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736:第02版 综合新闻

“网购式尽孝” 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关爱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小到瓜果蔬菜,大到电器大件,近期围绕新一代年轻人“通过一个又一个包裹来弥补自己不能陪在父母身边的遗憾”引发争议。在网购新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这种做法是顺应时代变化的必然,还是偷懒、图方便?网购包裹与“常回家看看”相比,是否少了些许亲情温度?

赵阿姨今年65岁,平时独自一人生活,每逢节假日女儿会带着孩子回来看望她。女儿时不时会在她的生日或者母亲节时,为她网购鲜花或护肤品等礼物,尽管她总是对孩子说买这些干什么,但是对于女儿的孝心她还是很开心的。

网友“缘奚缘”说:“给妈妈发了红包,妈妈没收,回信息说‘我不缺钱,缺爱!’果断决定,这个周末休假回家看妈妈。”

赞成:与“常回家看看”不冲突

古语云,“父母在不远游”。子女陪伴在父母身边尽孝,当然是传统美德。然而在现代社会,留在父母身边的,毕竟只是一部分人。为人子女,要么背井离乡打工谋生,要么在异地工作或安营扎寨,无法“常回家看看”。而在节假日,再加上需要加班或忙于其他事务等原因,很多子女都无法陪伴父母。对此,大部分父母都会理解子女的苦衷,尽管心里有一些不悦,但嘴上还是说“没关系”。此时,子女打电话回家,一句关心和问候,便会令父母激动不已,何况还能在节假日收到子女的礼物呢。

可以想象,当父母收到子女快递送来的礼物时,肯定满心喜悦,还有可能当着亲朋好友或左邻右舍的面,拿出子女的礼物炫耀,满足一下“虚荣心”。“网购式尽孝”,同样能让父母在心理和情感上获得满足,并没有什么不好。

反观有的子女,经常以工作繁忙没时间为借口,不仅不“常回家看看”,节假日连礼物也不买,甚至没有一句问候。这样的子女就算与父母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也形同陌路,又有何孝顺可言?

其实,“网购式尽孝”与“常回家看看”并不冲突。工作繁忙,选择“网购式尽孝”的同时,通过打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多问候和关心父母;平时有空闲时,则选择“常回家看看”陪伴父母,以纾解他们的思念和孤独,真正让他们老有所依。理性看待“网购式尽孝”,就不会非此即彼。

反思:折射互动方式的变革

“网购式尽孝”固然不能和父母面对面,却也可以“屏对屏”,一份份礼物承载着年轻人对父母的牵挂与关爱。“网购式尽孝”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展了人们与父母亲人联络感情的途径,让亲情互动变得更加低成本、更加高效率。

急剧的社会变迁,让很多东西都在改变。父母从家乡寄给子女土笋冻、腊肉等特产,子女从城市把衣服、电器、鲜花等寄往家乡。“网购式送礼”改变的是互动方式,没有改变的是人与人之间彼此的牵挂与祝福。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当下,许多家庭并不缺吃少穿;与礼物相比,人们更在乎的是礼物背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情感、认同与温暖。在社会流动不断加速的时代,这或许是最值得珍视的东西。

其实“网购式尽孝”,无非是随着网络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新产物,这与曾经通过字里行间表达关心的封封家书,或是问候父母的电话、短信,都是孝顺的表现。改变的只是关心父母的形式,不变的则是对父母的关心和爱。因此,对待“网购式尽孝”不必过度解读,毕竟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尽孝方式和途径变得多种多样,不管什么方式,只要是出自真心、只要能让父母开心,就是有益的方式。(综合)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