作家协会的传统:不管是老的还是小的,胡采就是老胡,王汶石就是老王,杜鹏程就是老杜,什么主席的头衔或副主席的头衔,都免了。炎夏,天热,招待所既无空调,也无风扇,他们浑身冒汗。陈忠实便脱了套衫,笑着说:“你这货还愣啥呢,两个男人你倒是怕个啥!”李康美也便脱了套衫。作家就光着膀子,探索文学与政治、婚姻与爱情及男女关系。涉及隐奥,拒绝规避,直抵种种问题的本质,不知东方既白。连续交流了三天,是这两个作家最快乐最轻松的日子。
2 0 0 9 年,李康美动了一次手术。五天以后,陈忠实到医院来看他。坐在李的床边,陈忠实先从挎包里取出四个大信封说:“哥给你带了几幅字,你送关照过你的领导和大夫吧!知道不?你这货,要感谢一下呢!”又取出一个厚厚的小信封,塞进李的枕头下面说:“你这货现在是病号,哥对你要实惠一些。”李不接受,想掏出小信封,陈忠实压住他的胳膊说:“对咧,对咧!”又嘱咐他:“啊!你这货以后也不敢喝酒咧!”李为之动容,陈忠实劝他说:“对咧,对咧,你这货还咋?”
所谓这货,属于关中方言。当它指人的时候,含有喜欢、亲昵和调侃的意思。通常它是长者用诸晚辈,而朋友彼此用之则更多。在我的视听范围,陈忠实习惯用诸比他年轻的朋友。他从未喊密戚、领导和前贤是这货的,也不用于自己的子女。
陈忠实大方英文十六岁,他喜欢方。一旦见面,陈忠实总是呵呵朗笑着,伸手去握方的手,有腔有调地说:“方老师!”高兴得眉目顿开,以至皱纹飞速挤向他的两个瘦腮。“不敢叫我方老师!”方撮长嘴焦急地说。“咋不敢,就是方老师么!”陈忠实说,其朗笑的余音仍迁延着。
这样的情景往往出现在几个朋友宴集以前,是欣然难掩的表现。
应该是1 9 9 8 年,西安举办全国书市,广州出版社年轻的策划编辑杨斌携书展示。她编辑过陈忠实的文集,想请他吃饭,遂要我邀召。陈忠实来了,王蓬来了,几位传媒界女士也来了。各位向陈忠实敬酒,他便一一碰杯,起坐有礼,热忱而不喧闹。我一向不动酒,遂端起一杯苹果汁说:“陈老师,我也敬你一杯。”他竟不应接,悠悠地说:“你卧是啥嘛?不跟你喝!”各位都乐了,看我怎么办。我只能收回苹果汁,坐在椅子上,然而不服,逗他,便说:“杨斌也是苹果汁,她敬你就喝,我敬你就不喝,没有道理。”陈忠实呵呵笑着说:“人家长着啥脸,你长着啥脸!”陈忠实逗我,也是在赞美杨斌。我知道这一点,不过我也应该积极行动,以尽快敬酒。逮住一个间隙,我就说:“陈老师,有个忙,你得帮。”他态度转向认真,郑重地问:“啥事?你说。”我就说:“你借我三万元,我准备整容呀!”才落音,他便爆笑,皱纹遂猛地挤向两个瘦腮,说:“你看这货!你看这货!”目光移向我,呵呵笑着,执其酒杯。我立即站起来,用苹果汁杯轻触了一下,酒似地抿了一口,望着陈忠实。他呵呵笑着说:“你看这货!”
李星和陈忠实同事,都在陕西省作家协会上班,几十年一个以文学批评为业,一个以文学创作为业。当然也同志,你帮我,我帮你,关系融洽。
陈忠实常常会想起李星让他跳楼的事,并会呵呵笑着,以此戏谑他。1 9 9 1 年春节以后,我所在的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举办了一次座谈会,邀请各路诸侯出席。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王愚、李星都到了。陈忠实从故乡赶来,进入会议室,路遥已经发言了。他和路遥彼此点头,便是相互招呼,接着在路遥旁边落座。他才点燃了一支烟,李就越过路遥的脊背伸过左手拽他的胳膊,他便倾去身子,递上右耳。李说:“路遥获得茅盾文学奖了。刚刚收到消息,今天早晨广播电台公布的。”声音很低,神情严峻,随之鼓劲挺直了腰。陈忠实吸了几口烟,感觉李又侧脸示意,遂又倾去身子,递上右耳。李说:“你今年要是还把长篇小说写不完,就从这楼上跳下去。”语如下诏,斩钉截铁,不等陈忠实应答,遂又猛地坐正,腰似乎也更崛了。
陈忠实那部要为自己垫棺的书当时正在创作之中,路遥获得茅盾文学奖,尤其是李星要他跳楼,都给了他强劲的冲击。不过还好,几天他就恢复了沉静和从容,以推进自己的创作。
1 9 9 2 年3 月2 5 日早晨,在省作家协会招待所里,陈忠实把修改妥当的长篇小说的手稿交给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高贤均和洪清波。告辞他就见到李,送上了手稿的复印件,请其过目。让李把握长篇小说的成色,当然有陈忠实的考虑。他们认识近乎二十年了,不仅在同一个单位上班,还在同一栋楼居住;李的文学批评很凌厉,且很准确,陈忠实相信李的水平;还有,他清楚李对自己大有期待,让他跳楼,也是长期关注,恨铁不成钢的鞭策。他感谢李希望之殷切,并盼得到其肯定。
十天以后,陈忠实从西蒋村回到家属院,专门见李星。这个阶段,他难免不安、焦灼,乃至害怕,不知道是否会得到李的承认。在楼角竟碰到了李,他叫:“李星!”扭头看到陈忠实,李也没有问候,只是黑着两腮在空中扔了一句话:“到屋里说。”一层又一层,到了五层,进了门,李至厨房,放下他买的一堆菜,沉默着,硬着脖子,走到他的卧室兼书房,陈忠实也忐忑地跟他进了屋。没有任何过渡,李突然以拳击掌,瞪着眼睛喊道:“咋叫咱把事弄成了!”惊喜瞬间涌现,并笼罩了陈忠实。他僵立着,任凭李口若悬河地发表感慨。有李的肯定,陈忠实放心了。
创作的成功,使陈忠实变得更自信,也更通脱。他不止一次调侃李星说:“你弄了一辈子文学批评,文章那么多,我一句也记不住。”李嘿嘿笑了。陈忠实说:“‘咋叫咱把事弄成了!’这句非文学批评的语言,我倒是记住了。”陈忠实开心地笑着,李遂哈哈大笑。陈忠实接着说:“有了你这句话,我不用跳楼了!”陈忠实哈哈笑起来,李星更是得意地眯着眼睛响亮地笑起来。
陈忠实偏爱冯积岐,他们也是同事。陈忠实欣赏冯的小说,并帮助他改变生活。冯在省作家协会当编辑近乎七年,一直是临时打工的状态。为转换其农民成分,陈忠实带冯见省上的领导,当面夸奖冯在创作上的业绩和前途。由此,冯迅速归类,有了固定报酬及同等待遇,也能坦然地创作了。
有一天,陈忠实和冯积岐一前一后上楼,往办公室去。到了楼道,陈忠实叫:“积岐!”冯感到这声调异样,其拉得长,似乎有含义,就问:“咋咧?陈老师。”陈忠实呵呵笑着,颇有意味地说:“你这娃,年轻时候风流得很么!你咋把人家姑娘勾引到手了!”冯茫然地问:“哪个姑娘?没有呀!”陈忠实呵呵笑着说:“你勾引了人家,咋又忘了!”冯急了,说:“没有,没有的。”陈忠实盯着冯说:“山里的姑娘,黄芩,你咋忘了。”冯豁然说:“陈老师,那是小说,虚构的。”陈忠实仰头畅笑说:“呵呵,你甭急么!我是弄啥的,咋不知道虚构呢!”接着说:“不错,继续弄!”
此事过去二十年了,然而陈忠实当时的声情明晰如水,令冯积岐始终不忘。要是谁认为陈忠实其人正经,一味正经,冯便会说:“你不知道,你不知道!陈老师有趣得很!”
陈忠实过年总要放炮,即使从故乡蒋西村搬迁至西安市建国路,他也一次不缺地会在除夕那天回到自己的祖屋,在新旧交替之际放一卷炮。他把盘在一起的炮提到院门口,慢慢拆封,缓缓拉开,一节一节地展平,准备点火。孩子看着这一切,也想点火,因为导火索一点燃,接着其炮连响,令人舒泻而快哉。但他却执意不让,没有一次不是由陈忠实自己放炮的。他热衷此事,并会一直站在旁边,看着一卷炮按着自己的节奏从首炮响到尾炮,乃至响尽。光的闪烁,照亮了陈忠实柔和的笑。
在那个腊月的晚上,他的垫棺之作完成了。虽然数年孤独的劳动已经结束,然而这并不使陈忠实兴奋,反而压抑至极,不知道为什么?他走出祖屋,来到灞河岸上,逆水而行,或坐下休息。寒风凛冽,仿佛刀刺。他胸闷气憋,真想向挨着灞河的白鹿原跳起来喊几声,不过终于没有跳,也没有喊。压抑不散,无可奈何。陈忠实蓦地发现了灞河内堤的蒿草,干枯,发白,瑟瑟抖动。他灵机顷开,便蹲下身子点燃了蒿草。寒风固冷,也助火势,蒿草遂烧得越来越旺。火苗忽低忽高,漫卷而去。烟味混杂,也毕竟为蓬。他远望着火苗,忽然感到所有的压抑都消失了。
富于个性的语言和神气,表现了陈忠实的幽默,其行为艺术,不也反映了陈忠实的幽默吗? □朱鸿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陈忠实
陈忠实总体上是一个谨重的人,方正的人,然而并不失其幽默。他不算风流倜傥之士,不过陈忠实的性格也绝非枯燥乏味。实际上他有自己的幽默,且具独特的语言和神气。唯当着情意深厚的朋友的面,他的幽默才会发生。
李康美小陈忠实十岁,是一个内敛的作家。1 9 8 4 年秋天,陕西省作家协会举办读书班,数月之间,他基本上都是在房间读书,吃饭和如厕也躲着人。陈忠实注意到了李的小说,有一天,推门至他的房间聊起来。针对他的腼腆和拘谨,陈忠实笑着说:“你咋是这货!”接着说:“关中东府都是这货,只顾闷头弄事。”由此他们成了朋友,诚恳交往几十年。
大约是1 9 8 6 年,陈忠实想跟李康美深入交流一次,便住到了一个即将废弃的卫星测控中心招待所。招待所在渭南,是李找的。白天乘车赶路,晚饭以后又在山沟里转了两个小时,李怕陈忠实累,遂叮咛他休息。陈忠实呵呵地笑了:“你咋是这货!我从西安跑到这里,就是要跟你谝几天。如果各自睡觉,我倒是跑啥呢!今黑咱谝!”
他们便讨论作家之间的称呼,非常欣赏省作家协会的传统:不管是老的还是小的,胡采就是老胡,王汶石就是老王,杜鹏程就是老杜,什么主席的头衔或副主席的头衔,都免了。炎夏,天热,招待所既无空调,也无风扇,他们浑身冒汗。陈忠实便脱了套衫,笑着说:“你这货还愣啥呢,两个男人你倒是怕个啥!”李康美也便脱了套衫。作家就光着膀子,探索文学与政治、婚姻与爱情及男女关系。涉及隐奥,拒绝规避,直抵种种问题的本质,不知东方既白。连续交流了三天,是这两个作家最快乐最轻松的日子。
2 0 0 9 年,李康美动了一次手术。五天以后,陈忠实到医院来看他。坐在李的床边,陈忠实先从挎包里取出四个大信封说:“哥给你带了几幅字,你送关照过你的领导和大夫吧!知道不?你这货,要感谢一下呢!”又取出一个厚厚的小信封,塞进李的枕头下面说:“你这货现在是病号,哥对你要实惠一些。”李不接受,想掏出小信封,陈忠实压住他的胳膊说:“对咧,对咧!”又嘱咐他:“啊!你这货以后也不敢喝酒咧!”李为之动容,陈忠实劝他说:“对咧,对咧,你这货还咋?”
所谓这货,属于关中方言。当它指人的时候,含有喜欢、亲昵和调侃的意思。通常它是长者用诸晚辈,而朋友彼此用之则更多。在我的视听范围,陈忠实习惯用诸比他年轻的朋友。他从未喊密戚、领导和前贤是这货的,也不用于自己的子女。
陈忠实大方英文十六岁,他喜欢方。一旦见面,陈忠实总是呵呵朗笑着,伸手去握方的手,有腔有调地说:“方老师!”高兴得眉目顿开,以至皱纹飞速挤向他的两个瘦腮。“不敢叫我方老师!”方撮长嘴焦急地说。“咋不敢,就是方老师么!”陈忠实说,其朗笑的余音仍迁延着。
这样的情景往往出现在几个朋友宴集以前,是欣然难掩的表现。
应该是1 9 9 8 年,西安举办全国书市,广州出版社年轻的策划编辑杨斌携书展示。她编辑过陈忠实的文集,想请他吃饭,遂要我邀召。陈忠实来了,王蓬来了,几位传媒界女士也来了。各位向陈忠实敬酒,他便一一碰杯,起坐有礼,热忱而不喧闹。我一向不动酒,遂端起一杯苹果汁说:“陈老师,我也敬你一杯。”他竟不应接,悠悠地说:“你卧是啥嘛?不跟你喝!”各位都乐了,看我怎么办。我只能收回苹果汁,坐在椅子上,然而不服,逗他,便说:“杨斌也是苹果汁,她敬你就喝,我敬你就不喝,没有道理。”陈忠实呵呵笑着说:“人家长着啥脸,你长着啥脸!”陈忠实逗我,也是在赞美杨斌。我知道这一点,不过我也应该积极行动,以尽快敬酒。逮住一个间隙,我就说:“陈老师,有个忙,你得帮。”他态度转向认真,郑重地问:“啥事?你说。”我就说:“你借我三万元,我准备整容呀!”才落音,他便爆笑,皱纹遂猛地挤向两个瘦腮,说:“你看这货!你看这货!”目光移向我,呵呵笑着,执其酒杯。我立即站起来,用苹果汁杯轻触了一下,酒似地抿了一口,望着陈忠实。他呵呵笑着说:“你看这货!”
李星和陈忠实同事,都在陕西省作家协会上班,几十年一个以文学批评为业,一个以文学创作为业。当然也同志,你帮我,我帮你,关系融洽。
陈忠实常常会想起李星让他跳楼的事,并会呵呵笑着,以此戏谑他。1 9 9 1 年春节以后,我所在的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举办了一次座谈会,邀请各路诸侯出席。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王愚、李星都到了。陈忠实从故乡赶来,进入会议室,路遥已经发言了。他和路遥彼此点头,便是相互招呼,接着在路遥旁边落座。他才点燃了一支烟,李就越过路遥的脊背伸过左手拽他的胳膊,他便倾去身子,递上右耳。李说:“路遥获得茅盾文学奖了。刚刚收到消息,今天早晨广播电台公布的。”声音很低,神情严峻,随之鼓劲挺直了腰。陈忠实吸了几口烟,感觉李又侧脸示意,遂又倾去身子,递上右耳。李说:“你今年要是还把长篇小说写不完,就从这楼上跳下去。”语如下诏,斩钉截铁,不等陈忠实应答,遂又猛地坐正,腰似乎也更崛了。
陈忠实那部要为自己垫棺的书当时正在创作之中,路遥获得茅盾文学奖,尤其是李星要他跳楼,都给了他强劲的冲击。不过还好,几天他就恢复了沉静和从容,以推进自己的创作。
1 9 9 2 年3 月2 5 日早晨,在省作家协会招待所里,陈忠实把修改妥当的长篇小说的手稿交给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高贤均和洪清波。告辞他就见到李,送上了手稿的复印件,请其过目。让李把握长篇小说的成色,当然有陈忠实的考虑。他们认识近乎二十年了,不仅在同一个单位上班,还在同一栋楼居住;李的文学批评很凌厉,且很准确,陈忠实相信李的水平;还有,他清楚李对自己大有期待,让他跳楼,也是长期关注,恨铁不成钢的鞭策。他感谢李希望之殷切,并盼得到其肯定。
十天以后,陈忠实从西蒋村回到家属院,专门见李星。这个阶段,他难免不安、焦灼,乃至害怕,不知道是否会得到李的承认。在楼角竟碰到了李,他叫:“李星!”扭头看到陈忠实,李也没有问候,只是黑着两腮在空中扔了一句话:“到屋里说。”一层又一层,到了五层,进了门,李至厨房,放下他买的一堆菜,沉默着,硬着脖子,走到他的卧室兼书房,陈忠实也忐忑地跟他进了屋。没有任何过渡,李突然以拳击掌,瞪着眼睛喊道:“咋叫咱把事弄成了!”惊喜瞬间涌现,并笼罩了陈忠实。他僵立着,任凭李口若悬河地发表感慨。有李的肯定,陈忠实放心了。
创作的成功,使陈忠实变得更自信,也更通脱。他不止一次调侃李星说:“你弄了一辈子文学批评,文章那么多,我一句也记不住。”李嘿嘿笑了。陈忠实说:“‘咋叫咱把事弄成了!’这句非文学批评的语言,我倒是记住了。”陈忠实开心地笑着,李遂哈哈大笑。陈忠实接着说:“有了你这句话,我不用跳楼了!”陈忠实哈哈笑起来,李星更是得意地眯着眼睛响亮地笑起来。
陈忠实偏爱冯积岐,他们也是同事。陈忠实欣赏冯的小说,并帮助他改变生活。冯在省作家协会当编辑近乎七年,一直是临时打工的状态。为转换其农民成分,陈忠实带冯见省上的领导,当面夸奖冯在创作上的业绩和前途。由此,冯迅速归类,有了固定报酬及同等待遇,也能坦然地创作了。
有一天,陈忠实和冯积岐一前一后上楼,往办公室去。到了楼道,陈忠实叫:“积岐!”冯感到这声调异样,其拉得长,似乎有含义,就问:“咋咧?陈老师。”陈忠实呵呵笑着,颇有意味地说:“你这娃,年轻时候风流得很么!你咋把人家姑娘勾引到手了!”冯茫然地问:“哪个姑娘?没有呀!”陈忠实呵呵笑着说:“你勾引了人家,咋又忘了!”冯急了,说:“没有,没有的。”陈忠实盯着冯说:“山里的姑娘,黄芩,你咋忘了。”冯豁然说:“陈老师,那是小说,虚构的。”陈忠实仰头畅笑说:“呵呵,你甭急么!我是弄啥的,咋不知道虚构呢!”接着说:“不错,继续弄!”
此事过去二十年了,然而陈忠实当时的声情明晰如水,令冯积岐始终不忘。要是谁认为陈忠实其人正经,一味正经,冯便会说:“你不知道,你不知道!陈老师有趣得很!”
陈忠实过年总要放炮,即使从故乡蒋西村搬迁至西安市建国路,他也一次不缺地会在除夕那天回到自己的祖屋,在新旧交替之际放一卷炮。他把盘在一起的炮提到院门口,慢慢拆封,缓缓拉开,一节一节地展平,准备点火。孩子看着这一切,也想点火,因为导火索一点燃,接着其炮连响,令人舒泻而快哉。但他却执意不让,没有一次不是由陈忠实自己放炮的。他热衷此事,并会一直站在旁边,看着一卷炮按着自己的节奏从首炮响到尾炮,乃至响尽。光的闪烁,照亮了陈忠实柔和的笑。
在那个腊月的晚上,他的垫棺之作完成了。虽然数年孤独的劳动已经结束,然而这并不使陈忠实兴奋,反而压抑至极,不知道为什么?他走出祖屋,来到灞河岸上,逆水而行,或坐下休息。寒风凛冽,仿佛刀刺。他胸闷气憋,真想向挨着灞河的白鹿原跳起来喊几声,不过终于没有跳,也没有喊。压抑不散,无可奈何。陈忠实蓦地发现了灞河内堤的蒿草,干枯,发白,瑟瑟抖动。他灵机顷开,便蹲下身子点燃了蒿草。寒风固冷,也助火势,蒿草遂烧得越来越旺。火苗忽低忽高,漫卷而去。烟味混杂,也毕竟为蓬。他远望着火苗,忽然感到所有的压抑都消失了。
富于个性的语言和神气,表现了陈忠实的幽默,其行为艺术,不也反映了陈忠实的幽默吗? □朱鸿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